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第三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醫學類系列教材·“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增補了細菌分泌系統、細菌免疫系統、細菌群體密度感應調控、細菌自噬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O104:H4的相關內容;增加了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氣單胞菌、窄食單胞菌、不動桿菌、莫拉菌屬、嗜吞噬細胞無形體以及近年新鑒定的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西尼羅病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等;刪去了無臨床意義的庚型肝炎病毒和TT病毒的內容。同時,新增加第23章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使全書由原先的38章增加到39章,從而使“三菌”、“四體”、“一病毒”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體系更趨合理與完善。新版教材還注重與檢驗醫學和傳染病學等臨床教材的對接,并在每章后的復習思考題、參考文獻與網站資源方面,盡力滿足教學實踐和執業醫師考試的需求。
《醫學微生物學(第三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醫學類系列教材·“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可供基礎、臨床、預防、檢驗、口腔、法醫、藥學、護理等專業的教師、學生及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我們這本《醫學微生物學》于2003年出第一版,2009年出第二版,經過5年的使用,今年(2014年)又推出了第三版。第三版教材的改編工作始于2014年5月,2014年9月定稿。參加第三版教材編寫的15位編委來自工2所國內著名高校,他們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熟悉國內外現狀與進展,具有豐富的教學與教材編寫經驗。在4個月的改編過程中,編委們瞄準前沿并結合教學一線需求,先后兩次召開全體編者研討會,對教材內容體系進行科學設計與有機組合,形成了目前的版本。
《醫學微生物學》(第二版)于2012年榮幸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與其相比,第三版教材增補了細菌分泌系統、細菌免疫系統、細菌群體密度感應調控、細菌自噬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工04:H4的相關內容;增加了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氣單胞菌、窄食單胞菌、不動桿菌、莫拉菌屬、嗜吞噬細胞無形體以及近年新鑒定的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西尼羅病毒(WNV)、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SFTSV)等;刪去了無臨床意義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和TT病毒的內容,使講解的病原微生物由第二版的工。9種增加到116種。同時,將有關放線菌與諾卡菌的內容獨立形成一章(第二十三章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使全書由第二版的38章增加到39章,從而使“三菌”(細菌、放線菌、真菌)、“四體’’(螺旋體、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一病毒”的教學體系更趨合理與完善。新版教材還注重了與檢驗醫學和傳染病學等臨床教材的對接,并在每章后的復習思考題和參考文獻與網站方面,盡力滿足教學實踐和執業醫師考試的需求。
值此第三版教材交稿付印之際,我由衷地感謝各位編委的辛勤付出,感謝第二軍醫大學及各編委所在院校的大力支持,感謝科學出版社十分專業的技術指導。限于我們的知識水平和編撰能力,第三版教材難免存在疏漏與不足之處。殷切希望各高校師生和同道們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時進一步完善。
第三版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
第二節 醫學微生物學
第一篇 細菌學
第二章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一節 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第二節 細菌的結構
第三節 細菌的形態學檢查
第三章 細菌的生理
第一節 細菌的理化性狀
第二節 細菌的營養與生長繁殖
第三節 細菌的代謝
第四節 細菌的人工培養
第五節 細菌的分類與命名
第四章 消毒滅菌與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一節 物理消毒滅菌法
第二節 化學消毒滅菌法
第三節 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
第四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五章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 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第二節 基因轉移和重組
第三節 基因突變
第四節 細菌基因表達的調節
第五節 細菌遺傳變異在醫學上的實際意義
第六章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第一節 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
第二節 細菌的致病機制
第三節 感染的發生與發展
第四節 抗細菌免疫機制
第五節 醫院感染
第七章 細菌感染的診斷與防治原則
第一節 細菌學診斷
第二節 血清學診斷
第三節 分子生物學診斷
第四節 細菌感染的特異性防治
第八章 抗菌藥物與細菌耐藥性
第一節 抗菌藥物種類與作用機制
第二節 細菌的耐藥機制
第三節 細菌耐藥性的防治
第九章 球菌
第一節 葡萄球菌屬
第二節 鏈球菌屬
第三節 腸球菌屬
第四節 奈瑟菌屬
第十章 腸桿菌科
……
第十一章 弧菌屬
第十二章 空腸彎曲菌和幽門螺桿菌
第十三章 厭氧性細菌
第十四章 棒狀桿菌屬
第十五章 分枝桿菌屬
第十六章 微小桿菌
第十七章 動物源性細菌
第十八章 其他重要細菌
第十九章 螺旋體
第二十章 衣原體
第二十一章 支原體
第二十二章 立克次體
第二十三章 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
第二篇 病毒學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
第二十五章 病毒的復制與變異
第二十六章 病毒感染與免疫
第二十七章 病毒感染的診斷
第二十八章 病毒感染的治療和預防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第三十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三十一章 腸道病毒
第三十二章 急性胃腸炎病毒
第三十三章 皰疹病毒
第三十四章 逆轉錄病毒
第三十五章 蟲媒病毒
第三十六章 出血熱病毒
第三十七章 其他重要病毒
第三篇 真菌學
第三十八章 真菌學概論
第三十九章 病原性真菌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