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在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國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職業教育,然而近年來職業教育辦學成果遠遠沒有達到國家、社會各界以及學生本人的預期,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效果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師資隊伍建設是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還不能充分滿足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師資教育理念落后、業務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完整、專業知識理論水平低和實踐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
基于上述情況,我國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等文件中明確提出了要大力加強實驗、實踐教學改革,推動高校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成培訓一大批“雙師型”教師、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教師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推動和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教育部、財政部決定2011~2015年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計劃之一是開發100個職業教育師資本科專業的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的開發項目。本書即是其中一個開發項目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教材之一。
為了開發出適合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系列教材,課題組進行了充分調研,采取了文獻調研、實地調研和問卷調研等方式開展了調研工作,調研了354項相關研究成果和論文、資料,實地調查了44個企事業單位,分別針對財務管理職業教育師資人才培養單位、中等職業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中等職業學校任教的財務管理等相關專業畢業生、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相關人員、在企業財務管理崗位工作的財務管理相關專業畢業生,精心設計了5套調研問卷,積累了大量的調研數據,為教材開發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本書以工作任務導向為設計思路,以用友ERP-U8V8.72(以下簡稱用友ERP-U8)版本軟件為藍本。全書共12章,分別是導論、系統管理與企業應用平臺、總賬管理系統、報表管理系統、薪資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應收款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統、存貨核算系統,涵蓋了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處理內容。除第1章之外其他每章內容都包括功能介紹和實驗兩部分內容,全書實驗內容仿真模擬了工業企業的購銷存及會計核算各崗位的基本業務,資料前后銜接,構成一個體系,每章實驗內容又充分體現了工作任務導向化的設計思路,各自獨立,互不影響。不論是功能介紹還是實驗內容,都按照“系統初始化-日常業務處理-期末處理”這樣一個業務處理流程來設計內容,貼近企業實際應用,便于學習使用。
《財務軟件應用》:
2.商品化會計軟件面市階段:1989~1995年
20世紀80年代末期,微型計算機進一步普及,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企業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經過前期的經驗積累和知識儲備,培養了一大批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復合型人員。軟硬件技術的發展、人員知識儲備的增加,以及企業對會計信息的迫切需求,對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通用會計軟件已成為業界共識。1989年12月,財政部頒布了《會計核算軟件管理的幾項規定(試行)》,提出了開發會計軟件的十條基本要求,建立了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的評審制度。期間,成立了很多會計軟件公司,如用友、金蝶、浪潮國強、新中大、金算盤等會計軟件公司,這些公司分別開發出了當時非常優秀的會計軟件,促進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這一階段開發的會計軟件屬于核算型會計軟件。核算型軟件側重于事后核算,主要功能是利用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算賬、報賬,實現會計核算業務的計算機處理。軟件功能模塊包括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材料核算等模塊,只能對資金流進行核算,只能滿足財務部門的需要,屬于部門級財務軟件。這一期間的財務軟件大部分都基于DOS操作系統開發,以單機應用為主。
3.會計軟件由核算向管理轉型階段:1996~2000年
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開發管理型財務軟件提供了技術支撐。核算型軟件的缺陷促使人們進一步開發能滿足企業綜合管理需要的多功能軟件。管理型財務軟件側重于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管理,將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個環節有機聯系,構成一個無縫連接的良性循環整體,為企業管理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持。借助于網絡通信技術,管理型財務軟件在功能上能夠滿足財務與購銷存業務一體化管理,屬于企業級財務軟件。軟件的各個模塊功能上既相互獨立,又有機聯系,通過數據接口實現相互之間的數據傳遞。
這一階段的財務軟件主要使用Windows環境下、面向對象的開發工具,如C++、VisualBasic等,縮短了軟件開發周期,基于Windows環境的友好界面使得軟件更容易操作使用。數據庫一般采用Oracle、Sybase、SQLServer等,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數據管理效率。軟件結構基本采用客戶/服務器(client/server,C/S)結構,并逐步出現了三層C/S和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B/S)結構,這一時期的軟件以企業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ere source planning,MRPⅡ)為代表。
4.向全面管理信息系統發展階段:2000年至今
這一階段以ERP軟件的開發為主導。ERP是英文單詞enterprisere source planning的首寫字母,意為企業資源計劃,由美國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ERP是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開發的軟件,是MRPⅡ下一代的制造業系統和資源計劃軟件,除了傳統MRPⅡ系統的制造、財務、銷售等功能外,還增加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團化、跨地區、跨國界運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將企業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和平衡,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方位地發揮足夠的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由此可以看出,ERP軟件的功能已經非常強大,財務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整個ERP系統里面,會計信息系統融入其他全面業務管理系統中,憑證處理環節被整合到其他業務系統中去。企業財務人員不僅僅要算賬、查賬、記賬,還需要全方位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真正實現企業業務財務整合應用。
2004年11月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國家標準,規定了財務軟件的數據接口要求,該標準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該項標準的頒布實施對促進管理型和決策型財務軟件的開發提出了技術要求,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會計信息化市場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