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通過《婦產科學》的撰寫及本教材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除去婦科腫瘤的其他婦產科學的相關內容,從女性的基本生理、病理解剖到妊娠生理、病理相關疾病的介紹與詳述,從女性圍產期整個過程的相關疾病的保健、診斷與治療對產科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描述。而在婦科方面,則更側重于對婦科病史書寫、檢查的基本手段技能的培訓對婦科相關炎性疾病、急腹癥、輔助生殖技術及計劃生育、性功能障礙相關內鏡介紹等方面進行概述,對婦產科常見、多發病的病因、發生發展、病理、診斷、治療、預后及預防措施讓初學者能迅速對婦產科有所了解。并附相關圖片、思考題、及病例討論。著眼于新時期的醫學人才培養,注重提高學生在今后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專業特色,為腫瘤婦產科學專業的學生今后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婦產科學簡史(1)
第二節婦產科學范疇(4)
第三節婦產科學的未來與展望(5)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統解剖(6)
第一節外生殖器(6)
第二節內生殖器(7)
第三節血管、淋巴及神經(10)
第四節骨盆(12)
第五節骨盆底(13)
第六節鄰近器官(14)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統生理(16)
第一節婦女一生各階段的生理特點(16)
第二節月經及月經期的臨床表現(18)
第三節卵巢功能及周期性變化(18)
第四節子宮內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變化(22)
第五節月經周期的調節(24)
第六節其他內分泌腺功能對月經周期的影響(26)
第四章妊娠生理(28)
第一節受精及受精卵發育、輸送與著床(28)
第二節胚胎、胎兒發育特征及胎兒生理特點(29)
第三節胎兒附屬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2)
第四節妊娠期母體的變化(37)
第五章妊娠診斷(43)
第一節早期妊娠的診斷(43)
第二節中、晚期妊娠的診斷(44)
第三節胎姿勢、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45)
第六章異常妊娠(47)
第一節自然流產(47)
第二節異位妊娠(51)
第三節早產(59)
第四節過期妊娠(62)
第七章妊娠特有疾病(64)
第一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64)
第二節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72)
第三節妊娠期糖尿病(74)
第四節妊娠劇吐(78)
第八章妊娠合并內外科疾病(80)
第一節心臟病(80)
第二節病毒性肝炎(86)
第三節貧血(91)
第四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95)
第五節急性闌尾炎(97)
第六節急性胰腺炎(98)
第九章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101)
第一節淋病(101)
第二節梅毒(102)
第三節尖銳濕疣(103)
第四節生殖器皰疹(104)
第五節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105)
第六節支原體感染(105)
第七節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106)
第十章胎兒異常與多胎妊娠(108)
第一節胎兒畸形(108)
第二節胎兒生長受限(110)
第三節巨大胎兒(112)
第四節胎兒窘迫(115)
第五節死胎(117)
第六節多胎妊娠(118)
第十一章胎盤與胎膜異常(123)
第一節前置胎盤(123)
第二節胎盤早剝(126)
第三節胎膜早破(128)
第十二章羊水量與臍帶異常(131)
第一節羊水過多(131)
第二節羊水過少(133)
第三節臍帶異常(135)
第十三章產前檢查與孕期保健(138)
第一節產前檢查(138)
第二節胎兒健康狀況評估(146)
第三節孕婦管理(151)
第四節孕期營養(152)
第五節產科合理用藥(153)
第六節孕期常見癥狀及其處理(157)
第十四章遺傳咨詢、產前篩查、產前診斷與胎兒干預(159)
第一節遺傳咨詢(159)
第二節產前篩查(166)
第三節產前診斷(166)
第四節胎兒干預(169)
第十五章正常分娩(172)
第一節分娩動因(172)
第二節影響分娩的因素(173)
第三節枕先露的分娩機制(177)
第四節先兆臨產、臨產與產程(180)
第五節第一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180)
第六節第二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182)
第七節第三產程的臨床經過及處理(185)
第八節分娩鎮痛(188)
第十六章異常分娩(191)
第一節產力異常(192)
第二節產道異常(196)
第三節胎位異常(200)
第十七章分娩期并發癥(213)
第一節產后出血(213)
第二節羊水栓塞(216)
第三節子宮破裂(220)
第十八章正常產褥(223)
第一節產褥期母體變化(223)
第二節產褥期臨床表現(226)
第三節產褥期處理(227)
