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在线视频成人/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深夜草莓视频app
中教金典
薦購選采服務
館配數據采訪
教材巡展網上行
客戶服務
歡迎進入中教圖書商城!
購物車
登錄
注冊
集團用戶激活
首頁
中圖法目錄
出版社目錄
新書目錄
書單推薦
購物指南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平 臺 介 紹
購 物 指 南
榮 譽 資 質
聯 系 我 們
新書資訊
·---------------向陽生長 不負春
·---------------------國際婦女節
·驚蟄節氣書單
·雨潤萬物 春回大地│雨水節氣薦讀
·大寒節氣書單
·2024年新春薦讀書單
·大碼洋書目精選
·2024年1月薦讀書單
新書推薦
·365名師講堂--句透經典
·貓城記:老舍幻想集
·青年毛澤東
·創業韜略
·法律方法(第41卷)
·教子真有道
·書寫未來:用書法思維提升孩子性
·中醫藥適宜技術
LTE/LTE-Advanced系統架構和關鍵技術
定 價:
¥59
中 教 價:
¥46.61
(7.90折)
庫 存 數:
0
作者:楊豐瑞 文凱 吳翠先 著
出版時間:2015/2/1
ISBN:9787115378279
出 版 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中圖法分類:
TN929.5
頁碼:258
紙張:膠版紙
版次:1
開本:16K
商品庫位:
9
7
3
8
7
7
8
1
2
1
7
5
9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目 錄
《LTE/LTE-Advanced系統架構和關鍵技術》全面介紹了LTE-Advanced系統構架和關鍵技術。本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系統概述、各關鍵技術的基本概念、標準化發展情況、關鍵技術及性能要求、組網及部署、應用場景以及LTE-A的發展演進等。
《LTE/LTE-Advanced系統架構和關鍵技術》遵循“深入淺出”和“實用、適用”的原則,編寫的素材主要來自3GPP最新的技術規范、相關的技術報告、以及國際性學術會議文稿等一手資料和最新的英文文獻和當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重點講解了當前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使得讀者不僅能夠輕易的了解LTE-Advanced重要課題和主要研究方向。
《LTE/LTE-Advanced系統架構和關鍵技術》有助于業內相關人員加深對LTE-Advanced技術規范的認識和理解,對通信行業相關人員在LTE-Advanced方面的深入研究、設備研發、系統部署和業務運營方面都能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楊豐瑞
,年齡: 51 職稱職務:教授 最高學歷:博士
工作院校(系): 重慶郵電大學
講授課程:
主要研究項目及領域: 線通信網絡新技術
以前出版的教材:《通信網絡規劃》、《通信概述》、《移動IP》、《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工程與應用》、《TD-SCDMA通信網絡規劃與設計》
其他社會頭銜、榮譽:重慶重郵信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重慶市第二屆科技顧問團顧問,中國通信學會、電子學會高級會員
第1章 LTE-A系統背景及概述
1
1.1 移動通信技術演進
1
1.2 LTE/LTE-A網絡架構和協議架構
2
1.2.1 系統架構
2
1.2.2 協議架構
5
1.3 4G性能指標及關鍵技術
6
1.3.1 4G性能指標
6
1.3.2 OFDM/OFDMA/SC-FDMA
7
1.3.3 載波聚合
8
1.3.4 多點協作
8
1.3.5 MIMO/增強型MIMO
9
1.3.6 中繼
9
1.3.7 異構網
10
1.4 本書的目的及章節安排
10
參考文獻
10
第2章 載波聚合
12
2.1 載波聚合概述
12
2.1.1 設計原則
12
2.1.2 接口方案
12
2.2 載波聚合類型及應用場景
14
2.2.1 載波聚合類型
14
2.2.2 載波聚合場景
15
2.3 載波聚合線資源管理
17
2.3.1 CA下相關術語的定義
17
2.3.2 服務小區管理
19
2.3.3 輔小區的激活與去激活
19
2.3.4 載波聚合切換
20
2.3.5 定時提前量分組
20
2.4 載波聚合物理層關鍵技術
20
2.4.1 下行控制信道的結構
20
2.4.2 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間
21
2.4.3 下行控制信令PCFICH
23
2.4.4 下行HARQ指示信道
24
2.4.5 上行控制信道
24
2.5 載波聚合物下行鏈路后向性增強
28
2.5.1 RRC層增強
29
2.5.2 MAC層增強
30
2.5.3 物理層增強
32
2.6 上行鏈路后向性增強
34
2.6.1 上行控制信道增強
34
2.6.2 不同上下行子幀載波聚合
36
2.7 研究熱點
37
2.7.1 研究熱點概述
37
2.7.2 調度算法研究
38
2.7.3 自適應移動性管理研究
44
2.7.4 安全可靠性研究
45
2.8 總結
45
參考文獻
46
第3章 COMP
47
3.1 COMP概述
47
3.1.1 CoMP概念
47
3.1.2 CoMP分類
47
3.1.3 CoMP標準化進展
49
3.2 上行COMP技術與標準化
55
3.2.1 上行CoMP的分類
55
3.2.2 上行CoMP接收技術
55
3.3 下行COMP技術與標準化
57
3.3.1 下行CoMP的分類
57
