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呈現了20個父親的育兒故事,這些父親年齡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學歷不同,職業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對父親角色的堅守。本書分為陪伴與互動、情感與表達、期望與支持、規劃與培養、規則與約束、生活與照料、自我學習與成長等七章,展示了父親角色的多重性,即父親是陪伴者、關愛者、照料者、規劃者、支持者、約束者等。這些父親以他們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告訴我們讀者——今天,我們如何做爸爸。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傾情作序!
父親對孩子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本書分享了20個父親的育兒故事和經驗。這些父親是普通的,他們有著所有父親都會有的困難和疑惑:沒有時間管孩子怎么辦?不懂教育怎么辦?但這些父親更是優秀的,他們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對父親角色的堅守,與孩子一起成長。正是他們的堅持和付出,他們的孩子在同齡人中表現得更為出色。
相信本書能使眾多父親產生共鳴,得到啟發,獲得經驗,從而收獲為人父的幸福。
序 好父親最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孫云曉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郁琴芳請我為其《2 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一書作序,我欣然應允,不僅僅因為我們都是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成員,更是因為在家庭教育中如何發揮父親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我很難忘一組關于親子關系的國際比較數據。
2 0 0 9年3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了《 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其中有很多讓人振奮的發現,如中美高中生比日韓高中生更自信,更能堅持個性;中國高中生對未來最有信心,更愿意積極采取行動改變現狀;等等。 但是,作為該課題的負責人,我也注意到一組中國父教缺失的數據。
從四國比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高中生覺得父母關心自己最多——中國9 4.0%,美國9 3.9%,韓國9 1.7%,日本8 8.4%,但中國高中生卻與父母聊天最少——中國5 4.8%,韓國70.1%,美國7 3.8%,日本8 2.0%。 中國高中生覺得煩惱無處可訴的比例最高,高達2 1.0%(日1 9.4%,韓國1 7.2%,美國8.4%)。 各國高中生傾訴煩惱的首選對象均是同性朋友(這符合群體社會化理論揭示的規律,即在青春期同伴群體的影響力可能超過家庭),日韓美高中生的第二選擇都是母親,第五位均是父親。 而母親在中國高中生的傾訴對象中排名第三,居于異性朋友之后(這個現象也頗耐人尋味);父親的位置更為靠后,僅列第六,在兄弟姐妹和網友之后。 可見,父教不足或缺失是世界性現象,而中國更為嚴重,主要原因可能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傳統與激烈的職場競爭相關。
許多社會問題的不斷出現一再證明,父教不足的缺憾必然成為家庭教育的缺憾,隨之成為一代代青少年成長的缺憾。關于父教我有太多的話要說,甚至與朋友合寫過《 好好做父親》一
書,但這篇序言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上海作為中國教育最為先進的城市,父教狀況如何需要更多一些了解。 恰好,2 0 1 6年9月,我應邀去上海的楊浦區、寶山區和嘉定區講課,主要對象就是中小學生和幼兒的家長。
令我感動的是,每一場講座都爆滿,上海的家長求知若渴,并且踴躍提問,課后咨詢者甚多。 上海的家長既關心孩子的學習能力的發展,也重視孩子的人格完善。 但是,我也初步發現了一些與全國類似的普遍性問題,一是來聽課的絕大多數是母親,一般在五分之四以上;二是問題越
多的家庭往往越缺失父教,母親解釋說老公工作忙顧不上孩子,或者老公脾氣急容易與孩子發生沖突;三是有些父親執拗于錯誤的教育觀念,一位父親公然說對孩子打一頓勝過十遍說教。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是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舉辦的、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等教育比較測試。 據中國上海項目組組長張民選介紹,在2 0 1 3年測評中,上海學生在數學、閱讀、科學素養等三個領域的平均成績分別為6 1 3分、5 7 0分和5 8 0分,在全部參與評測的6 5個國家(地區)中位居第一。 這是第二次參加該項目測評的上海學生再次登上“世界第一”。
關于上海中學生蟬聯世界冠軍的奇跡,盡管有種種解讀,但這畢竟是值得驕傲的成績,否則為什么英國會特意從上海選聘大批教師去英國執教。 我相信,在舉世矚目的榮耀背后,不僅有教師們的努力,一定也有家長們的心血。
無論古今中外,任何人的成長都是家庭、學校與社會互動的結果,這是一個基本規律。 當我仔細讀完這本紀實性書稿后發現,這2 0個父親的確是上海好父親的代表,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的高投入的確與上海教育的高質量息息相關。
這2 0個好父親好在哪里呢? 其中 5 位父親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第一,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好榜樣。
嘉定區普通小學的男生何秉權的父親何磊明,是一名普通公司職員。 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父親,從堅持洗尿布開始培養父子感情。 只要不出差,總是陪伴孩子,還6次帶兒子參觀世博會。 最為可貴的是,他自覺自愿地與孩子一起成長。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了,他與兒子“拉鉤”相
