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人文地理學(第3版)》以人為主體,人地關系為主線,以人類各種活動的產生、發展、變化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構建教材體系,按人地關系主要領域和問題設置章節,應用案例分析融入理論闡述,建立了一個聯系各人文地理要素或現象的解釋體系,以探討和總結人地關系的時空演變及其規律,是一部通論性的人文地理學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人文地理學(第3版)》與目前中學使用的新教材密切結合,特別適合作為師范院校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非地理專業的公共課程教材,還可供講授中學地理課和環境教育課的教師以及經濟、規劃等專業人員參考。
打破過去以人文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組建教材的“拼盤式”結構,建立了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人為主體的結構體系,充分體現人文地理學教材通論性特點。
強調基礎理論,并補充新知識,體現了學科教育功能的社會化、普及化和獨特視角。
理論與案例分析緊密結合,教材可讀性強。
增加了教學課件和素材,便于教學。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二節 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征和體系
一、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征
二、人文地理學學科體系
第三節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實地調查
二、比較與分類
三、類比、歸納與演繹
四、分析與綜合
五、應用“老三論”和“新三論”
六、預測
七、地理信息系統(GIS)
八、建立科學的研究程序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人地關系
第一節 人地關系理論
一、人地關系理論回顧
二、人地關系理論發展
第二節 人地關系地域系統
一、人地系統中的“人”和“地”
二、人地矛盾的內涵
三、人地系統的結構演變和調控
四、現代經濟條件下人地關系的實踐特征
五、人地關系的新課題
復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農業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
一、農業經濟活動
二、農業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二節 工業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
一、工業經濟活動
二、工業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三節 第三產業與地理環境
一、第三產業
二、第三產業與地理環境
復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人口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人口增長、分布與地理環境
一、人口增長與地理環境
二、人口分布與地理環境
第二節 人口素質與地理環境
一、人口素質的內容
二、衡量人口素質的指標
三、影響人口素質的主要因素
四、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
第三節 人口結構與地理環境
一、人口年齡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
二、人口性別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
三、人口產業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
第四節 人口移動與社會經濟發展
一、人口移動概述
二、人口移動的歷史演變
三、人口移動的規律
四、人口移動的原因及后果
復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人類活動的中心——聚落
第一節 城市
……
第五章 文化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六章 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七章 政治活動與地理環境
第八章 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第九章 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
第十章 區域發展與協調
第二章 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
經濟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地理環境是人類經濟活動的背景和基礎,任何經濟活動都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對不同經濟活動的影響程度不同,經濟活動層次越低越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高層次的經濟活動也永遠擺脫不了自然環境無處不在的影響,無論消耗的物質材料多么少,自然環境始終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活動層次越高受人文環境,尤其是經濟技術因素的影響越明顯,但低層次的經濟活動同樣有人文環境影響的影子。自然環境大體相同的地區不一定有相同的經濟活動,因為除了自然環境、經濟活動自身所要求的經濟技術合理性等因素以外,其他人文環境也是影響經濟活動的重要因素。
人類經濟活動的演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級經濟活動是高級經濟活動的前提。一般而言,在落后的農業經濟基礎上不可能建立起強大的工業經濟,發達的工業經濟是知識經濟的先決條件。知識經濟是對工業經濟的發展,但發展知識經濟也完全不必等到工業化以后。
地理環境與人類經濟活動是一個雙向互動過程。人類經濟活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地理環境,改變著自然環境的面貌,使人文環境日益復雜化。一方面,“滄海桑田”,自然環境日益人文化,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圖景層出不窮,人類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征服自然”的“勝利果實”;另一方面,人類經濟活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吞噬著地球,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一系列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接踵而至,人類時時刻刻都面臨著自然的“報復”。人類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地理環境是人類經濟活動的舞臺、背景和載體,人類只有切實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夠促進人類經濟活動和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