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把握國內外期貨與期權市場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通過案例分析、習題演示等方式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及期權交易的基本原理、功能,市場結構和運行機制,操作程序與交易制度,價格走勢的分析方法,以及管理價格風險和盈利途徑;深入淺出地把現代國際期貨與期權的經典理論和創新性研究成果融入各個章節中,使讀者在迅速提高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同時,思維能力和理論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書可作為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具備一定證券知識并試圖掌握期貨與期權市場管理、交易機制、操作技巧的人士參考。
從1848 年設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開始,160 多年來現代期貨市場有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20 世紀70 年代以來,期貨與期權交易品種不斷創新,從以玉米、大豆、小麥等大宗農產品和銅、鋁、鉛、鋅、錫等大宗金屬材料交易為主轉變為以利率、股票、股指、外匯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為主,傳統交易品種與石油、貴金屬、自然災害等新型交易品種并重。期貨與期權交易方式創新發展,從以現場交易為主轉變為以電子交易平臺與現場交易并重。激烈的競爭使全球范圍內兼并重組風起云涌,交易所數量不斷減少,規模不斷擴大。新興市場期貨與期權發展波瀾壯闊,交易所也從僅限于美國、英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到遍布世界各地。如今,世界500 強企業幾乎沒有不利用期貨與期權交易來防范價格風險的,發展中國家也紛紛通過期貨與期權市場來管理和化解經濟金融風險。中國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政府的引導和大力支持下,期貨與期權交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期貨市場之一,4 家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量均排名在世界前20 名以內,已擁有大豆、玉米、小麥等大宗農產品,貴金屬、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等近50 個交易品種,截至2004 年已有8 個農產品期貨交易量排名全球前10,5 個金屬期貨交易量排名全球前10,2 個能源期貨交易量排名全球前10,1 個金融期貨交易量排名全球前10。
隨著全球期貨與期權交易的蓬勃發展,一些問題陸續暴露出來。例如1979~1980 年美國亨特兄弟操縱白銀的事件,以及2008 年揭露的未受到嚴格監管的場外巨量期貨與期權交易對金融市場及整個經濟的沖擊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正在全面改革對衍生品的監管體系,改革的結果將使期貨與期權交易所和結算所日趨成為整個金融體系的中心。中國期貨與期權市場在經歷了幾次大規模整頓后,形成了堪稱世界上最為嚴格的監管體制,但是也產生了一系列充滿爭議的問題。例如,2013 年“8·16 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中的期貨對沖交易,2015 年股災中的上證50 及中證500 股指期貨的大幅貼水等。這些問題表明,期貨與期權等衍生品市場越來越復雜,亟待政府監管部門、經濟金融領域精英人士、期貨與期權從業者及所有關注金融及衍生品風險的人們認真思考和研究。
現在世界經濟還處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余震中。從國際上看,歐元區部分國家仍未走出債務危機的泥潭,德國等國又陷入歐洲難民危機,俄羅斯陷入經濟困境,英國有退出歐盟的風險,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美聯儲加息陰影, 石油需求的大幅減少,以及局部地區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使全球金融市場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都將導致大宗商品及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更加頻繁和劇烈,更需要充分發揮期貨與期權市場在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從國內看,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去產能、調結構的任務異常艱巨。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帶來了不同行業、各類企業間供求矛盾激化,產品價格漲跌風險驟增;調結構、降成本、補短板最終要通過國有企業改革、資源價格改革,以及利率、匯率等市場化改革來實現。這些變革會使生產、流通、服務、金融企業及相關機構對風險管理的需求更加強烈,期貨與期權市場應為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綜上所述,國內外期貨與期權交易規模的擴大,衍生品市場監管難度的加大,經濟風險及價格波動的頻繁出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大量的期貨與期權交易人才、監管人才和風險管理人才,為此我們再版了《期貨與期權交易——理論和實務》。作為《期貨與期權交易——理論和實務》的第二版,本書對第一版的結構和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更改。本著理論精練,知識全面,注重實訓的指導思想,刪減了第一版部分章節,由原來的十六章改為十三章;在內容上補充了國內外期貨與期權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國際期貨與期權市場的新情況及新問題;更新了各章導入案例及教學案例,在每章最后增加了“思考與練習”及“課后閱讀”。
本書由石榴紅擔任主編,王新霞、武漢生、楊萬平、陳小勇擔任副主編。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翻譯學院石榴紅編寫,第三章由西安翻譯學院李平女編寫;第四章由西安翻譯學院武漢生、李平女編寫;第五章、第六章由西安交通大學楊萬平編寫;第八章由西安翻譯學院張麗編寫;第九章由武漢生、張麗編寫;第十章、第十一章由西安外國語大學王新霞編寫,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由西北政法大學陳小勇編寫;石榴紅和王新霞對全書進行了總纂。
本書受到了西安翻譯學院2014 年度教材項目的資助;在編寫過程中以《期貨與期權交易——理論和實務》為基礎,并參考和引用了大量的文獻、教材及網絡資源;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的張時淼、寧宇琪等研究生為這本教材做出了貢獻,在此向以上學校和作者及參與者等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學識淺陋,本書難免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同仁和廣大讀者予以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