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理論、方法與標準(第2版)》是根據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改革計劃 文件有關精神,為適應教學改革而編寫的。《機械設計基礎理論、方法與標準(第2版)》包含三部分內容,*篇基礎理論篇(第1~16章)包括:緒論、平面機構運動簡圖及機構自由度的計算、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與其他常用機構、機械調速與平衡、齒輪與蝸桿傳動、輪系與傳動比、帶傳動、鏈傳動、螺紋連接與螺旋傳動、鍵連接與銷連接及其他常用連接、滑動軸承、滾動軸承、聯軸器與離合器、軸、彈簧。各章附有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和習題。 第二篇設計方法(第17~19章),包括:機械傳動裝置設計總論、結構設計、課程設計參考圖例及設計題目。《機械設計基礎理論、方法與標準(第2版)》還包括了機械設計常用國家標準和設計規范、試題與解答以及常用詞匯的中英文對照等13個附錄。
《機械設計基礎理論、方法與標準(第2版)》可以作為高等學校近機械類專業機械設計基礎與課程設計教材,也可作為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書籍。
《機械設計基礎理論、方法與標準(第2版)》的*特色是將《機械設計基礎》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兩個關系密切的教學內容安排在一本教材之中。經多年教學實踐表明,一般的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都是由同一教師,并在同一學期完成的,因此將《機械設計基礎》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兩本教材合并是可行的,方便教師和學生使用。另外,現在一般圖書館無法提供大量的《機械設計手冊》,因此許多學生只能依賴目前《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材中提供的少量數據表格和圖線,不僅會導致設計時選擇范圍大大壓縮,學生無法得到較好的訓練,甚至有時會選擇一些并不適合的數據進行設計,導致設計不合理問題出現。
教師和學生在多年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本書第1版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議,在此基礎上,本版對第1版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版和修訂。主要修改的內容如下:
(1) 本版保留了前版的基本構架,將原書的理論、方法與標準三篇中的前兩篇保留在紙版圖書中,而把原版附錄的國家標準列表放入二維碼中,從而通過二維碼掃描查詢,以精簡全書的篇幅。
(2) 增加了理論教學部分的全部章節的慕課視頻二維碼和部分教學內容的動畫二維碼,以方便學生學習時對所學內容更深入理解和課后復習時參考使用。
(3) 調整了本書的部分章節和內容的順序,如將原第5章的輪系調整到原第7章齒輪傳動與蝸桿傳動的后面,以便在講解完齒輪后,讀者具有一定齒輪知識之后再介紹輪系的傳動比計算。同時,對相應的必做題的順序也做了調整。
(4) 實踐中,我們感覺到系列類的題目具有較好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因此本版在原來只有一組減速器設計系列題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組關于內燃機設計的系列題。其內容包含機構簡圖繪制、機構運動分析和平面連桿機構設計等內容,這些內容分別安排在第2、3章和第6章中。
(5) 對原版的錯誤進行較為詳細的勘正。
參加本版編寫工作的有徐曉(第1、13、15、16章),李旻(1.5節、18.4節),李琳(第2、3章),翟敬梅(第4、5章),劉小康(第6、14章),胡廣華(第7~9章),陳揚枝(第10、11章),黃平(第12、18、19章、附錄G~J),孫建芳(第17章、附錄A~F)。黃平、徐曉和朱文堅擔任本版的主編。
由于編者的水平和時間有限,在本教材編寫中一定會有不足之處,望讀者予以指正,并提出寶貴建議。
作者
2017年12月
第1篇基礎理論篇
第1章緒論
1.1機械的組成
1.2機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選用
1.3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
1.4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及程序
1.5機械傳動系統的傳動方案設計
習題
課程設計題
第2章平面機構運動簡圖及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2.1運動副
2.2機構運動簡圖
2.3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習題
系列題
第3章平面連桿機構
3.1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和特性
3.2平面四桿機構的演化
3.3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習題
系列題
第4章凸輪機構與其他常用機構
4.1凸輪機構的應用與分類
4.2從動件的運動規律
4.3盤形凸輪輪廓設計
4.4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4.5其他常用機構
習題
第5章機械調速與平衡
5.1機械速度波動與調節
5.2回轉件的平衡
習題
第6章齒輪傳動與蝸桿傳動
6.1齒輪傳動的特點及類型
6.2齒廓嚙合基本定律
6.3漸開線齒廓及其嚙合特點
6.4漸開線標準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
6.5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分析
6.6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加工
6.7直齒圓柱齒輪強度設計
6.8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6.9直齒圓錐齒輪傳動
6.10齒輪的結構設計
6.11齒輪傳動的潤滑
6.12蝸桿傳動
習題
課程設計題
第7章輪系
7.1輪系及其分類
7.2輪系的傳動比計算
習題
第8章帶傳動
8.1概述
8.2帶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
8.3V帶傳動的設計
8.4V帶輪的結構設計
8.5V帶傳動的張緊裝置及維護
8.6同步帶傳動簡介
習題
課程設計題
第9章鏈傳動
9.1概述
9.2鏈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
9.3滾子鏈傳動的設計
9.4滾子鏈輪的結構設計
9.5鏈傳動的布置、張緊和潤滑
習題
第10章螺紋連接與螺旋傳動
10.1螺紋形成原理、類型及其主要參數
10.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鎖
10.3螺紋連接的類型與標準連接件
10.4螺紋連接的預緊和防松
10.5螺栓連接的強度計算
*10.6螺旋傳動
習題
第11章鍵連接、銷連接及其他常用連接
11.1鍵連接
11.2銷連接及其他常用連接
習題
第12章滑動軸承
12.1滑動軸承的類型與結構
12.2滑動軸承材料及潤滑
12.3非液體摩擦滑動軸承的計算
12.4液體摩擦滑動軸承簡介
習題
第13章滾動軸承
13.1滾動軸承的結構、類型及代號
13.2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及壽命計算
13.3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習題
第14章聯軸器與離合器
14.1聯軸器
14.2離合器
習題
第15章軸
15.1軸的類型與材料
15.2軸的結構設計
15.3軸的強度計算
15.4軸的剛度計算
習題
課程設計題
*第16章彈簧
16.1概述
16.2圓柱螺旋彈簧
16.3彈簧常用材料
習題
第2篇設計方法篇
第17章減速器設計
17.1減速器拆裝實驗
17.2裝配圖
17.3零件圖
17.4設計計算說明書
第18章結構設計
18.1機架類零件的結構設計
18.2減速器的結構設計
18.3減速器箱體和附件設計的錯誤示例
18.4軸系結構設計錯誤示例
第19章課程設計例題與圖例
19.1課程設計算例
19.2課程設計參考圖例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機械制圖標準319
附錄B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19
附錄C螺紋與螺紋零件319
附錄D鍵和銷319
附錄E緊固件319
附錄F齒輪的精度319
附錄G聯軸器319
附錄H滾動軸承319
附錄I潤滑劑與密封件319
附錄J電動機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