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療法是傳統中醫外治法的一種,作用迅速、不良反應少,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歷千載而不衰。如生活中常見的藥浴、香熏療法已受到廣泛歡迎。本書收錄療效確切的熏洗良方數百首,強調以提高臨床療效為要點,結合作者的臨床經驗,廣泛吸取古今醫家的經方、驗方及現代的*研究成果。全書共分兩部分,基礎篇著重介紹了熏洗療法的基礎知識,臨床篇介紹了熏洗療法在臨床各科和美容保健等的應用,不但介紹了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還對各科疾病進行了具體的辨證分型和辨證熏洗,體現了中醫辨證治療的特點。 本書適用于臨床各科醫師、藥師和相關研究人員以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
熏洗療法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療法,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該療法簡便易學,作用迅速,使用安全,毒副作用較少,并且免除了長期服藥帶來的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傳統上,熏洗療法以在中醫外科,尤其是皮膚科得到大量應用,取其外病外治作用更直接之意,除此外該療法還廣泛應用于內、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同時又是美膚、美容、美發的方法。
熏洗療法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熏洗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選配一定的中草藥,經過不同的方式加工制成中藥液,進行全身、半身或局部熏洗,以達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和美容養顏的一種透皮外治方法。熏洗療法包括熏法和洗法。熏法主要是通過應用加熱、霧化、燃燒等手段將利用藥物制成的蒸汽或煙霧作用于人體全身或局部起治療作用的方法。洗法是將用藥物制成的水液對人體全身或局部進行浸泡、淋洗的治療方法。熏洗療法歷史悠久,幾千年來深受歷代醫家重視,在民間亦廣泛流傳。近二十年來,熏洗療法除在傳統醫療領域外,在大眾日常洗浴保健領域也得到飛速發展,各種熏蒸、藥浴、足浴的器械大量出現,傳統的熏洗療法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服務于人民大眾。熏洗療法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療法,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該療法簡便易學,作用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較少,并且免除了長期服藥帶來的痛苦,患者容易接受。傳統上,熏洗療法在中醫外科,尤其是皮膚科得到大量應用,此外還廣泛應用于內、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療及預防,同時又是美膚、美容、美發的最佳方法。本書從臨床實際出發,強調以提高臨床療效為要點,結合筆者的臨床經驗,廣泛吸取古今醫家的經方、驗方及最新研究成果,力求反映當代熏洗療法的最佳水平。全書共分兩部分,基礎篇著重介紹了熏洗療法的概念、發展歷史和理論基礎,具體從治療機理、治療方法、治療工具、臨床適應癥、臨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了概要論述;臨床篇重點介紹了熏洗療法在臨床各科和美容保健等的應用,不但介紹了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還對各科疾病進行了具體的辨證分型和辨證熏洗,體現了中醫辨證治療的特點。本書是在2008年出版的《常見病中藥熏洗實效方》基礎上結合近年熏洗療法的進展增補修訂而成,尤其是增加了熏法(香熏療法)的部分內容,使得本書就熏洗而言更為全面。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全面系統,內容新穎,簡明實用,體現出外治的特色。在編寫過程中,由于我們的知識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6年11月
朱慶文,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外治雜志》常務副主編、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副秘書長,副教授,執業醫師、出身于四代中醫世家,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診法的生物學基礎研究和中藥經皮給藥研究。先后參加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課題、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6項。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先后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2008年獲第六屆中國科協學術期刊學術論文三等獎。發表論文20余篇。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熏洗療法的歷史源流 3
第二節 熏洗療法的理論依據 9
第三節 熏洗療法的作用機制 11
第四節 熏洗方法的種類 13
第五節 熏洗療法使用工具及用藥 16
第六節 熏洗療法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注意事項 17
第二章 內科常見病 20
第一節 上呼吸道感染 21
第二節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24
第三節 支氣管哮喘 27
第四節 胃炎 30
第五節 腹痛 32
第六節 腸炎 34
第七節 便秘 36
第八節 呃逆 38
第九節 黃疸 39
第十節 高血壓 41
第十一節 腦血管意外 44
第十二節 面神經炎 47
第十三節 頭痛 49
第十四節 腎炎 53
第十五節 尿路感染 56
第十六節 遺精 59
第十七節 陽痿 61
第十八節 腰痛 62
第十九節 痹證 64
第三章 外科常見病 68
第一節 癤 69
第二節 疔瘡 71
第三節 癰疽 73
第四節 下肢潰瘍 75
第五節 血栓性淺靜脈炎 78
第六節 血栓性深靜脈炎 79
第七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81
第八節 骨髓炎 84
第九節 凍瘡 86
第十節 痔瘡 88
第十一節 肛裂 95
第十二節 脫肛 96
第十三節 足跟痛 98
第十四節 扭挫傷 102
第十五節 骨折 106
第四章 婦科常見病 109
第一節 痛經 110
第二節 功能性子宮出血 111
第三節 閉經 113
第四節 帶下病 115
第五節 子宮脫垂 118
第六節 子宮頸炎 121
第七節 陰道炎 123
第八節 外陰潰瘍 129
第九節 外陰濕疹 131
第十節 外陰白斑 132
第十一節 難產 136
第十二節 產后血暈 137
第十三節 產后痙證 139
第十四節 胎盤滯留 140
第十五節 產后缺乳 142
第五章 兒科常見病 144
第一節 新生兒黃疸 145
第二節 新生兒硬腫癥 147
第三節 上呼吸道感染 149
第四節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152
第五節 支氣管哮喘 153
第六節 肺炎 155
第七節 厭食癥 158
第八節 腹瀉 160
第九節 鵝口瘡 163
第十節 流涎癥 164
第十一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165
第十二節 營養不良 167
第十三節 小兒汗證 169
第十四節 遺尿癥 170
第十五節 蟯蟲病 172
第十六節 腦性癱瘓 173
第十七節 麻疹 174
第十八節 水痘 176
第十九節 流行性腮腺炎 178
第二十節 小兒麻痹癥 179
第二十一節 疝氣 181
第二十二節 小兒陰莖包皮炎 183
第六章 皮膚科常見病 184
第一節 帶狀皰疹 185
第二節 尋常疣 186
第三節 扁平疣 188
第四節 傳染性軟疣 190
第五節 尖銳濕疣 191
第六節 膿皰瘡 193
第七節 手癬 195
第八節 腳癬 197
第九節 花斑癬 199
第十節 疥瘡 201
第十一節 銀屑病 203
第十二節 濕疹 206
第十三節 皮膚瘙癢癥 209
第十四節 蕁麻疹 211
第十五節 神經性皮炎 213
第十六節 脂溢性皮炎 215
第十七節 接觸性皮炎 216
第十八節 漆性皮炎 218
第十九節 尋常痤瘡 219
第二十節 斑禿 222
第二十一節 淋病 223
第二十二節 梅毒 225
第七章 美容美發 227
第一節 美膚 228
第二節 美發 230
第三節 明目 234
參考書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