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通論》為科學教育專業學生設計編寫,主要介紹相關的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充分反映生命科學最新進展和成就,突出生命科學與其他自然學科交叉滲透的重要性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全書包括7篇30章,內容包括細胞、遺傳及其分子基礎、動物的結構與功能、植物的結構與功能、微生物基礎、生態與生態系統、生命的進化等。全書體裁新穎,內容完整,注重生命科學素養教育,培養科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生命科學通論》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和相關高校科學教育專業普通生物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廣大生物教師的參考用書。
生命科學是研究自然界各種生命現象本質及其生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了解和學習生命科學知識是認識生物界的前提,只有認識和了解生物界的客觀規律,才能用科學的、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推動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教材定位于科學教育專業普通高等教育,適用于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科學教育專業培養方向。將生命科學深入淺出地介紹給讀者,讓讀者了解生物界的基本概貌、普遍規律以及生命科學的發展動態,為讀者學好專業知識、形成職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全面提高讀者的生命科學素質服務。
本教材根據科學教育專業特點,從實際需要出發,對其他同類書籍已加以詳細介紹的內容,本書在具體編寫過程中做了詳略方面的取舍,有的部分采用了文獻綜述的形式,這樣做既避免了重復,也使全書的脈絡更加清晰。本教材以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為重點,有選擇地介紹了生命科學的相關知識。其內容從生命的物質基礎入門,衍射到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從生物物質代謝深入到生物遺傳的本質,直至現代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分子水平上闡述了生物的奧秘;同時還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類群上宏觀地描述了生物界的整體面貌。全教材共分7篇30章,主要涉及細胞、遺傳及其分子基礎、動物的結構與功能、植物的結構與功能、微生物基礎、生態與生態系統、生命的進化等內容。本教材內容翔實、簡明扼要、圖文并茂、編寫新穎,既重視基礎性和科學性,又適應科學教育專業的發展方向,突出學科知識的基礎性和應用性。為了幫助讀者更方便地學習本教材,每篇設有篇目介紹,簡要介紹本篇的基本的概念、知識范疇和主要內容,每一章的學習除內容正文外,還設有“本章學習內容分析、本章學習目標預設、本章學習過程設計”。
前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生命的基本特征/1
第二節 生命的物質組成/3
第三節 生命科學的研究方法/9
第四節 生命科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10
第一篇 細胞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15
第一節 細胞膜/15
第二節 細胞質和它的細胞器/18
第三節 細胞核與染色體/26
第三章 物質運輸與信號傳遞32
第一節 細胞的物質運輸/32
第二節 細胞通訊與細胞識別/37
第三節 細胞的信號傳遞/40
第四章 細胞的增殖與分化48
第一節 細胞周期/48
第二節 細胞分裂/51
第三節 細胞分化/55
第四節 癌細胞/57
第五章 細胞代謝61
第一節 細胞與能量/61
第二節 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62
第三節 細胞呼吸/66
第四節 影響細胞代謝的因素/70
第六章 細胞衰老與凋亡72
第一節 細胞衰老/72
第二節 細胞凋亡/76
第二篇 遺傳及其分子基礎
第七章 遺傳物質的結構與功能85
第一節 DNA的結構與功能/85
第二節 RNA的結構與功能/90
第三節 遺傳密碼子與蛋白質合成/92
第八章 遺傳的基本定律97
第一節 分離定律/97
第二節 自由組合定律/102
第三節 連鎖遺傳/104
第九章 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108
第一節 染色體的結構/108
第二節 染色體的功能/112
第三節 染色體的異常/114
第四節 性別決定與遺傳/117
第十章 基因表達與調控121
第一節 基因與基因表達/121
第二節 基因表達的調控/124
第三節 基因突變/132
第四節 人類基因組/134
第三篇 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第十一章 消化系統141
第一節 動物的營養/141
第二節 人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142
第三節 營養缺乏與肥胖癥/148
第十二章 循環系統152
第一節 動物的循環系統/152
第二節 血液的組成與功能/154
第三節 人循環系統的結構與功能/159
第四節 高血壓與冠心病/162
第十三章 呼吸系統165
第一節 氣體的交換/165
第二節 人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169
第三節 吸煙與呼吸系統疾病/173
第十四章 滲透調節和排泄176
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滲透調節器官/176
第二節 腎的構造/179
第三節 尿的生成/182
第四節 尿的濃縮與稀釋/184
第五節 排尿及其調節/186
第十五章 神經系統188
第一節 神經系統概述/188
第二節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192
