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委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會2010年重新制訂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本書作為工科物理及理科非物理專業大學物理教材的改革嘗試, 注重對經典內容的精簡和深化, 對近代物理內容的精選和普化, 對新技術新觀點的拓展, 力求注意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 難度適中。
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會對《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簡稱《基本教學要求》)進行了重新編寫,劃分出了基本核心內容的A類知識點和作為拓展內容的B類知識點。要求各高校不僅要保證基本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還要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拓展。為順應這一要求,并考慮到目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對大學物理課程學習的特點,我們編寫了本書。
本書以2010版的基本要求為指導,不僅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學經歷所積累的成功經驗,而且還融合了國內外眾多優秀教材的優點,并考慮到目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新特點,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1.精簡經典內容,深化教學體系。在內容上以《教學基本要求》中A類知識點為核心,對B類知識點選擇性地做了適當拓展,既保證了基本知識結構、系統的完整,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2.開“窗口”,注重內容現代化。書中以閱讀材料的形式,把一些當前高新技術領域中的基礎性物理原理引入,大力促進了讀者對現代物理學觀念的形成。
3.注重培養全局掌握,運用知識綜合能力。書中精選的例題和習題,力求突出對物理概念和原理的運用,避免冗長的數學推導。
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包括力學篇、電磁學篇;下冊包括熱學篇、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篇、波動光學篇和量子力學篇。本書作為工科物理及理科非物理專業大學物理教材的改革嘗試,注重對經典內容的精簡和深化、對近代物理內容的精選和普化、對新技術新觀點的拓展,力求注意各部分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保持難度適中。書中部分帶“*”號的章節,表示超出課程范圍,即選學的內容。本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各專業的物理教材,也可作為綜合大學和師范院校非物理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
本書的編者集合了沈陽大學物理系的各位優秀教師,他們都有多年從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經驗和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的體會。第1~3章由林欣悅、吳延斌完成,第4、16~18章由王立國、黃有利完成;第5、6章由張會完成;第7、11、12章由韓笑完成;第9、10章由王建華完成;第8、13-15章由孫力完成;劉文中負責全書圖稿和習題部分的整理工作。另外吳延斌、韓笑還負責全書的統稿工作。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如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