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級精品課程"生物學基礎實驗"及國家級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配套出版物之一。圖書編寫結合生物學實驗特點,統籌設計實驗項目,建立分層次、相互銜接的內容體系,按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系設置綜合性大實驗,將并引入相關科研成果,使實驗內容與科研、工程、社會應用項目密切聯系,體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思維。
生命科學是21世紀各國爭先發展的學科之一,要實現我國生命科學的跨越式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是關鍵。對于生命科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是最佳切入點,通過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向學生傳授生命科學知識,使其掌握嫻熟的實驗技能,培養其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和為人類造福的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不斷深化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的系統改革,并加強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教材建設,使實驗教學改革更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
本教材自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出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已被多所高校所采用。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誕生。為了保持實驗內容的先進性,適應新形勢下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經征求廣大讀者使用意見,結合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決定對本教材再次修訂。第三版修訂中仍然秉承“加強基礎、拓寬知識、培養能力、激勵個性”的人才培養思想,堅持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原則,在保持第二版整體實驗教學體系基礎上,在實驗內容上做了部分調整和部分實驗內容的修改。
本書是國家精品課程——生物學基礎實驗的配套立體化教材之一,該系列教材包括:①《生物學基礎實驗教程(第三版)(Ⅰ)-植物生物學實驗、動物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免疫學實驗》;②《生物學基礎實驗教程(第三版)(Ⅱ)——遺傳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③《高校教學實驗室管理》;④《現代生命科學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⑤《生物學綜合實驗網絡教程》(光盤);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生命科學儀器使用技術教程》,共同組成生命科學實驗教學系統的配套教材。
本書修訂的實驗項目選擇設計時,結合“生物學基礎實驗”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生物學自身的特點,按基本技術、宏觀(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4個層次統籌設計實驗項目,避免了內容的重復,節省了學時。本書注重各門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的合理綜合,注重實驗內容與科研、生產和實際應用的密切聯系,體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同時,每門實驗課后均設有設計創新實驗。
第1分冊按植物生物學實驗、動物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免疫學實驗等實驗內容分為5篇;第Ⅱ分冊按遺傳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等實驗內容分為3篇。每篇從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3個層面上設置實驗項目。每個實驗項目按相關理論知識、目的要求、實驗原理、材料與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果、注意事項、思考題等進行了系統編排。為了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加強了實驗內容的科學綜合;為了保持實驗內容的先進性,將科學研究成果中技術先進、方法成熟、適合本科生教學的實驗項目引入到實驗教材;為了使實驗教學內容與理論課內容合理銜接,本教材將理論課程內容涉及的實驗內容獨立出來,作為每個實驗相關理論知識內容,列在每個實驗之前。為了給學生創造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空間環境,調動學生設計創新實驗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設計創新實驗熱情,每門實驗課程內容后面,設計創新實驗,列出選題范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題,設計研究方案,進行實驗研究。另外,從實驗原料的選用、實驗路線設計、檢測方法、統計學分析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調整,使實驗知識點訓練更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和實用性。
本書由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分校、長春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和長春工業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等單位長期從事實驗教學工作、潛心鉆研實驗教學改革、科學研究有所建樹的教師集體編寫,他們為此書的撰寫付出了艱辛勞動。科學出版社單冉東編輯也為系列圖書編寫和順利出版提供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植物生物學實驗
實驗一 植物組織、器官的結構觀察
一 植物組織的結構觀察
二 被子植物營養器官的結構觀察
三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結構觀察
實驗二 植物理化性質的測定
一 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小液流法)
二 植物呼吸強度的測定(小籃子法)
三 葉綠素的提取及性質測定
四 種子發芽率的快速測定
實驗三 種子植物標本的采集、制作與保存
實驗四 設計創新實驗
第二篇 動物生物學實驗
實驗一 動物解剖及形態觀察實驗
一 眼蟲及草履蟲觀察
二 蛔蟲解剖及橫切片觀察
三 蝗蟲外形及內部解剖
四 鯉魚外形及內部解剖
五 蟾蜍外形及內部解剖
六 家雞外形及內部解剖
七 家兔外形及內部解剖
實驗二 動物機能實驗
一 呼吸運動調節
二 蛙心室期前收縮與代償間歇
三 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制備及骨胳肌收縮性質的觀察
四 蛙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以及心電與心肌收縮的時相關系
五 神經干的動作電位、傳導速度及興奮性測定
六 反射弧的分析
七 小腦受傷動物運動功能障礙的觀察
八 大腦皮層運動機能定位
九 血壓調節
十 去大腦僵直
實驗三 人體機能檢測實驗
一 人體心音聽診
二 人體血壓和肺活量測定
三 人體血型的鑒定
實驗四 設計創新實驗
第三篇 微生物學實驗
實驗一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培養觀察及保藏
一 常用培養基的制備、滅菌
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培養技術
三 細菌的形態觀察
四 細菌細胞的生理生化反應
五 大腸桿菌生長曲線的測定
六 放線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態觀察
七 微生物的測微技術
八 微生物菌種的保藏
實驗二 厭氧菌的培養技術
一 用厭氧袋法培養丙酮丁醇梭菌
二 厭氧罐培養法
三 針筒厭氧培養法
實驗三 細菌細胞數量的測定
一 直接計數法
二 光電比濁計數法
三 平板菌落計數法
四 多管發酵測定法
五 千重比色測定法
實驗四 微生物誘變及突變株的篩選
一 緊外線與亞硝基胍的誘變效應
……
第四篇 細胞生物學實驗
第五篇 免疫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