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和利用也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而與之相伴的卻是環境危機的不斷加深。針對環境危機問題,《環境學基礎》首先探討了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和實質,并以生態系統基本原理為依據,系統論述各環境要素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產生的主要污染問題和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其次揭示資源和能源的過度開發利用、人口激增與環境發展趨勢之間的關系;最后闡明以環境評價與規劃作為實現環境質量調控的手段、以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指導思想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環境學基礎》可作為高等院校地理學專業本科生教材,同時也可供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系統全面地闡述環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突出反映環境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與發展趨勢 重點論述各類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深入剖析社會-經濟-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與整體發展戰略
蒸汽機的發明將人類帶人了現代工業社會,也使人與自然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物質財富高度積累,使得人們的生活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方便、快捷。但人們在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遭受著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種種環境問題的困擾。有學者指出:環境問題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現代工業文明的病態?諝、飲用水和食物的污染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出現和日益惡化,則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環境科學正是為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交叉性的新興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探索全球范圍內環境演化的規律及環境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揭示人類活動同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人類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主要參考了目前在環境科學領域非常受歡迎的幾本教科書,如劉培桐主編的《環境學概論》,左玉輝主編的《環境學》,何強、井文涌、王翊亭主編的《環境學導論》(第二版),錢易、唐孝炎主編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陳英旭主編的《環境學》等。在這里,對我們所參考的文獻的作者和同行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環境及其組成
第二節 環境問題
第三節 環境科學
第二章 生態學基礎
第一節 生態系統
第二節 生態平衡及失調
第三章 大氣環境
第一節 大氣的結構和組成
第二節 大氣污染源及污染物
第三節 污染物在大氣中的轉化
第四節 大氣巾污染物的擴散
第五節 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
第六節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與管理
第四章 水體環境
第一節 水環境概述
第二節 水體污染與自凈
第三節 污染物在水體中的轉化
第四節 水體環境污染控制及管理
第五章 土壤環境
第一節 土壤的組成和性質
第二節 土壤環境污染
第三節 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
第四節 化學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第五節 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六章 生物環境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二節 生物安全
第七章 物理環境
第一節 噪聲污染
第二節 電磁輻射污染
第三節 光污染
第四節 熱污染
第五節 放射性污染
第八章 固體廢物污染與控制
第一節 固體廢物概述
第二節 一般固體廢物處理技術
第三節 危險性廢物危害與控制
第九章 資源與環境
第一節 能源與環境
第二節 礦產資源與環境
第十章 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 世界人口發展情況
第二節 中國人口發展狀況
第三節 人口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第十一章 環境評價與規劃
第一節 環境評價
第二節 環境規劃
第十二章 可持續發展與環境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可持續生產與可持續消費
主要參考文獻
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是針對生物安全所必須采取的技術管理措施。為加強生物技術工作的安全管理,防止基因工程產品在研究開發以及商品化生產、儲運和使用中涉及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所采取的有關防范措施。通過這些防范措施,將生物技術工作中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降低到最低程度,這已為世界各國所公認。如前所述,生物安全性評價是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的前提。按照權威部門對某項基因工程工作所給予的公正、科學的安全等級評價,在相關的基因工程工作的進程中采取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具體來說,在開展基因工程工作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和商品化生產前,都應該通過安全性評價,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所采取的措施必須根據各個基因工程物種的特異性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尤其要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研究采取適合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繁殖隔離問題,植物、動物、微生物的生境情況差異極大,即使同屬于植物由于物種起源等原因,相應安全等級的轉基因植物其時空隔離條件要求就很不相同。又如,微生物的存活變異以及轉移形態和個體,不同的物種差異很大。因此,當參考、借鑒國外的經驗和做法時要經過周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