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程》的知識體系清晰合理,邏輯嚴密,是一本全面而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用書。在編寫過程中,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基礎,以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以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實例、有效的訓練,系統地介紹了創新創業的基本思維方式、相關技能方法等。內容全面,具有較強的知識性、技能性和實用性,符合國家教育部和高等院校轉型發展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
《創新創業教程》書共分為創新和創業兩大部分,主要包括創新基本理論,創新思維方法,創造性技法,創新產品產業化,創業、創業精神和創業者,創業機會,創業中的商業模式構建與資源整合,創業計劃與新企業開辦,“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業等內容,每章都安排了相應的訓練、思考和測試內容,可以幫助讀者通過實際訓練及時、全面地掌握各章的內容。
《創新創業教程》可作為高等院校本、專科創新創業教育的通用教材,也可作為企業繼續教育的培訓教材,還可以作為拓寬視野、增長知識的自學用書。
《創新創業教程》對應的電子課件和習題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網站下載。
《創新創業教程》共分為創新和創業兩大部分,主要包括創新基本理論,創新思維方法,創造性技法,創新產品產業化,創業、創業精神和創業者,創業機會,創業中的商業模式構建與資源整合,創業計劃與新企業開辦,“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業等內容,每章都安排了相應的訓練、思考和測試內容,可以幫助讀者通過實際訓練及時、全面地掌握各章的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本、專科創新創業教育的通用教材,也可作為企業繼續教育的培訓教材,還可以作為拓寬視野、增長知識的自學用書。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也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著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2012年8月,教育部專門下發了《關于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普通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做了基本規定,提出面向全體、注重引導、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的原則,推動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本書結合大學生群體的實際特點,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掌握創新與創業的相關知識和規律,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本書具有知識新穎、內容豐富、案例鮮活、貼近實際、注重素質培養和能力提升等特點。在編寫過程中,內容取舍以實用、實際、實效為原則,精講細練,對各知識點和技能進行著重敘述。案例貫穿全書,使本書頗具可讀性,更以訓練、思考、測試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讀者的思維活躍性,從而使其達到觸類旁通、快樂學習的目的。
本書適合高等院校各專業作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通用教材,也可作為企業繼續教育的培訓教材,還可以作為拓寬視野、增長知識的自學用書。教師可根據教學對象和授課學時不同,靈活選擇相關內容進行重點學習。
本書由沈陽大學孫偉、李長智擔任主編,張嘉贏、李丹、張世輝、楊春鶴擔任副主編。全書共計9章,由孫偉副教授、李長智教授總體策劃。各章編寫人員及分工如下:李長智編寫第1章;沙岫編寫第2章;張嘉贏編寫第3章;劉颯編寫第4章;孫偉編寫第5章;楊春鶴編寫第6章;李丹編寫第7章;丁旭編寫第8章;張世輝編寫第9章。全書最終由孫偉副教授總纂。
沈陽大學副校長王淑梅教授審閱了書稿并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在此深表感謝。
由于受時間、資料、編者水平及其他條件的限制,書中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同行專家及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有關的教材、論著和期刊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特作說明并致謝。因各種條件所限,未能與有關編著者取得聯系,引用與理解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本書對應的電子課件和習題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網站下載。
編 者
2016年11月
第1章 創新基本理論 1
1.1 創造、創意和創新 1
1.1.1 關于創新的概念 2
1.1.2 創意開發理論 8
1.2 創造性思維的理論 14
1.2.1 創造性思維的特征和形式 14
1.2.2 創造性思維的方向 20
1.2.3 創造性思維的生理學基礎 23
1.3 創新精神培養 27
1.3.1 創新精神的概念 27
1.3.2 創新意識 27
1.3.3 創新性格 28
1.3.4 創新精神培養 28
第2章 創新思維方法 33
2.1 創新思維理論 33
2.1.1 創新思維的概念 34
2.1.2 創新思維的特征 35
2.2 創新思維的形式 38
