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針灸學》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特色教材之一,內容分為五部分:緒論主要介紹針灸學的發展史、現代研究進展及學科特點和學習方法;上篇為經絡腧穴,重點介紹經絡的概念、循行、癥候、主治概要和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等;中篇為刺灸技術,介紹針灸技術的發展及量效關系,各種針灸技術的操作方法、技術要點、適應證和注意事項;下篇詳細論述了針灸臨床診治思維,各種病癥的病因病機、診斷要點、辨證、檢査要點、治療策略、治療方案、難點分析及解決思路和預后;另外,在附錄中選錄了古代針灸歌賦,解釋了古代體表部位名稱,并融人針灸護理常規。《臨床針灸學》以接近臨床為導向,突出臨床診治思維,開拓學生的臨床針灸思維和動手能力,注重操作規范、技術要點、適應證和注意事項,增加了有臨床價值的特色針灸技術,引人針灸臨床證據和研究成果,圖文并茂,可讀性較強。
叢書編寫說明
編寫說明
緒論1
上篇經絡腧穴
第一章經絡總論10
第一節經絡系統的組成10
第二節經絡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13
第三節經絡的作用和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15
第二章喻穴總論18
第一節腧穴的分類和命名18
第二節腧穴的主治特點和規律19
第三節特定穴21
第四節腧八的疋位方法26
第三章經絡腧穴各論29
第一節十二經脈及其腧穴29
第二節奇經八脈80
第三節十五絡脈88
第四節常用奇穴89
中篇剌灸技術
第四章:刺灸技術總論97
第一節針具的起源與發展97
第二節針刺技術的起源與發展99
第三節灸法的起源與發展101
第五章:刺灸技術操作的量學要素102
第一節針刺技術操作的量學要素102
第二節灸法的量學要素103
第六章:刺灸技術的宜忌104
第一節施術部位的宜忌104
第二節患者體質的宜忌104
第三節病情宜忌104
第四節時間的宜忌105
第七章:刺灸技術各論106
第一節毫針技術106
第二節《內經》刺法122
第三節灸類技術124
第四節溫針灸技術135
第五節熱敏灸技術135
第六節天灸技術137
第七節拔罐類技術139
第八節三棱針技術141
第九節皮膚針技術143
第十節皮內針技術144
第十一節電針技術146
第十二節穴位注射技術148
第十三節穴位激光照射技術149
第十四節火針技術150
第十五節頭針技術152
第十六節耳針技術155
第十七節眼針技術160
第十八節腹針技術163
第十九節手針技術166
第二十節腕踝針技術169
第二十一節穴位埋線技術172
第二二十二節針挑技術173
第二十三節子午流注技術175
第二十四節針刺麻醉技術184
第二十五節醒腦開竅技術187
第二十六節靳三針技術189
第二十七節賀氏三通技術191
第二十八節平衡針技術193
第二十九節董氏奇穴技術197
第三十節浮針技術203
第三十一節針刀技術205
第三十二節臍針技術207
下篇針灸治療
第八章針灸臨床診治思維210
第一節明確疾病的診斷210
第二節加強病癥的評估210
第三節重視經脈辨證211
第四節明確針灸治療策略213
第五節治療方案的制訂216
第六節整合針灸學與針灸臨床220
第七節健康教育221
第九章治療各論222
第一節急癥222
第二節痛癥254
第三節心腦病癥305
第四節肺系病癥343
第五節肝膽脾胃病癥359
第六節腎膀胱病癥382
第七節氣血津液病癥399
第八節皮膚外科病癥410
第九節婦兒科病癥444
第十節五官病癥484
第十一節其他病癥501
參考文獻512
附一針灸歌賦選錄516
附二古代人體部位圖527
附三針灸科護理常規530
緒論
一、針灸學的概念、范疇和主要內容
針灸學(sci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絡、脆穴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律,闡明針灸作用機理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學體系最具特色的學科之一。針灸具有適應證廣、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現已成為許多國家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灸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并具有自身特定的學術范疇。它以人為研究對象,理論體系的構建又受到古代哲學的深刻影響,因而既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又具有濃厚的社會科學的特點,是一門以自然科學為主題,多學科知識相交融的醫學科學。針灸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經絡、腧穴、刺灸技術及針灸治療。
二、針灸學的發展簡史
針灸學歷史悠久。有關針灸起源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我國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如古籍記載伏羲“嘗百草而制九針'“黃帝咨訪岐伯 針道生焉”等。針刺技術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即在“貶石”應用以后一個漫長的時期里產生。“貶石”是針具的雛形或前身,貶刺就成為刺法的萌芽時期。當人類進人新石器時代以后,出現了精制的石針,其后還產生了骨針、竹針。隨著人類煉金技術的發展,人們制成了被稱為“微針”的金屬針具,并用這種微針治療病痛,從而極大地推動了刺法的發展。灸法起源于原始社會人類學會用火以后。原始社會中生活在北方寒冷環境中的人們離不開烤火取暖,人們在用火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溫熱對于腹部寒痛、脹滿的治療作用,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積累,形成了灸法。據考證,先民們鉆木取火或擊石取火,往往用艾絨作為引火材料,這為艾灸技術提供了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