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的精神財富。本書以年代為架構,按不同歷史時期精選歷代優秀作家的代表作品,設先秦文學、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代文學、宋代文學、元明清文學六個板塊,涵蓋了詩、文、詞、歌、賦、小說、戲曲等多種文學形式。每一板塊文選之前,均對這一歷史時期文學發展作了簡要介紹,以期對領悟作品有所裨益。每一篇目前給出了精練評點,導讀部分從時代背景、寫作動機、作品特點、文學流派、后世評價幾個層面展開。后設感悟討論、平行閱讀,力求以豐富的信息量,*限度地幫助讀者汲取古典文學精華,感悟作品,把握作家的心路歷程,涵養文化品格。
本書為全日制高等院校非中文類專業文化通識課編寫,也可作為文學作品鑒賞的參考讀物。
這本《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讀》,力求把中國各時期文學的整體風貌集中地呈獻給大家,將優秀作品的精華和作家的精神風骨展現給大家。本著守正出新的指導思想,既沿襲傳統古典文學研究綜合運用文獻考證、思想透視、意象品評、流派分析、綜合比較的方法,又確立了歷史文化視野下文本解讀的新思路。從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出發,理性討論文學作品的性質,考察文學觀念以及文學現象的發生、發展狀態,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來透視作家的心靈或闡述文學流派、思想學說的成因、內容等,強調文化元典與文學經典的結合,注重歷史知識、人文知識、文學知識的相互勾連。另外,突破傳統教材模式的局限,每個篇目后面或給出平行閱讀、拓展閱讀,或給出鏈接,開闊視野,指導讀書,*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獲得優秀文化的浸染。
本教材編寫體例,以歷史時期為單元。
文本選擇文學文體和實用性文體并重,賞析詩文、辭賦、小說、奏疏、章表等精品,把握文學發展的多個側面、深刻感悟文學之精髓。
導讀部分:精要分析文本,穿插歷史背景知識、文學、文體知識,品味作品解讀與鑒賞之道,奠定學以致用之基。
感悟思考部分:引導學生發散思考,培養獨立見解,特別是對一些有不同見解的文本,不設標準答案,鼓勵學生研究、討論、爭論。
平行閱讀部分:拓展學生視野,補充閱讀篇目,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平行閱讀所選篇目不再加注釋。
每個單元均對本時期文學發展的概貌和特點作了簡要介紹,有助于對作品深入理解;每個篇目題頭均給出了精要點評,凝練要點,引發讀者興趣。
第二版前言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九百多年前北宋文學家蘇軾《和董傳留別》中的詩句。《和董傳留別》是蘇軾寫給朋友董傳的一首留別詩,這首詩可能不被大家熟知,而"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于它經典地闡述了飽讀詩書與精神風貌的關系。董傳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滿腹經綸,脫俗的氣質自內而生,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養成高雅的氣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這就是詩書對人的內化效果。
中國古典文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財富,學習古典文學,對當今大學生的氣質培養、人格養成意義重大,在通識教育的體系框架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素質培養是將人類優秀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作品解讀、氛圍熏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就個體而言,是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每個人的心靈,使之成為相對穩定的、內在的品格;就集體而言,是塑造我們民族整體文化品格,鑄就大國國民靈魂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加強通識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作為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已經達成共識,而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我們編寫的這本《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讀》,力求把中國各時期文學的整體風貌集中地呈獻給大家,將優秀作品的精華和作家的精神風骨展現給大家。本著守正出新的指導思想,既沿襲傳統古典文學研究綜合運用文獻考證、思想透視、意象品評、流派分析、綜合比較的方法,又確立了歷史文化視野下文本解讀的新思路。從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出發,理性討論文學作品的性質,考察文學觀念以及文學現象的發生、發展狀態,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來透視作家的心靈或闡述文學流派、思想學說的成因、內容等,強調文化元典與文學經典的結合,注重歷史知識、人文知識、文學知識的相互勾連。另外,突破傳統教材模式的局限,每個篇目后面或給出平行閱讀、拓展閱讀,或給出鏈接,開闊視野,指導讀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獲得優秀文化的浸染。
本教材編寫體例,以歷史時期為單元。
文本選擇文學文體和實用性文體并重,賞析詩文、辭賦、小說、奏疏、章表等精品,把握文學發展的多個側面、深刻感悟文學之精髓。
導讀部分:精要分析文本,穿插歷史背景知識、文學、文體知識,品味作品解讀與鑒賞之道,奠定學以致用之基。
感悟思考部分:引導學生發散思考,培養獨立見解,特別是對一些有不同見解的文本,不設標準答案,鼓勵學生研究、討論、爭論。
平行閱讀部分:拓展學生視野,補充閱讀篇目,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平行閱讀所選篇目不再加注釋。
每個單元均對本時期文學發展的概貌和特點作了簡要介紹,有助于對作品深入理解;每個篇目題頭均給出了精要點評,凝練要點,引發讀者興趣。
本書為全日制高等院校非中文類專業的文化通識課編寫,本著與時俱進、精益求精的原則,為提高教材質量,我們對本教材進行了修訂,2013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在使用過程中受到了廣泛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次修訂再版,我們對原書進行了認真推敲,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部分章節內容進行了調整和修訂。修正了第一版導讀中的一些觀點,增加了篇后的平行閱讀篇目,重新設計了部分感悟思考習題,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由姜恩慶任主編并負責全書的通纂、定稿、修訂工作,張朝麗、孔慶慶、姜明明、趙寧、王甜、趙旭老師參加了本書的編寫、修訂。本書在編寫、修訂過程中,參閱并恭引、借鑒了相關專著和書刊,并在文選處注明了選本的來源,謹向原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特別要感謝南開大學教授魯德才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同時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以及各位領導、專家、學者的支持和指導。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不當、疏漏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讀》編寫組
2016年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