第三節 神經系統的進化/193
第四節 人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194
第十六章 內分泌系統202
第一節 概述/202
第二節 人內分泌系統的結構與功能/207
第十七章 免疫系統215
第一節 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215
第二節 免疫系統/217
第三節 抗原和抗體/219
第四節 免疫應答/223
第五節 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226
第四篇 植物的結構與功能
第十八章 植物的形態與功能233
第一節 植物的組織與器官/233
第二節 植物的生長和繁殖/249
第三節 植物的光合作用/253
第十九章 植物的營養258
第一節 植物的營養與生長/258
第二節 植物養分的吸收與運輸/261
第二十章 植物的調控系統265
第一節 植物激素/265
第二節 植物生長的調控/270
第五篇 微生物基礎
第二十一章 原核微生物275
第一節 細菌/275
第二節 放線菌/280
第三節 藍細菌/281
第四節 支原體/282
第五節 立克次體/282
第六節 衣原體/283
第二十二章 真核微生物285
第一節 真核微生物的類群/285
第二節 酵母菌/287
第三節 霉菌/290
第四節 蕈菌/291
第二十三章 病毒293
第一節 病毒的結構與組成/293
第二節 病毒的復制/296
第三節 亞病毒因子/299
第四節 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301
第五節 幾種常見病毒/303
第六篇 生態與生態系統
第二十四章 個體生態309
第一節 生物物種及個體生態/309
第二節 環境及生態因子/310
第三節 幾種生態因子對生物的影響/313
第四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生物對環境的改造作用/319
第二十五章 種群生態323
第一節 生物種群及種群生態/323
第二節 種群的基本特征/324
第三節 種群動態及調節/329
第四節 種群的進化/335
第五節 種內關系/337
第六節 種間關系/340
第二十六章 群落生態347
第一節 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態/347
第二節 群落的基本特征/348
第三節 群落的物種組成/349
第四節 生物群落的結構/352
第五節 生物群落的動態/357
第六節 生物群落的分類與排序/361
第七節 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363
第二十七章 生態系統生態369
第一節 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生態/369
第二節 生態系統概述/370
第三節 生態系統生物生產/378
第四節 生態系統的分解作用/381
第五節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383
第六節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384
第七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389
第七篇 生命的進化
第二十八章 生命的起源與進化395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395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證據/399
第三節 植物的進化/403
第四節 動物的進化/410
第二十九章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417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417
第二節 人類的進化/418
第三十章 生物的多樣性422
第一節 物種多樣性/422
第二節 遺傳多樣性/425
第三節 生態系統多樣性/427
第四節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429
參考文獻435
索引439
在有性生殖過程中,伴隨遺傳信息的突變和重組,子代表現出不同于親代的特征,導致親代和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不會完全相同,而是出現一些差異,稱為變異(variation)。變異也指同一起源個體間的差異,包括遺傳相同而環境不同的環境變異(又稱非遺傳變異),環境相同而遺傳不同的遺傳變異。
從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開始,就有了生物進化。現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長期進化的結果。遺傳變異經自然選擇或遺傳漂變,導致生物進化。進化(evolution)也稱演化,是指生物體的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生物種類由少到多,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遺傳、變異和進化是緊密相連的。
六、穩態、應激性和適應性
為使各項生理過程以最佳狀態進行,生物體內體液的化學成分以及內環境的其他方面,維持在恒定狀態的生理現象稱為穩態(homeostasis),也稱平衡,例如酸堿平衡、體溫恒定等。現在穩態的概念已從個體范圍擴展到細胞、群落和生態系統。它們在外界影響下,以各自特有的機制保持動態的穩定平衡。
生物的穩態是相對的,當環境變化時,生物體能隨之發生相應的反應,稱為應激性。它是生物的普遍特性,動物的應激性比較明顯,更富有多樣性,其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是應激性高度發展的產物。生物體如果喪失應激性,就不能適應變化,生命活動也就隨之停止。
在一定范圍內,生物體為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一定性狀和結構的變異,使該生物得以生存和延續,這種現象稱為適應(adaptation)。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環境,其結構和功能總是適合于在該環境條件下的生存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