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年11月制定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考試大綱(2013 年版)要求,結合二級考試需求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以簡單易學的Visual Basic 6.0為平臺,詳細介紹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全書共9章,主要內容包括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概述、簡單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基礎、控制結構、數組、過程、界面設計、多重窗體程序設計與環境應用、數據文件。以傳授二級考試知識點和培養應用能力為主線,每章以引例為線索,貫穿了二級考試的知識點和考點,講解詳細,通俗易懂,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結構清晰。每章最后都有綜合應用,凸顯程序設計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把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糅和在教材中,構思新穎。
本書是2015年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基于‘雙U’目標體現‘雙主’理念‘翻轉課堂’模式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編號: 2015M065)配套教材,有配套的實驗教材、教學網站、微課庫、習題庫、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是翻轉課堂教學配套教材。
本書可作為高等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的培訓教材,是程序設計初學者的選擇教材。
(1)語言通俗易懂,用生活中的實例打比方,易于學生理解計算機的專業知識。例如,在講述變量和常量時,這樣描述:“對于初學者,可以這樣來理解變量:一個賓館是用來住人的,假設以床位為單位來住人,那么一個房間就是變量,房間號是變量名,房間中的床位是內存單元,床位號是內存單元的地址。一個房間的床位數是變量所包含的內存單元數(1個內存單元存放1個字節)。床位數由房間的類型(單人間、雙人間、普通間)來決定,而變量所含的內存單元數由變量的類型來決定”。
“使用變量前,一般必須先聲明變量名和其類型,以便系統為它分配存儲單元和運算規則。變量的聲明好比跟前臺服務員說你要住賓館,需要什么樣的房間” 。
(2)在教學內容上,符合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15年11月制定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既滿足以學生工程師認證、技能大賽、二級考試需求的社會就業及專業本身所需要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即時效應”,帶動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和創新應用能力的“長遠效應”,從而實現“雙U”教學目標;又滿足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的提升(Upgrade)需求,著力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應用能力,凸現計算思維和應用能力特色。案例取材于各行各業,對學生的就業和工作有所幫助和啟發。
第1章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概述1
1.1Visual Basic簡介1
1.1.1Visual Basic的發展2
1.1.2Visual Basic的版本2
1.1.3Visual Basic的特點3
1.2Visual Basic 6.0的安裝、啟動與退出5
1.2.1Visual Basic 6.0的安裝5
1.2.2Visual Basic 6.0的啟動6
1.2.3Visual Basic 6.0的退出7
1.3Visual Basic 6.0的集成開發環境8
1.3.1主窗口8
1.3.2其他窗口10
1.4使用Visual Basic幫助系統15
1.4.1使用MSDN Library查閱器15
1.4.2使用上下文相關的幫助16
1.4.3從Internet上獲取幫助17
練習18
第2章簡單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20
2.1關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方法20
2.1.1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的優點20
