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是一門以綜合醫學知識為基礎,對急危重癥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患者的病情給予及時評估和干預治療,防止其進一步惡化的專門學科。它是一門新興獨立的二級學科,與臨床醫學其他專科一樣,除具有各自的特點而外,急診醫學本身在醫療服務模式、診斷的認識規律和治療原則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書邀請國內5所大學的附屬醫院急診醫學、臨床醫學相關知名專家、教授參與編寫,在借鑒國外急診醫學教材的基礎上,堅持中國特色基本思路和"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編寫原則,全書共13章,重點闡述常見急危重癥或危象、休克、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心肺腦復蘇、創傷、急性中毒等疾病的急診診斷思路和處理原則,系統的介紹了急診常用診療技術。
《急診醫學》邀請國內5所大學的附屬醫院急診醫學、臨床醫學相關知名專家、教授參與編寫,在借鑒國外急診醫學教材的基礎上,堅持中國特色基本思路和“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編寫原則。全書共16章,重點闡述常見急危重癥或危象、休克、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器官功能衰竭、心肺腦復蘇、創傷、理化損害、急性中毒、感染等疾病的急診診斷思路和處理原則;系統地介紹了災害救援、急診常用診療技術以及急診介入治療。本書由曹小平、曹鈺主編。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危重病臨床常用評分系統
第一節 危重病評分系統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 臨床常用的評分系統
第三章 心肺腦復蘇
第一節 心肺腦復蘇發展史
第二節 心臟驟停
第三節 心肺腦復蘇
第四節 嬰兒和兒童生命支持
第五節 特殊情況下的心肺復蘇
第六節 腦死亡
第七節 心肺腦復蘇的倫理問題
第四章 休克
第一節 概述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危重病臨床常用評分系統
第一節 危重病評分系統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 臨床常用的評分系統
第三章 心肺腦復蘇
第一節 心肺腦復蘇發展史
第二節 心臟驟停
第三節 心肺腦復蘇
第四節 嬰兒和兒童生命支持
第五節 特殊情況下的心肺復蘇
第六節 腦死亡
第七節 心肺腦復蘇的倫理問題
第四章 休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三節 分布性休克
第四節 梗阻陸休克
第五節 心源性休克
第五章 急性器官功能衰竭
第一節 急性心力衰竭
第二節 急性呼吸衰竭
第三節 急性肝功能衰竭
第四節 急性腎衰竭
第五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六節 急性消化道出血
第六章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水和電解質代謝失調
第三節 酸堿平衡失調
第七章 臨床常見急危重癥
第一節 高血壓急癥
第二節 急性冠脈綜合征
第三節 致死性心律失常
第四節 心包填塞
第五節 主動脈夾層
第六節 腦卒中
第七節 癲癇持續狀態
第八節 重癥支氣管哮喘
第九節 急性肺栓塞
第十節 重癥急性胰腺炎
第十一節 糖尿病急性嚴重代謝紊亂
第八章 臨床常見危象
第一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
第二節 垂體危象
第三節 腎上腺危象
第四節 溶血危象
第五節 顱內高壓危象
第六節 重癥肌無力危象
第九章 急性中毒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急性有機磷殺蟲劑中毒
第三節 急性百草枯中毒
第四節 急性殺鼠劑中毒
第五節 急性藥物中毒
第六節 常見毒品中毒
第七節 窒息性氣體中毒
第八節 有毒動植物中毒
第九節 急性乙醇中毒
第十章 環境與理化因素損害
第一節 中暑
第二節 淹溺
第三節 電擊傷
第四節 強酸強堿損傷
第五節 昆蟲咬傷
第六節 毒蛇咬傷
第十一章 創傷
第一節 創傷總論
第二節 顱腦損傷
第三節 胸部創傷
第四節 腹部創傷
第五節 四肢及骨盆骨折
第六節 手部創傷與斷肢(指)再植
第七節 脊柱脊髓損傷
第八節 創傷后應激障礙綜合征
第十二章 急診介入治療
第一節 介入治療概況
第二節 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
第三節 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
第四節 血管創傷的介入治療
第五節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療
第十三章 外科急腹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常見外科急腹癥的診斷及治療原則
第三節 常見外科急腹癥的鑒別診斷
第十四章 感染急癥
第一節 破傷風
第二節 氣性壞疽
第三節 狂犬病
第四節 細菌性食物申毒
第五節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第十五章 災害救援
第一節 災害急救
第二節 自然災害
第三節 人為災害
第四節 急性放射性損傷急救
第五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第十六章 急診常用技術
第一節 心臟電復律
第二節 氣道開放技術
第三節 機械通氣
第四節 血液凈化技術
第五節 急診洗胃技術
第六節 急診三腔管壓迫止血技術
第七節 高壓氧治療
第八節 動靜脈穿刺技術
第九節 急診危重癥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