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風輕——方方短篇小說選
方方是當代文壇頗為活躍的女作家,其作品多次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多種重大獎項,在社會各界已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多部小說被譯為英、法、日、意、葡、韓、泰等文字在國外出版。本書收錄了方方新作《云淡風輕》《天藍》以及她的經典短篇代表作共12篇,其中《云淡風輕》被評為2016年花地文學榜年度短篇小說。
巫和某某先生——趙玫短篇小說選
趙玫是較早以女性主義意識寫作的作家,她的小說多具浪漫主義色彩。其作品夢幻、詩意,帶著憂傷,真切感人,先后獲得莊重文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多種重大獎項。本書收錄《巫和某某先生》《無調性短歌》《誰讓夢想變得低沉》等13篇趙玫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
早安,北京——徐坤短篇小說選
徐坤的短篇小說在文化反諷、女性命運和都市情愛等幾個方面有多重探索,表現出女性知識分子獨有的智慧與鋒芒。其作品獲過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馮牧文學獎等國家及省部級獎項及各大期刊獎30余項,被翻譯成英、德、法、俄、日語等出版。本書收錄了作者開始創作以來發表過的影響較大的短篇小說8篇,其中《廚房》獲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遭遇愛情》《狗日的足球》《早安,北京》獲過《小說月報》百花獎,《鳥糞》獲得《小說選刊》優秀小說獎。
水鬼——蘇童短篇小說選
蘇童對創作短篇小說尤為偏愛,格非曾說:“毫無疑問蘇童是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說zui高的程度”。其作品獲有茅盾文學獎、英仕曼亞洲文學獎、華語傳媒文學大獎、魯迅文學獎、布克國際文學獎提名等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本書收錄了《水鬼》《拾嬰記》《騎兵》等短篇小說代表作11篇。
虛擬——畢飛宇短篇小說選
畢飛宇是中國當代非常具有實力的小說家之一。前期創作以中短篇小說見長,后期轉向長篇小說寫作。《哺乳期的女人》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推拿》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本書收錄《哺乳期的女人》《懷念妹妹小青》《地球上的王家莊》等9篇畢飛宇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
平安夜——李洱短篇小說選
李洱被譽為中國先鋒文學之后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獲有“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被翻譯成德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石榴樹上結櫻桃》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高度推崇,德媒評其為“配得上它所獲得的一切榮譽”。本書收錄《平安夜》《兒女情長》《夜游圖書館》等8篇李洱短篇小說代表作。
信使之函——孫甘露短篇小說選
孫甘露是先鋒文學代表作家之一。作品有英、法、日等多種譯文,被收入海內外多種文學選集。本書收錄了其成名作《訪問夢境》以及《信使之函》《請女人猜謎》等孫甘露具有代表性短篇小說5篇。
在屋頂上牧云——路內短篇小說選
路內,2007年以長篇小說《少年巴比倫》而受到關注,被認為是當代文壇出現的非常讓人驚艷的小說家,被評論家稱之為中國70一代zui好的小說家之一。其文字幽默暢快,而又傷感纏綿,常常讓人“微笑著讀他的文字,卻忍不住悲傷”。著有“追隨三部曲”,《花街往事》《慈悲》等。曾獲首屆《人民文學》新人長篇獎,《GQ》中文版年度作家、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說家。本書收錄了路內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8篇。
華語世界著名作家短篇小說叢書
世界短篇小說大會組委會推薦
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重大文學獎項獲獎作家短篇小說精選
“華語短經典”精選了當代國內一線作家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包括王安憶、蘇童、畢飛宇、張抗抗、遲子建、劉慶邦、方方、張煒、李洱、趙玫、徐坤、孫甘露、路內等作家,每人一冊。首期推出八冊。
方方,本名汪芳。1955年出生于南京。1975年參加工作。當工人期間始發詩歌。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大四時發表小說。1982年畢業分配至湖北電視臺當編輯。撰寫過電視紀錄片腳本和電視劇本。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曾獲中國《詩刊》新詩一等獎。中篇小說《風景》《琴斷口》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獲南方傳媒年度杰出作家大獎。其它作品亦多次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已出版小說、散文集近百部。多部小說被譯為英、法、日、意、葡、韓、泰等文字在國外出版。現為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長江文藝雜志社社長兼主編。
李洱,1966年生于河南濟源。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現供職于中國現代文學館。著有《饒舌的啞巴》《遺忘》等小說集多部,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曾獲第三、第四屆“大家文學獎”(榮譽獎),首屆“21世紀鼎鈞文學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作品被譯為德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路內,1973年生,現居上海。著有“追隨三部曲”,《花街往事》《慈悲》等。曾獲首屆《人民文學》新人長篇獎,《GQ》中文版年度作家、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說家。