2.1.2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的相關概念24
2.1.3對象的建立和基本操作29
2.1.4對象的三要素30
2.2窗體和基本控件33
2.2.1通用屬性33
2.2.2對象的默認屬性36
2.2.3窗體372.2.4標簽41
2.2.5命令按鈕42
2.2.6文本框44
2.3創建VB應用程序的步驟53
2.4程序設計方法與風格58
2.5VB編碼規則59
2.6綜合應用60
練習63
第3章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基礎65
3.1基本語法單位66
3.1.1字符集66
3.1.2標識符66
3.1.3關鍵字67
3.2數據類型67
3.2.1基本數據類型68
3.2.2用戶自定義數據類型71
3.3變量與常量72
3.3.1變量72
3.3.2常量74
3.4運算符和表達式77
3.4.1運算符77
3.4.2表達式81
3.5常用內部函數82
3.5.1數學函數82
3.5.2轉換函數83
3.5.3字符串函數84
3.5.4日期和時間函數85
3.5.5格式輸出函數86
3.5.6Shell()函數89
3.6綜合應用90
練習91
第4章控制結構93
4.1順序結構93
4.1.1輸入數據93
4.1.2輸出數據97
4.2選擇結構103
4.2.1If條件語句103
4.2.2Select Case語句109
4.2.3條件函數112
4.3循環結構113
4.3.1For循環語句113
4.3.2Do…Loop循環語句115
4.3.3While…Wend循環語句117
4.3.4循環的嵌套117
4.4其他輔助控制語句118
4.5綜合應用120
4.6程序調試124
4.6.1錯誤類型124
4.6.2調試和排錯124
練習127
第5章數組130
5.1數組的基本概念131
5.1.1靜態數組及其聲明131
5.1.2動態數組及其聲明133
5.2數組的基本操作135
5.2.1數組元素的輸入135
5.2.2數組元素的輸出136
5.2.3復制整個數組137
5.2.4For Each… Next語句138
5.3列表框和組合框控件139
5.3.1列表框139
5.3.2組合框144
5.4控件數組146
5.4.1控件數組的概念146
5.4.2控件數組的建立146
5.4.3控件數組的應用148
5.5綜合應用150
5.5.1排序150
5.5.2數組元素的插入與刪除153
5.5.3分類統計157
練習157
第6章過程159
6.1Function過程的定義與調用160
6.1.1Function過程的定義160
6.1.2Function過程的調用163
6.2Sub過程的定義與調用164
6.2.1Sub過程的定義164
6.2.2Sub過程的調用164
6.3參數傳遞166
6.3.1形參與實參166
6.3.2傳值與傳地址(引用)167
6.3.3數組參數的傳送169
6.4可選參數與可變參數172
6.4.1可選參數172
6.4.2可變參數173
6.5對象參數173
6.5.1窗體參數174
6.5.2控件參數175
6.6變量和過程的作用域178
6.6.1Visual Basic應用程序的結構179
6.6.2過程的作用域180
6.6.3變量的作用域182
6.6.4變量的生存期184
6.7綜合應用186
練習190
第7章界面設計192
7.1常用控件192
7.1.1單選按鈕、復選框和框架193
7.1.2滾動條197
7.1.3圖片框和圖像框199
7.1.4形狀和直線202
7.1.5計時器205
7.2鍵盤與鼠標207
7.2.1鍵盤207
7.2.2鼠標210
7.3通用對話框217
7.3.1“打開”對話框219
7.3.2“另存為”對話框222
7.3.3“顏色”對話框223
7.3.4“字體”對話框224
7.3.5“打印”對話框225
7.3.6“幫助”對話框227
7.4菜單設計227
7.4.1菜單編輯器228
7.4.2下拉式菜單230
7.4.3彈出式菜單233
7.5綜合應用234
練習239
第8章多重窗體程序設計與環境應用242
8.1建立多重窗體應用程序243
8.1.1與窗體有關的操作243
8.1.2與多重窗體程序設計有關的語句和方法244
8.1.3編寫程序代碼246
8.2多重窗體程序的保存與Sub Main過程247
8.2.1多重窗體程序的存取247
8.2.2Sub Main過程248
8.3閑置循環與DoEvents語句250
8.4綜合應用252
練習255
第9章數據文件257
9.1文件結構和分類258
9.1.1數據文件的基本概念258
9.1.2文件結構258
9.1.3文件種類259
9.2文件操作語句和函數260
9.2.1文件的打開與關閉260
9.2.2Seek語句和Seek()函數262
9.2.3與文件操作有關的函數263
9.3順序文件265
9.3.1順序文件的寫操作265
9.3.2順序文件的讀操作267
9.4隨機文件269
9.4.1隨機文件的讀/寫操作269
9.4.2隨機文件中記錄的增加與刪除272
9.5文件或文件夾的基本操作274
9.6文件系統控件278
9.6.1驅動器列表框和目錄列表框278
9.6.2文件列表框279
9.6.3文件系統控件的綜合應用281
9.7綜合應用282
練習283
附錄參考答案286
參考文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