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了物流基礎知識、物流系統及其構成、物流服務與物流質量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術及其裝備、第三方物流與第四方物流、物流標準化、供應鏈管理概述等內容,同時還結合每章內容,精心設計了擴展閱讀、同步測試和項目實訓等環節,使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職業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滿足學生就業和企業用人的實際要求。
本書內容全面、結構嚴謹、資料翔實、形式新穎,可作為高職高專物流管理等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在職人員學習參考。
本書結合教育部關于高職高專教育的定位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確立課程體系,強調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的結合,突出了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線的高職教育特征,具有高職教育的課程特色。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本書遵循"實用為主,必須、實用、夠用和管用為度"的原則,根據物流實務的學科特點構建知識體系。以物流基礎知識、物流系統及其構成、物流服務與物流質量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術及其裝備、第三方物流與第四方物流、物流標準化、供應鏈管理概述等內容為基本框架,吸收業界的*新研究成果,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有利于教學、學習和實踐。
2.遵循教與學的客觀規律進行內容設計
本書每章包括學習目的與要求、引導案例、知識要點、本章知識結構圖、擴展閱讀、同步測試、項目實訓七大板塊,并適當配以圖表,表述內容翔實、形式新穎、圖文并茂,增加了教材的生動性和可讀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3.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本書各章都有引導案例并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融入情景實訓,以行為示范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突出了教材的專業性、應用性和實踐性,有利于學生動手動腦、固化知識、增強能力。
1.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本書遵循"實用為主,必須、實用、夠用和管用為度"的原則,根據物流實務的學科特點構建知識體系。以物流基礎知識、物流系統及其構成、物流服務與物流質量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術及其裝備、第三方物流與第四方物流、物流標準化、供應鏈管理概述等內容為基本框架,吸收業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有利于教學、學習和實踐。
2.遵循教與學的客觀規律進行內容設計
本書每章包括學習目的與要求、引導案例、知識要點、本章知識結構圖、擴展閱讀、同步測試、項目實訓七大板塊,并適當配以圖表,表述內容翔實、形式新穎、圖文并茂,增加了教材的生動性和可讀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3.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本書各章都有引導案例并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融入情景實訓,以行為示范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突出了教材的專業性、應用性和實踐性,有利于學生動手動腦、固化知識、增強能力。
參加本書編寫的人員是具有多年教學經驗、具備豐富從業經驗的專業教師。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還聘請了多名教學、科研和企業方面的專家予以指導和審定,力求使本書成為融行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教育教學"三位一體"的高質量教材。
本書由天津濱海職業學院陳玲副教授擔任主編,遼寧醫藥職業學院金爽擔任副主編,遼寧技師學院王欣和遼寧醫藥職業學院孟慧明擔任參編,具體分工如下:陳玲編寫第五章、第八章,金爽編寫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金爽和王欣編寫第三章;孟慧明編寫第四章,全書最后由陳玲統稿和審校。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書刊和業界的研究成果,在此向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紕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和讀者匡正。
編者
第一章 物流基礎知識 1
一、物流概論 2
二、物流科學的形成與發展 10
三、我國的物流發展歷程與現狀 14
本章知識結構圖 18
擴展閱讀 19
同步測試 19
項目實訓 23
第二章 物流系統及其構成 25
一、系統的概念和模式 26
二、系統的特征 28
三、物流系統概述 29
本章知識結構圖 33
擴展閱讀 33
同步測試 35
項目實訓 38
第三章 物流服務與物流質量管理 41
一、物流服務管理 42
二、物流質量管理 50
本章知識結構圖 59
擴展閱讀 59
同步測試 61
項目實訓 64
第四章 物流成本管理 66
一、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67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相關理論 76
三、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系統 78
四、物流成本的內容及其核算 82
五、物流作業成本分析 88
本章知識結構圖 93
擴展閱讀 94
同步測試 95
項目實訓 98
第五章 物流技術及其裝備 100
一、物流技術與裝備概述 100
二、裝卸搬運技術裝備 102
三、倉儲技術裝備 107
四、集裝單元化技術及其裝備 119
五、包裝技術與裝備 126
本章知識結構圖 131
擴展閱讀 132
同步測試 133
項目實訓 135
第六章 第三方物流與第四方物流 137
一、第三方物流概述 138
二、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現狀及趨勢 141
三、第四方物流概述 145
本章知識結構圖 148
擴展閱讀 148
同步測試 150
項目實訓 153
第七章 物流標準化 155
一、物流標準化概述 158
二、物流標準化的重要性及
具體方法 161
三、物流標準化的內容 164
本章知識結構圖 168
擴展閱讀 169
同步測試 170
項目實訓 174
第八章 供應鏈管理概述 175
一、供應鏈概述 176
二、供應鏈管理 180
三、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特征 183
四、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容 183
本章知識結構圖 185
擴展閱讀 186
同步測試 187
項目實訓 190
參考文獻 192
第一章 物流基礎知識
【學習目的與要求】
? 掌握物流的含義及分類;
? 掌握物流的發展歷程以及物流經典學說;
? 熟悉我國物流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引導案例】
北京市已經完成了"北京市綜合物流系統規劃研究";沈陽在"十五"規劃中全方位融入現代物流;作為華北和環渤海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的天津市,把發展物流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措施,并編制了《天津市現代物流發展綱要》;作為全國經濟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運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把現代物流同生物醫藥、新材料、環境保護列為上海市四大新興產業,并編制了《上海市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深圳市則把現代物流與高新技術和金融并重,作為跨世紀經濟發展目標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并委托美國蓋蘭德公司作了《深圳現代物流發展策略及交通運輸相關政策研究》的咨詢報告;山東省政府由省經委牽頭,選擇一批大型工商企業進行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從啟動工商企業的物流需求入手,把優化企業物流管理作為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高效運行的戰略措施,重組企業物流系統,改變傳統物流運作模式,創造物流服務產業化的社會基礎條件,同時培育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逐步滿足工商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這些舉措已取得了明顯收益,并涌現出了一批企業物流管理先進典型。
(資料來源:曹文琴,甘衛華. 特區經濟《城市物流規劃中的物流需求預測》)
思考:
結合案例,談談政府為什么要發展現代物流?