蘇童,1963年出生于江蘇蘇州市,童年及其青少年時期在蘇州度過。198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大學期間開始學習創作,1983年發表小說與詩歌處女作。當過教師、文學編輯以及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主要代表作為中篇小說《妻妾成群》《紅粉》《罌粟之家》《三盞燈》,長篇小說《米》《我的帝王生涯》《河岸》《黃雀記》,另有《西瓜船》《拾嬰記》《白雪豬頭》《茨菰》等百余篇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黃雀記》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2015),《河岸》獲得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2009)和第八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10)。短篇小說《茨菰》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0)。2011年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提名。
孫甘露,1959年7月出生于上海。出版作品有:孫甘露文選《呼吸》《憶秦娥》《上海流水》《我是少年酒壇子》《比緩慢更緩慢》等五種,隨筆集《今日無事》,對話錄《被折疊的時間》及《孫甘露散文選》等,作品有法、英、日、俄等譯本。現居上海。
徐坤,《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出版作品500多萬字,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項及各大期刊獎30余項(次)。代表作有《廚房》《狗日的足球》《午夜廣場最后的探戈》《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等。話劇《性情男女》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2006年上演。短篇小說《廚房》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長篇小說《八月狂想曲》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第四屆老舍文學獎。長篇小說《野草根》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07年中文十大好書”。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法、俄、日語等出版。
趙玫,一級作家,天津市作家協會主席。
已出版《武則天》《高陽公主》《上官婉兒》《漫隨流水》《銅雀春深》等長篇小說,《歲月如歌》《尋找伊索爾德》等中短篇小說集,《從這里到永恒》《左岸 左岸》《一個女人的精神生活》《博物館書》等散文隨筆集,《趙玫文集》,《趙玫作品集》以及《阮玲玉》等電視劇本,共80余部,逾千萬字。
曾獲第四、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莊重文文學獎”。1998年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2002年獲天津市首屆青年作家創作獎。2011年長篇小說《漫隨流水》獲國家“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2013年長篇小說《銅雀春深》獲中國圖書世界影響力“圖書50強”。2014年《博物館書》獲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優秀圖書。《武則天》《高陽公主》入選國家圖書館“建國以來優秀長篇小說500強”。
畢飛宇,生于1964年,江蘇興化人,現為南京大學教授。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著有《畢飛宇文集》四卷(2003),《畢飛宇作品集》七卷(2009),《畢飛宇文集》九卷(2015),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莊》,中篇小說《青衣》《玉米》,長篇小說《平原》《推拿》。《哺乳期的女人》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獲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平原》獲法國《世界報》文學獎,《推拿》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作品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在海外發行。
云淡風輕——方方短篇小說選
巫和某某先生——趙玫短篇小說選
早安,北京——徐坤短篇小說選
水鬼——蘇童短篇小說選
虛擬——畢飛宇短篇小說選
平安夜——李洱短篇小說選
信使之函——孫甘露短篇小說選
在屋頂上牧云——路內短篇小說選
拾嬰記
1
一只柳條筐趁著夜色降落在羅文禮家的羊圈。
母羊被驚醒了,它有限的智慧受到了從未遭遇的挑戰。柳條筐散發著濕潤的青草之香,里面盛著的卻不是夜草,是一件被露水打濕了的女裝棉襖,藍底黃花的燈芯絨面料,上面均勻地分布著幾朵葵花,母羊以為陌生人送來了一堆葵花,細看之下,葵花掩映的是一張嬰兒的小臉!葵花也好,嬰兒也好,那都不是飼料,但母羊仍然執拗地停留在柳條筐邊,用鼻子辨別著嬰兒身上所散發的微妙的香氣,那香氣讓母羊想起了春天清晨的草地,還有夏天在河邊失散的一頭小羊羔。
看起來那幾朵棉襖上的葵花一直在守護熟睡的嬰兒,葵花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在黑暗中與母羊尖銳地對峙,僅僅過了一會兒,葵花便獲得了勝利,軟弱的母羊放棄了主人的權利,躲到角落里去了。
那天夜里楓楊樹鄉的狗零星地吠了一陣,對岸花坊鎮北邊似有群狗回應,是較量的回應,帶著一種天然的傲慢。河兩岸的狗也許是聽見了什么,也許只是盡一點義務,狗很快就安靜了,只有羅家的羊圈萌動著神秘的迷宮般的氣氛。只有三只羊是事情的目擊者,憑著那天夜里的月光,它們應該看得見窗洞外面棄嬰者的身影,羊耳朵也靈敏,它們一定能夠分辨出來那人的腳步聲從哪兒來的,又是在哪里消失的。可惜三只羊都是羊,從不承擔看門的義務,對什么事情都習慣了沉默。
羊這么固執地沉默,它的主人羅文禮一家也沒辦法追究,你即使把渾水河兩岸所有的青草割來,也無法收買一頭羊,人可以收買,可誰有本事從羊嘴里套出什么秘密來呢。
2
他們開始是把柳條筐放在家門口的,有點失物招領的樣子。羅文禮的大兒子慶豐看著柳條筐,心不在焉的,一會兒蹲下,一會兒又站起來,慶豐手里捧著個大碗喝粥,喝幾口喊一聲,來看看,來看看,誰往我家羊圈塞了個孩子?