3.3.2 下行CoMP技術
57
3.3.3 下行CoMP的一般系統模型
61
3.4 聯合傳輸
61
3.4.1 聯合傳輸研究現狀
62
3.4.2 聯合傳輸模式的研究
62
3.5 COMP用戶和協作集
68
3.5.1 協作用戶確定
68
3.5.2 協作集確定
69
3.5.3 協作集大小確定
70
3.5.4 影響協作節點選擇的因素
71
3.5.5 基于參考信號功率與負載的協作節點選擇方案
75
3.6 COMP組網應用場景與反饋方案
77
3.6.1 CoMP組網場景
77
3.6.2 CoMP應用場景
80
3.6.3 CoMP反饋方案
81
3.7 支持多點協作傳輸的信令設計
82
3.7.1 支持多點協作傳輸的高層信令研究現狀
82
3.7.2 CoMP方式對現有接口或信令的影響分析
83
3.8 COMP多小區聯合調度
84
3.8.1 多小區聯合調度研究現狀
84
3.8.2 基于信道相關性的多小區聯合調度實例
85
3.9 總結
87
參考文獻
87
第4章 MIMO
89
4.1 MIMO的概述
89
4.2 MIMO系統的基本原理
90
4.2.1 MIMO系統模型
90
4.2.2 MIMO信道模型
91
4.3 MIMO空時處理技術
94
4.3.1 空時碼的設計
94
4.3.2 空時塊碼
96
4.3.3 空時格碼
100
4.4 增強型MIMO
107
4.4.1 下行參考信號
107
4.4.2 上行參考信號
109
4.4.3 下行MIMO方案
109
4.4.4 上行MIMO方案
113
4.5 總結
114
參考文獻
114
第5章 中繼
116
5.1 概述
116
5.2 中繼的概念
116
5.2.1 中繼的分類
116
5.2.2 中繼的部署場景
119
5.3 TYPE 1中繼和TYPE 2中繼
119
5.3.1 Type1中繼
119
5.3.2 Type 2中繼
121
5.4 中繼網絡協議架構
128
5.4.1 中繼架構
128
5.4.2 控制平面
130
5.4.3 用戶平面
131
5.5 中繼網絡物理層
131
5.5.1資源分配和多址技術
132
5.5.2 控制信道規范
132
5.5.3 R-PHICH
136
5.5.4 中繼下行定時
136
5.5.5 中繼的上行定時
138
5.5.6 R-PDCCH和PDSCH開始信號的配置
141
5.5.7 中繼節點同步
143
5.6 回程子幀配置和HARQ定時
144
5.6.1 FDD系統
144
5.6.2 TDD系統
146
5.7 信道模型
149
5.7.1 直接鏈路中的大尺度衰落模型
149
5.7.2 RN-UE鏈路的LOS概率
151
5.7.3 基站到中繼之間的大尺度衰落
152
5.7.4 基站到中繼的LOS概率密度函數
154
5.8 中繼的路由選擇問題
155
5.8.1 中繼選擇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55
5.8.2 基于不同準則的中繼選擇策略
156
5.9 在未來LTE版本中的中繼
158
5.9.1 協作中繼
158
5.9.2 高速移動下的中繼回程
159
5.9.3 移動協作中繼
160
5.9.4 本地服務
160
5.10 總結
161
參考文獻
161
第6章 異構網絡
162
6.1 異構網絡的概述
162
6.1.1 低功率基站的分類
162
6.1.2 異構網絡的優勢
163
6.1.3 面臨的技術問題
164
6.2 小區的選擇和切換
164
6.2.1 LTE-A小區選擇
165
6.2.2 LTE-A小區重選
167
6.3 流量控制和移動性管理
168
6.3.1 LTE-A小區切換
168
6.3.2 空閑狀態下的流量控制和移動性管理
172
6.3.3 連接狀態下的流量控制和移動性管理
173
6.3.4 WIFI的流量控制和移動性管理
173
6.4 異構網絡干擾協調技術
174
6.4.1 異構網絡干擾特點
174
6.4.2 干擾協調技術簡介
176
6.4.3 頻域干擾協調技術
177
6.4.4 功率控制方案
179
6.4.5 增強型干擾協調技術
180
6.5 家庭基站
185
6.5.1 家庭基站標準化進展
185
6.5.2 家庭基站網絡架構
186
6.5.3 自組織家庭基站
188
6.5.4 家庭基站安全性
188
6.5.5 家庭基站的展望
192
6.6 異構網絡的節能技術
192
6.6.1 節能技術產生背景
192
6.6.2 異構網絡中的節能技術
193
6.6.3 異構網絡節能研究現狀
193
6.7 小型基站射頻與性能
194
6.7.1 發射機標準
194
6.7.2 接收機標準
195
6.8 總結
196
參考文獻
196
第7章 LTE-A未來演進
198
7.1 下一代移動通信發展趨勢
198
7.2 大規模天線技術
199
7.3 異構網的演進
200
7.3.1 同頻異構小區的動態協作
200
7.3.2 超密集自組織異構網絡
201
7.4 自組織網絡
202
7.4.1 自組織網絡功能架構
203
7.4.2 自組織網絡關鍵技術
205
7.5 機器間通信
208
7.6 終端直接通信
208
7.6.1 D2D通信技術的優點
209
7.6.2 D2D通信過程
209
7.6.3 D2D通信技術的應用場景
210
7.7 總結
211
參考文獻
211
你還可能感興趣
移動通信原理、技術與系統(第2版)
大話移動通信
移動網絡視頻監控系統
LTE網絡規劃與優化
移動通信原理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留言內容
關于我們
榮譽資質
聯系我們
Copyright 1993-2020
book.book1993.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稱:山東中教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大橋鎮128號 聯系電話:400-0531-123
版權所有:山東中教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