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理論與技術(第三版)》是科學出版社組織出版的應用型本科高等院!笆濉币巹澖滩闹。
《抗體理論與技術(第三版)》包括無機化學的基礎理論(1~8章)和元素化學(9~12章)兩大部分。基礎理論部分包括氣體和稀溶液、化學熱力學初步、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四大平衡)、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化學鍵和分子結構、配位化合物和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學部分包括非金屬元素選述、主族金屬元素選述、過渡元素選述、ds區元素。每章中附有思考題和應用題。
《抗體理論與技術(第三版)》可供應用型本科院校化學、化工、生物、醫藥衛生、環境科學、食品科學、材料科學等專業的無機化學課堂教學使用,也可作為輔助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前言
如何學好無機化學
符號表
第1章 氣體和稀溶液
1.1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1.1.1 理想氣體模型
1.1.2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1.2 混合氣體的分壓定律
1.2.1 分體積定律與摩爾分數
1.2.2 道爾頓分壓定律
1.2.3 分體積、分壓與組成的關系
1.3 溶液
1.3.1 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1.3.2 稀溶液的依數性
思考題 前言
如何學好無機化學
符號表
第1章 氣體和稀溶液
1.1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1.1.1 理想氣體模型
1.1.2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1.2 混合氣體的分壓定律
1.2.1 分體積定律與摩爾分數
1.2.2 道爾頓分壓定律
1.2.3 分體積、分壓與組成的關系
1.3 溶液
1.3.1 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1.3.2 稀溶液的依數性
思考題
應用題
第2章 化學熱力學初步
2.1 熱力學的基本概念
2.1.1 體系和環境
2.1.2 狀態和狀態函數
2.1.3 過程和途徑
2.1.4 熱和體積功
2.1.5 熱力學能
2.1.6 相和界面
2.1.7 熱力學標準態
2.2 熱力學第一定律
2.3 熱化學
2.3.1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2.3.2 熱化學方程式
2.3.3 反應熱的求算
2.4 化學反應的方向
2.4.1 焓變對反應方向的影響
2.4.2 熵變對反應方向的影響
2.4.3 吉布斯自由能
思考題
應用題
第3章 化學反應速率
3.1 化學反應速率和速率方程
3.1.1 反應速率的定義
3.1.2 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
3.1.3 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
3.1.4 反應級數和反應速率常數
3.2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3.2.1 基元反應和非基元反應
3.2.2 質量作用定律和反應分子數
3.3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3.3.1 范特霍夫規則
3.3.2 阿倫尼烏斯方程
3.3.3 活化能
3.4 反應速率理論簡介
3.4.1 碰撞理論
3.4.2 過渡態理論
3.4.3 反應的活化能與反應熱效應的關系
3.5 催化反應簡介
思考題
應用題
第4章 化學平衡
4.1 可逆反應和化學平衡
4.2 平衡常數
4.2.1 實驗平衡常數
4.2.2 標準平衡常數
4.3 化學平衡的移動
4.3.1 平衡移動的概念
4.3.2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4.3.3 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4.3.4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4.4 水溶液中的化學平衡
4.4.1 酸堿平衡
4.4.2 沉淀溶解平衡
4.4.3 配合解離平衡
思考題
應用題
第5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5.1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5.1.1 微觀粒子(電子)的運動特征
5.1.2 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描述
5.2 多電子原子結構
5.2.1 多電子原子的能級
5.2.2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5.3 元素周期表
5.3.1 元素的周期
5.3.2 元素的族
5.3.3 元素的分區
5.4 元素基本性質的周期性
5.4.1 原子半徑
5.4.2 電離能
5.4.3 電子親和能
5.4.4 電負性
思考題
應用題
第6章 化學鍵和分子結構
6.1 離子鍵理論
6.1.1 離子鍵的形成與特征
6.1.2 離子的特征
6.2 共價鍵理論
6.2.1 路易斯理論
6.2.2 價鍵理論
6.2.3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6.2.4 雜化軌道理論
6.3 金屬鍵理論
6.3.1 自由電子理論
6.3.2 能帶理論