2.2.1 發散思維 38
2.2.2 收斂思維 41
2.2.3 逆向思維 42
2.2.4 聯想思維 43
2.2.5 靈感思維 44
2.2.6 想象思維 45
2.2.7 組合思維 46
2.3 破除創新思維障礙 47
2.3.1 思維定式 47
2.3.2 創新思維障礙類型 48
2.4 創新思維訓練 53
2.4.1 排除創新思維障礙訓練 53
2.4.2 創新思維訓練 56
第3章 創造性技法 69
3.1 創造性技法概述 69
3.1.1 創造性技法的概念 70
3.1.2 創造性技法的產生 70
3.1.3 創造性技法的特點 71
3.1.4 創造性技法的基本原則 71
3.2 創造性技法的基本原理 72
3.3 常用的創造性技法 73
3.3.1 聯想法的概念與應用 74
3.3.2 類比法的概念與應用 81
3.3.3 缺點列舉法的概念與應用 87
3.3.4 檢核表法 90
3.3.5 頭腦風暴法 92
3.3.6 六頂思考帽法 97
3.3.7 組合型創造方法 100
3.3.8 信息交合法 105
第4章 創新產品產業化 111
4.1 創意產業化 111
4.1.1 創意產業化 112
4.1.2 創意性產品的孵化 117
4.1.3 創意產業的具體運用 119
4.2 知識產權保護 122
第5章 創業、創業精神和創業者 129
5.1 創業型經濟與知識經濟的發展 129
5.1.1 創業型經濟的概念及內涵 131
5.1.2 知識經濟時代創業的重要意義 132
5.1.3 我國知識經濟發展對創業的
推動 133
5.2 創業對大學生的意義及
創業活動在大學中的發展 136
5.2.1 創業與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關系 136
5.2.2 創業與大學生專業、就業的
關系 137
5.2.3 當代大學生創業概況 138
5.3 創業與創業精神 140
5.3.1 近年來國內大學生創業成功
案例 141
5.3.2 創業的定義、要素和類型 144
5.3.3 創業的過程及各階段分析 147
5.3.4 創業精神的本質與來源 150
5.4 創業者與創業能力 153
5.4.1 創業者 155
5.4.2 創業能力及創業能力的培養 156
5.5 創業團隊的組建與管理 160
5.5.1 創業團隊及其重要性 161
5.5.2 創業團隊的組建與管理 163
5.5.3 創業團隊的風險與風險控制 166
第6章 創業機會 171
6.1 創業機會概述 171
6.1.1 創業機會的概念及特征 172
6.1.2 創業機會的來源及類型 173
6.1.3 創業機會的意義 176
6.2 創業機會分析 177
6.2.1 創業機會識別 177
6.2.2 創業機會的評價 179
6.3 創業項目分析 184
6.3.1 創業環境分析 186
6.3.2 創業市場調研 189
6.4 市場調研方法的應用——
以問卷調查法為例 190
6.4.1 問卷調查的基本流程 190
6.4.2 問卷調查法的具體應用 195
6.5 我國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及
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 198
6.5.1 我國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分析 199
6.5.2 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 201
第7章 創業中的商業模式構建與
資源獲取 207
7.1 商業模式構建 207
7.1.1 商業模式的定義 208
7.1.2 商業模式畫布 208
7.1.3 商業模式的基本式樣 217
7.1.4 商業模式設計的流程 233
7.1.5 應用訓練:商業模式畫布游戲 237
7.1.6 典型案例分析——全景圖
分析:亞馬遜公司 238
7.2 創業資源獲取 240
7.2.1 創業資源的內涵與種類 241
7.2.2 資源基礎理論 243
7.2.3 制約創業資源獲取的因素 245
7.2.4 新創企業資源整合路徑 246
7.2.5 應用訓練 250
7.2.6 典型案例分析——大學畢業生
返鄉創業過程中的資源獲取
與整合 252
第8章 創業計劃與新企業開辦 257
8.1 創業計劃 257
8.1.1 創業計劃的作用 260
8.1.2 創業計劃的內容 261
8.2 創業計劃書 263
8.2.1 創業計劃書的對象 264
8.2.2 創業計劃的執行摘要 265
8.2.3 創業計劃書的撰寫和展示技巧 268
8.3 創業計劃的評價 270
8.3.1 創業項目籌資 271
8.3.2 創業項目財務基礎數據估算 273
8.3.3 項目收益和利潤的估算 278
8.3.4 未來3~5年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的編
制與分析 280
8.4 風險分析 286
8.4.1 風險及分類 286
8.4.2 盈虧平衡分析 286
8.4.3 敏感性分析 289
8.5 新企業的注冊 292
8.5.1 企業的法律形式 292
8.5.2 新企業注冊流程 297
8.5.3 新建企業的管理 300
第9章 “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業 307
9.1 “互聯網+”相關概念及
背景知識 307
9.1.1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 307
9.1.2 “互聯網+”的基本內涵 308
9.1.3 “互聯網+”的消費新常態 309
9.2 “互聯網+”應用技巧 311
9.2.1 互聯網+工業 312
9.2.2 互聯網+金融 313
9.2.3 互聯網+商貿 316
9.2.4 互聯網+智慧城市 317
9.2.5 互聯網+通信 318
9.2.6 互聯網+交通 319
9.2.7 互聯網+民生 319
9.2.8 互聯網+旅游 320
9.2.9 互聯網+醫療 322
9.2.10 互聯網+教育 323
9.2.11 互聯網+政務 323
9.2.12 互聯網+農業 324
9.2.13 互聯網+語言 327
9.2.14 互聯網+詩詞 328
9.2.15 互聯網+地震 329
參考文獻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