第四節產褥期保健(228)
第十九章產褥期并發癥(230)
第一節產褥感染(230)
第二節晚期產后出血(232)
第三節產褥期抑郁癥(234)
第二十章婦科病史及檢查(235)
第一節醫患溝通(235)
第二節婦科病史(235)
第三節體格檢查(236)
第四節婦科疾病常見癥狀的鑒別要點(240)
第二十一章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244)
第一節外陰鱗狀上皮增生(244)
第二節外陰硬化性苔蘚(245)
第三節其他外陰皮膚病(246)
第二十二章外陰及陰道炎癥(248)
第一節非特異性外陰炎(248)
第二節前庭大腺炎及前庭大腺囊腫(249)
第三節滴蟲陰道炎(250)
第四節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251)
第五節細菌性陰道病(253)
第六節萎縮性陰道炎(254)
第七節嬰幼兒外陰陰道炎(254)
第二十三章子宮頸炎癥(256)
第一節急性子宮頸炎(256)
第二節慢性子宮頸炎(257)
第二十四章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結核(260)
第一節盆腔炎性疾病(260)
第二節生殖器結核(266)
第二十五章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病(271)
第一節子宮內膜異位癥(271)
第二節子宮腺肌病(276)
第二十六章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279)
第一節女性生殖器官的發生(279)
第二節 常見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280)
第三節 兩性畸形(284)
第二十七章盆腔功能障礙性及生殖器官損傷疾病(287)
第一節陰道前壁膨出(287)
第二節陰道后壁膨出(288)
第三節子宮脫垂(289)
第四節壓力性尿失禁(293)
第五節生殖道瘺(295)
第二十八章生殖內分泌疾病(299)
第一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99)
第二節閉經 (307)
第三節多囊卵巢綜合征(315)
第四節痛經 (318)
第五節經前期綜合征(319)
第六節絕經綜合征(320)
第七節高催乳素血癥(323)
第二十九章不孕癥與輔助生殖技術(326)
第一節不孕癥(326)
第二節輔助生殖技術(329)
第三十章計劃生育(332)
第一節避孕(332)
第二節輸卵管絕育術(342)
第三節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344)
第四節避孕節育措施的選擇(347)
第三十一章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礙(348)
第一節性欲、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348)
第二節女性性反應和性反應周期(349)
第三節女性性功能的神經內分泌調節(351)
第四節女性性功能障礙(351)
第五節女性性衛生和性健康教育(354)
第三十二章婦女保健(357)
第一節婦女保健的意義與組織機構(357)
第二節婦女保健工作的任務(358)
第三節婦女保健統計指標、孕產婦死亡與危重癥評審制度(364)
第三十三章婦產科常用特殊檢查(367)
第一節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常用的檢查方法(367)
第二節羊水檢查(368)
第三節細胞及組織學檢查(370)
第四節宮頸脫落細胞HPV DNA檢測(375)
第五節內分泌激素測定(376)
第六節輸卵管通暢檢查(382)
第七節常用穿刺檢查(385)
第三十四章婦產科內鏡(388)
第一節胎兒鏡檢查(388)
第二節陰道鏡檢查(389)
第三節宮腔鏡檢查與治療(390)
第四節腹腔鏡檢查與治療(392)
參考文獻(394)
第一章緒論
在漫長的醫學發展史中,隨著臨床醫學學科的發展和整體進步,臨床各學科的分工日趨明確,婦產科學從最初只隸屬于外科學也隨之逐漸演變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婦產科學作為臨床醫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臨床醫學本科生而言,婦產科學課程與內科學、外科學及兒科學等課程一樣是一門主干課程和必讀課程。
第一節婦產科學簡史
一、婦產科學在西方醫學中的歷史
寫于公元前1825年的《Kahun婦科紙草書》因專門論述女性健康及疾病處理方法,被認為是第一部婦產科學專著。約公元前500年,古希臘人開始認識到疾病起源于自然原因并出現了各種醫學學派,其中最著名的是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37年)。希氏學派創立了“體液論”,認為人的疾病是體內血液、黏液、膽汁和水四種體液平衡失調的結果。《希氏文集》涉及了解剖、生理及內外婦兒等諸多內容。公元前4世紀的歐洲出現了人體解剖和實驗生理,Herophilus第一次對人類女性生殖器官做了描述。以Galen(公元129~210年)為代表的古羅馬醫學家對醫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Soranus(公元98~138年)撰寫的《論婦女病》對月經、避孕、分娩、嬰兒護理等做了詳細論述,被譽為婦產科學的創始人。雖然中世紀(約5~15世紀)期間歐洲醫學發展緩慢,但出現了專職助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