【知識要點】
一、物流概論
(一)物流的含義
1. 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學自產生起就憑借其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一直以來,都為人們高度關注。現如今,伴隨著電子商務的浪潮,物流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代,物流的發展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推動力,同時也將更好地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持。
我國從國外引進物流的概念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現如今經過30多年對物流的研究和實踐,人們對物流的理解也從懵懂到如今的熟悉,但是由于國內外各界對物流的定義各不相同,所以很多人都沒有對物流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2001年4月17日,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在批準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以下簡稱《物流術語》)中給出了我們現在普遍接受并使用的物流定義:"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見圖1-1)。"
(a) 運輸 (b) 儲存 (c) 裝卸 (d) 搬運
(e) 包裝 (f) 流通加工 (g) 配送 (h) 信息處理
圖1-1 物流的基本功能
這一概念突出強調了物流的八項基本功能要素。隨著物流的發展,相信物流的定義也會隨之更新,但就目前來看,這一概念被普遍接受。
2. 物流的價值
物流主要創造了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
1) 時間價值
物流在從供應者到需求者之間的時間差內創造的價值被我們稱為時間價值。時間價值的獲得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 縮短物流時間,創造時間價值。通過運用良好的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方法,來盡量縮短物流的時間,達到減少物流損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資本流轉的目的,一般表現為資本的增值速度快,節約資金。
(2) 彌補時間差,創造時間價值。供需之間的時間差一直以來都存在,季節性生產常年銷售和常年生產季節性銷售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糧食,通常是集中生產出來以后,人們天天對它都有需求。如果沒有及時地安排糧食的去處,那么在糧食產出旺季的時候,除了可以消耗掉的那部分外,就將有另一部分腐壞;但是當不是糧食生產季節,人們就會找不到糧食,從而挨餓。物流可以通過改變供需之間的時間差來實現物流的時間價值。
(3) 延長時間差,創造時間價值。雖然不是經常見到但是也存在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在某些具體物流活動中能動地延長物流時間,比如等待共同配送就是一種有意識地延長時間差來創造時間價值。
2) 空間價值
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處于不同的場所,由于改變這一場所的差別所創造的價值,被我們稱為空間價值。物流在從供應者到需求者之間的空間差是物流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正是因為需求者和供應者之間存在著距離,我們才需要進行物品的流動?臻g價值的獲得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 商品或原材料、半成品從集中生產地向分散需求地流動所創造的價值。很多商品的生產廠商都通過規模生產來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降低成本,但是產品往往不會在生產產地直接進行銷售,而是通過運輸或配送等方式流動到其他地區的需求者手中。廠家通常都會采取這種通過集中生產、分散銷售獲得高額的利潤。比如服裝,通常都在江浙、廣州一帶小范圍集中生產,而銷售地卻遍布全國甚至國外。
(2) 商品或原材料、半成品從分散生產場地流入集中需求場地所創造的價值。這一種方式與第一種類型剛好相反,生產地遍布各地,而銷售地卻比較集中于某一個范圍或很小的區域。比如糧食的產地一般分散于各地,但是銷售地卻集中在大中城市。
(3) 附加價值所創造的價值。現代物流區別于傳統物流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而提供差別化的服務,其中附加價值的創造更是提供差別化服務的關鍵。例如,流通加工,不是在生產地的復雜的精細加工,而是發生在流通過程中的簡單的粗加工,創造的附加價值,這種價值的產生也是發生在場所變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