唐貞觀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復隋文帝之仁壽宮,改名九成宮。第二年,太宗帝避暑來到九成宮,在游覽宮中臺觀時,偶然發現有一清泉。太宗帝萬分欣喜,便令魏征撰文、歐陽詢書寫而立一石碑。這便是「九成宮醴泉銘」。此碑高二點四米多,寬一點.二米,宇二十四行,滿行五十字。
歐陽詢書寫此銘,時年七十六歲,其書法藝術已是爐火純青,加之又是奉勑用心之作,因而,此銘是書家之代表作。自古以來,此銘一直被譽為「楷書之極則」,倍受人們喜愛。
“九成宮醴泉銘”.原石存于陜西省麟游縣,殘損嚴重。其拓本多為重刻本,而珍貴的宋拓本極少。現存的宋拓本以故宮博物院李祺藏本與藏于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的拓本最為知名。兩件拓本,前者筆墨豐厚,后者風姿瘦勁,可謂同曲異調,各具神彩。隨著書法藝術教育日益深入普及,喜愛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讀者也越來越多。為此,編者特將藏于三井紀念美術館的宋拓本影印出版,供廣大習書者鑒賞臨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