約: 兒子好好學習,父親戒掉抽了十幾年的煙;兒子堅持天天打乒乓球,父親堅持天天游泳。 如今四年多過去,父子倆都持之以恒地養成了勤運動的好習慣。 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幾乎都是父親參加。
第二,有大愛之心的孩子做人才會大氣。
原向明中學的學生陳菲的父親是一名中學高級教師,他特別注意克服獨生子女可能出現的自私和驕縱等毛病。 在女兒第一次過生日時,父親就講明道理,讓她把第一塊蛋糕送給母親,第二塊送給父親,第三塊送給奶奶……給所有人都送完后,最后一塊才是女兒自己的。 經過長期的家風熏陶,女兒在學校以博愛之心受到歡迎。 在美國訪學一年,與所寄宿的美國家庭相處融洽。 女兒勤奮學習,勇于創新,成為首位榮獲“世界杰出青年發明金獎”的中國學生,現正在參加“美麗中國”計劃。
第三,從興趣入手,培養孩子讀說寫的好習慣。
金山區海棠小學的女生王抒語的父親王衛清,對于愛買東西的女兒有一條開放政策,即買書不受限制,想買哪本書都可以。 結果,女兒已經有2 3 0 0多冊屬于自己的書。 從女兒上幼兒園開始,父親還鼓勵她詳細講述自己的生活,作為“口述日記”。 幼兒園畢業時已經整理出6 0本《 童言稚語》。 升入小學三年級時,已經整理出《 抒語日記》6本。 讀說寫的成功體驗極大地激發了女兒的學習興趣。 老師稱贊王衛清是“一位充滿智慧的父親”,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四,堅守誠信,承諾的事就要盡全力做到。
浦東新區東南幼兒園男孩宋赫文的父親宋曉東,是一位工業電腦工程師,特別重視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品德。 奶奶為了哄不愛洗澡的孫子洗澡,就騙他說洗完澡就去超市門口玩搖搖車。 其實,那個時間超市已關門,但父親還是堅持在兒子洗完澡后帶他去。 一天,兒子因為白天在幼兒園答應送小朋友一個汽車玩具,晚上選玩具時卻又舍不得,所以左右為難。 父親問他: “爸爸答應你的事情哪一件沒有做到?”兒子找不出來,父親說: “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才是好孩子!眱鹤咏K于下定決心,選出一個汽車玩具送給了小朋友。
老師評價這個男孩“充滿紳士風度”。
第五,改變父母,為孩子提供一個專心學習的家庭環境。
嘉定區曹王小學學生余有源的父親是開發區一名保安,是進城務工
人員,家庭居住面積較小。 他家里經歷了曲折的“看電視三部曲”。 開始,父母看無聲電視,讓孩子背過身去寫作業,發現孩子雖然看不到畫面,聽不到聲音,但還是惦記電視節目,無法專心寫作業。 隨后,父母改為晚上九點半孩子準備睡覺時才開電視,發現孩子東瞅一眼西瞅一眼,總是磨磨蹭蹭晚睡覺。 最后,父母下定決心,周一至周四晚上徹底不開電視。 這位父親說,這件事情給全家帶來很大的震動,它不僅改變了全家人的生活習慣,更改變了父母的教育觀念,即教育孩子不光是說,更是要做,因為孩子用眼睛看著我們大人呢!
以上5位好父親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在于,好父親最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因為父親容易成為家庭教育的缺席者,因為父親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遠不及母親。 父母第一位的責任是教孩子學會做人,但與母親溫柔細膩的風格不同,父教更注重引領孩子做一個有大愛之心、勇于進取、誠實守信、自強自律的人。 要做到這一點,好父親必須自覺學習與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而這正是《2 0個父親的教育智慧》一書的價值所在。
2 0 1 6年中秋節于北京世紀城云根齋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郁琴芳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首批家庭教育講座專家,上海市家庭教育講師團特聘講師。
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十多年,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指導、特殊群體家庭教育等多個研究專題開展研究。獨立主持上海市級教育科學課題“城市化進程中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現狀與指導研究”(2008年度)、“Web2.0環境下上海中小學家校合作新趨勢研究”(2012年度)。作為項目主持人承擔了“上海市中小學家;訖C制創新的實踐研究”、“社會變遷下的家庭教育研究——現狀與追蹤”、“上海市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研制”等上海市教委重點研究項目。
在《教育發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研究成果“城市化進程中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現狀與指導研究”獲全國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成果一等獎,論文《家校合作中校長與家長的認知差異——基于上海市146所公辦學校的調查》獲中國教育學會2015年度論文評選一等獎。
序 好父親最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孫云曉 /0 0 1
前言 今天,我們如何做父親? 郁琴芳 /0 0 7
一
陪伴與互動 /0 0 1
“菲”同尋常的父親 /0 0 3
守住自己的本分 /0 1 4
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背后 /0 2 3
二
情感與表達 /0 2 9
父愛如山 大愛無形 /0 3 1
有你,才有快樂 /0 4 2
愛的供養 /0 5 1
三
期望與支持 /0 61
望子成“龍”/0 6 3
我是你的爸爸,更是你的朋友 /0 6 8
四
規劃與培養 /0 7 7
與探究的兒子一起成長 /0 7 9
“培”出一條小書蟲 /0 8 9
讓孩子更好地表達 /100
五
規則與約束 /1 0 9
三招“管”孩子 /1 1 1
尊重孩子 快樂成長 /1 2 0
給孩子一顆奔騰的“芯”/1 2 8
六
生活與照料 /1 3 5
舌尖上的“斗爭”/1 3 7
為孩子的童年增添一絲亮色 /1 4 3
讓孩子自由地成長 /1 5 2
七
自我學習與成長 /1 5 7
十年感言 /1 5 9
花開無聲 /1 6 4
學著做爸爸 /1 7 2
后記/1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