6.4 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6.4.1 分子的極性
6.4.2 分子間作用力
6.4.3 氫鍵
6.5 晶體結構
6.5.1 晶體的宏觀特征
6.5.2 晶體的常見類型
思考題
應用題
第7章 配位化合物
7.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7.1.1 配合物的定義和組成
7.1.2 配合物的分類
7.1.3 配合物的命名
7.1.4 配合物的異構現象
7.2 配合物的價鍵理論
7.2.1 配合物價鍵理論的基本要點
7.2.2 中心離子軌道雜化的類型
7.2.3 價鍵理論的應用
7.3 配合物的穩定性
7.3.1 軟硬酸堿理論
7.3.2 配合物的穩定性
7.4 配合物的應用
7.4.1 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7.4.2 在工業生產的應用
7.4.3 在化妝品中的應用
7.4.4 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
思考題
應用題
第8章 氧化還原反應
8.1 基本概念
8.1.1 元素的氧化數
8.1.2 氧化劑、還原劑與氧化、還原半反應
8.1.3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8.2 原電池與電極電勢
8.2.1 原電池
8.2.2 電動勢與電極電勢
8.3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8.3.1 電池電動勢E和電池反應的自由能變ΔG的關系
8.3.2 標準電動勢E*和電池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K*的關系
8.4 電極電勢的應用
8.4.1 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
8.4.2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
8.4.3 判斷反應進行的限度
8.4.4 確定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8.5 元素電勢圖及其應用
8.5.1 元素電勢圖
8.5.2 元素電勢圖的應用
思考題
應用題
第9章 非金屬元素選述
9.1 鹵素
9.1.1 鹵素的性質
9.1.2 鹵素單質
9.1.3 鹵化氫和氫鹵酸
9.1.4 鹵化物
9.1.5 擬鹵素
9.1.6 鹵素的含氧酸及其鹽
9.2 氧和硫
9.2.1 氧族元素的性質
9.2.2 氧及其化合物
9.2.3 硫及其化合物
9.3 氮和磷
9.3.1 氮族元素的性質
9.3.2 氮及其化合物
9.3.3 磷及其化合物
9.4 碳、硅、硼
9.4.1 碳、硅、硼通性
9.4.2 碳及其化合物
9.4.3 硅及其化合物
9.4.4 硼及其化合物
思考題
應用題
第10章 主族金屬元素選述
10.1 堿金屬及其化合物
10.1.1 堿金屬通性
10.1.2 堿金屬單質
10.1.3 堿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
10.1.4 堿金屬鹽類
10.2 堿土金屬及其化合物
10.2.1 堿土金屬通性
10.2.2 堿土金屬單質
10.2.3 堿土金屬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
10.2.4 堿土金屬鹽類
10.3 鋁及其化合物
10.3.1 鋁單質
10.3.2 鋁的化合物
10.4 錫、鉛及其重要化合物
10.4.1 錫、鉛單質
10.4.2 錫、鉛的氧化物
10.4.3 錫、鉛的氫氧化物
10.4.4 錫、鉛的鹽類
10.4.5 錫、鉛的硫化物
10.5 砷分族的重要化合物
10.5.1 砷、銻、鉍單質
10.5.2 砷、銻、鉍的氫化物
10.5.3 砷、銻、鉍的含氧化合物
10.5.4 砷、銻、鉍的鹽
思考題
應用題
第11章 過渡元素選述
11.1 d區元素的特性
11.1.1 單質的物理性質
11.1.2 可變的氧化數
11.1.3 化合物和水合離子的顏色
11.1.4 易形成配位化合物
11.2 鈦
11.2.1 鈦的性質與用途
11.2.2 鈦的重要化合物
11.3 釩
11.3.1 釩的性質與用途
11.3.2 釩的重要化合物
11.4 鉻
11.4.1 鉻的性質與用途
11.4.2 鉻的重要化合物
11.4.3 鉻污染
11.5 錳
11.5.1 錳的性質與用途
11.5.2 錳的重要化合物
11.6 鐵系和鉑系元素
11.6.1 鐵系元素
11.6.2 鉑系元素
11.7 稀土元素
11.7.1 鑭系收縮
11.7.2 稀土元素的性質與用途
思考題
應用題
第12章 ds區元素
12.1 銅副族元素
12.1.1 銅副族元素通性
12.1.2 單質的性質
12.1.3 銅的化合物
12.1.4 銀的化合物
12.1.5 配位化合物
12.2 鋅副族元素
12.2.1 鋅副族元素通性
12.2.2 單質的性質
12.2.3 鋅的重要化合物
12.2.4 汞的化合物
12.2.5 配位化合物
思考題
應用題
主要參考文獻
附表
附表1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附表2 常用物理化學常數
附表3 常用換算關系
附表4 常見弱酸、弱堿在水中的解離常數
附表5 常見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298.15K)
附表6 常見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附表7 標準電極電勢表(298.15K)
附表8 水在不同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
附表9 常用元素國際相對原子質量表
附表10 一些單質和化合物的熱力學數據(298.15K,100kPa)
附表11 一些物質的標準燃燒熱(298.15K,1.013×105Pa)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