男人們一早都去花坊監獄送白菜了,孩子們上學去了,聞訊而來的是村里的婦女,她們小跑著奔過來,有的手里還拿著鐮刀,有的肩上搭著毛線和編針,那么多豐滿的身體和蓬亂的腦袋組成一道籬笆,把柳條筐熱情地圍了起來,后來者只能從人縫里看見筐子里的幾朵金黃色的葵花,跺著腳對慶豐說,哪兒有孩子?看不見,就看見葵花了!
先來的婦女們細細地觀察柳條筐里的女嬰,嘴里嘖嘖地響,多標致的小女孩,怎么扔了呢?扔了還不哭,你看她還笑呢。有人貿貿然地問慶豐,是誰家的孩子呀?慶豐瞪著眼睛反問道,要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還放在這里讓你們參觀?他們知道慶豐脾氣壞,不跟他說了,蹲在柳條筐邊竊竊地討論起來。有人說,那做大人的什么鐵石心腸,怎么把孩子扔羊圈里了呢?笨死了!
慶豐在一邊用手指敲著碗沿,說,你們才笨,說話不動腦子,這么冷的天,扔在外面不凍死才怪,羊圈怎么的,我們家羊圈比你們家溫度高,不懂,你們就別亂說!
那婦女回頭說,我們什么都不懂,你什么都懂,你什么都懂就教教我們,這孩子,怎么造出來的?
慶豐冷笑道,你以為這就難住我了?怎么造出來的?一男一女,×出來的!
慶豐大了,對許多事情莫名其妙地煩躁,見到饒舌的婦女就更煩,他不愿意守著柳條筐,一碗粥喝光就走了,走到羊圈外面,對他母親喊,你自己吆喝去,我吆喝來那么多人,都是看熱鬧來的,沒一個要抱孩子!
盧杏仙就出來了,抖著圍裙上的草灰對別人說,你們看看這叫個什么事?早上起來出羊糞的,一眼看見這筐子,嚇我一大跳,我這輩子手黑,從來沒撿到過一分錢,這下好了,一下子讓我撿了個孩子,你們說,這楓楊樹鄉誰不知道我家窮,那丟孩子的是瞎了眼,怎么偏偏丟我家來了?
婦女們大致上是默認盧杏仙的說法的,只是不好指明誰家富裕,誰家適合丟孩子,給她火上澆油,她們都默契地遙望著河那邊花坊鎮方向,七嘴八舌的,說的是一個意思,杏仙呀,這楓楊樹的姑娘媳婦肚子里有個什么動靜,也逃不出你的眼睛,這不是我們楓楊樹的孩子呀,是花坊鎮扔過來的孩子!也有像長炳的女人那樣在任何場合都要顯示其素養的,她就在人堆里發出不同的聲音,撇嘴說,杏仙,你別老是錢呀錢的,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哪兒有人好?你家再窮還養著羊,多一張小嘴吃飯,也不能把你家吃垮了,看看這小女孩多水靈,自己留下養嘛。
盧杏仙的目光尖利地落在長炳女人身上,說,她要是一頭羊,我還就留下她了!羊吃草,不花錢不占口糧,可你沒看見嗎,這是孩子,不是羊!你讓我給孩子也喂草呀?
誰說讓你給孩子喂草了?我們這里,誰不是粗茶淡飯吃大的?杏仙,這孩子不管扔得是不是地方,跟你家也是個緣分,自己養著吧。
緣分不能當口糧!你不是不知道我們家人多口糧緊,怎么張嘴就給我下這個指示呢?盧杏仙悻悻地折她的圍裙,一邊折一邊眼睛亮起來,對女鄰居說,你們家就兩個女孩,口糧夠,你不口口聲聲說女兒遲早要嫁人,一嫁人,連說話的人都沒有,不如你把她抱走,陪你說話去。
長炳的女人說,是送到你家羊圈的呀,要是送到我家,我一定養。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