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與胚胎學(第2版)(案例版)》的編寫是在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下進行的。修訂的宗旨是使本教材適應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按照“堅持創新、注重實踐、提高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的培養目標,本著強調“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和體現“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啟發性、先進性、實用性)的原則進行編寫。
本教材的第1版采用了創新性編寫模式,附有擴展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案例,相關知識導讀和相關疾病的組織學基礎等特點,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廣大師生歡迎。第2版保持了第1版的特色,并在編寫方式、內容和質量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
本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在全書中加入了相關知識導讀部分,目的在于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②每章中的案例來源多樣性,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1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③每章最后均附有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理論來解釋和分析案例,目的在于加強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聯系和結合,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基礎學科的學習興趣;④精心選編便于理解和掌握的英文概述,突出雙語教學,與國際接軌;⑤每章節都提供了最新或經典的參考文獻,供學生及讀者參考,擴展學習內容,了解學科最前沿的知識;⑥本教材所有插圖(除電鏡圖外)均為彩色圖片,圖文并茂,圖隨文排,有利于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
《組織學與胚胎學(第2版)(案例版)》國際接軌、國內獨創 真實、典型案例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適合案例教學及PBL 嫩學的嘗試,引領當代醫學教育教材發展趨勢 理念先進、模式創新 體現當代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強調學科間的聯系,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突出實用、引導就業 重視實踐,貼近崗位,配套教育部教學大綱,緊跟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的命題方向 品質優良、價位適中 設計精美、圖文并茂、煥然一新的醫學類系列教材 定位明確、服務教學 供高等院校臨床、預防、基礎、口腔、麻醉、影像、藥學、檢驗、護理、法醫等專業使用
第1章 緒論
一、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研究內容及意義
二、組織學與胚胎學發展簡史與當代組織學與胚胎學
三、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研究方法
四、組織學與胚胎學學習方法
第2章 上皮組織
一、被覆上皮
二、腺上皮與腺
三、上皮細胞的特殊結構
四、上皮組織的更新與再生
第3章 結締組織
一、疏松結締組織
二、致密結締組織
三、脂肪組織
四、網狀組織
第4章 軟骨和骨
一、軟骨
二、骨
三、骨的發生
第5章 血液和血細胞發生
一、血液
二、淋巴
三、骨髓和血細胞發生
第6章 肌組織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第7章 神經組織
一、神經元
二、突觸
三、神經膠質細胞
四、神經纖維與神經
五、神經末梢
第8章 神經系統
一、大腦皮質
二、小腦皮質
三、脊髓
四、神經節
五、腦脊膜和血-腦屏障
六、脈絡叢與腦脊液
第9章 循環系統
一、心臟
二、動脈
三、毛細血管
四、靜脈
五、微循環
六、淋巴管系統
第10章 免疫系統
一、主要的免疫細胞
二、淋巴組織
三、淋巴器官
第11章 皮膚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組織
四、皮膚的附屬器
五、皮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六、皮膚的再生
第12章 內分泌系統
一、甲狀腺
二、甲狀旁腺
三、腎上腺
四、垂體
五、松果體
六、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
第13章 消化管
一、消化管壁的基本結構
二、口腔
三、咽
四、食管
五、胃
六、小腸
七、大腸
八、消化管的免疫功能
九、胃腸的內分泌細胞
第14章 消化腺
一、唾液腺
二、胰腺
三、肝
四、膽囊與膽管
第15章 呼吸系統
一、鼻腔
二、喉
三、氣管和主支氣管
四、肺
第16章 泌尿系統
一、腎
二、排尿管道
第17章 眼和耳
一、眼
二、耳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統
一、睪丸
二、生殖管道
三、附屬腺
四、陰莖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統
一、卵巢
二、輸卵管
三、子宮
四、陰道
五、乳腺
第20章 胚胎學總論
一、胚胎學概述
二、生殖細胞與受精
三、胚泡的形成與植入
四、胚層形成
五、三胚層分化與胚體形成
六、胎膜與胎盤
七、各期外形特征與胎齡的推算
八、雙胎、多胎和聯胎
第21章 顏面和四肢的發生
一、鰓器的發生
二、顏面的形成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三、腭的形成及口腔和鼻腔的分隔
四、牙的發生
五、四肢的發生
六、顏面和四肢的常見畸形
第22章 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發生
一、消化系統的發生
二、呼吸系統的發生
第23章 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的發生
一、泌尿系統的發生
二、生殖系統的發生
第24章 心血管系統的發生
一、原始心血管系統的建立
二、心臟的發生
三、胎兒血液循環及出生后的變化
四、心血管系統的常見畸形
第25章 神經系統的發生
一、神經管和神經嵴的發生和早期分化
二、脊髓的發生
三、腦的發生
四、神經節和周圍神經的發生
五、垂體和松果體的發生
六、神經系統的常見畸形
第26章 眼和耳的發生
一、眼的發生
二、耳的發生
第27章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一、先天畸形的發生原因
二、致畸敏感期
三、先天性畸形的預防和產前檢查
四、先天性畸形的宮內治療
【相關知識導讀】
1.你知道我們的心臟形成的早期是什么樣嗎?
2.你知道出生前和出生后的血液循環有何不同嗎?
3.你知道最早執行功能的是哪一個系統嗎?
4.你聽說過先天性心臟病嗎?如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
5.關于“法洛四聯癥”你知道是哪四聯嗎?是何原因導致的?
心血管系統是胚胎發生中功能活動最早的系統,約在胚胎第3周初發生,第3周末開始血液循環,使胚胎能有效地獲得養料和排除廢物。心血管系統由中胚層分化而來,首先形成的是原始心血管系統,在此基礎上經過生長、合并、新生和萎縮等改建過程而逐漸完善。
一、原始心血管系統的建立
胚胎第15天左右,卵黃囊壁的胚外中胚層的間充質細胞密集成細胞團,稱血島(b1ood island)。血島周圍的細胞變扁,分化為內皮細胞,內皮細胞圍成的內皮管即原始血管;血島中央的游離細胞分化成為原始血細胞,即造血干細胞。內皮管不斷向外出芽延伸,與相鄰血島形成的內皮管互相融合通連,逐漸形成一個叢狀分布的內皮管網。與此同時,在體蒂和絨毛膜的中胚層內也以同樣的方式形成內皮管網(圖24-1)。
在第18~20天,胚體內部各處的間充質中出現裂隙,裂隙周圍的間充質細胞變扁,圍成內皮管,它們也以出芽方式與鄰近的內皮管融合通連,逐漸形成體內的內皮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