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學》共分8章,第一章是對幼兒教育的概述,包括幼兒教育的含義、幼兒教育的發展及幼兒教育與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系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二章的內容結合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充分論述了幼兒教育目標和各領域的教育內容;第三章介紹了幼兒和幼兒教師,并論述了二者之間的關系;第四章是對幼兒園游戲活動的介紹,重點在于幼兒園各類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第五章闡述了幼兒園生活活動,創造性的提出了適合不同年齡班、不同生活活動類型的組織與指導策略;第六章從含義、原則、方法、設計、評價等方面對幼兒園教學活動進行了細致介紹;第七章為幼兒園做好家園工作、社區工作以及幼小銜接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具體策略;第八章是關于幼兒園環境的理論和布置策略的介紹。
《幼兒教育學》適合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使用,也可作為幼兒教師培訓教材,并適合幼兒家長學習、參考。
緒論
一、幼兒教育學的含義和研究對象
二、幼兒教育學與幼兒教師
三、學習幼兒教育學的方法
第一章 幼兒教育概述
第一節 教育與幼兒教育
一、教育的含義
一、幼兒教育的含義
二、幼兒教育的意義
四、幼兒教育的原則
第二節 幼兒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一、幼兒教育機構的產生和發展
一、幼兒教育思想的發展
二、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幼兒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
一、幼兒教育與經濟
一、幼兒教育與政治
二、幼兒教育與文化
第二章 幼兒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第一節 幼兒教育目標概述
一、幼兒教育目標
一、幼兒園教育目標的結構體系
二、幼兒園教育目標實現的途徑與重要保證
四、幼兒園具體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
第二節 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
一、幼兒教育內容的選擇
一、我國幼兒園教育內容
第三節 幼兒各領域學習與發展目標及內容
一、健康領域
二、語言領域
三、社會領域
四、科學領域
五、藝術領域
第三章 幼兒教師與幼兒
第一節 幼兒教師
一、幼兒教師的職能和社會地位
二、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
三、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
四、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二節 幼兒
一、幼兒的特性
二、影響幼兒發展的因素
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第三節 教師與幼兒的關系
一、師幼關系概述
二、平等的師幼關系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三、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
第四章 幼兒園游戲活動
第一節 幼兒游戲概述
、游戲的含義
一、幼兒游戲的特點
一、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四、幼兒游戲的分類
第二節 幼兒園游戲指導
一、角色游戲及其指導
二、結構游戲及其指導
三、表演游戲及其指導
四、有規則游戲及其指導
……
第五章 幼兒園生活活動
第六章 幼兒園教學活動
第七章 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小學的合作銜接
第八章 幼兒園環境
《幼兒教育學》:
3.社會性
兒童的游戲是社會生活的產物。脫離了社會生活,兒童就不會游戲,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幼兒的身心發展達到一定的水平,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才會做游戲。游戲的內容、游戲的玩法受社會生活發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制約。例如:在計劃生育國策施行后,幼兒園“娃娃家”中兄弟姐妹的角色幾乎消失,娃娃家只有一個獨生子女,而“寵物狗”則出現在游戲之中,外賣員、快遞員也成為角色游戲中經常出現的角色。
所以說,游戲來源于社會的同時也反映了社會。
4.非功利性
勞動有明確的目的,要求生產具有社會實用價值的財富,并且按照客觀實際,嚴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戲恰恰相反,游戲的結果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游戲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過程。游戲沒有強烈的完成任務的需要,沒有外部的控制。當然,成人在設計、指導游戲時,也可給游戲外加一定目的,如通過在游戲中扮演醫生,培養兒童關心別人的品質,并發展兒童想象力等,但并不需要幼兒在游戲中明確這個目的,追求完成這一目的,幼兒的興趣仍在于游戲的過程。
5.愉悅性在游戲中,幼兒能控制所處的環境,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實現愿望,從過程中獲得愉快。正如蘇聯心理學家柳布林斯卡婭所說:“正是這種把以前獲得的印象組合成新的創造物的可能性,正是這種對自身力量的考驗,是游戲使兒童產生巨大愉快的源泉。”由于幼兒在游戲中能積極活動,從而體驗到極大的快樂。再者,在游戲中沒有強制的目標,因而減輕為達到目標而產生的緊張,耗費精力小,也使幼兒感到輕松、愉快。
從總體上看,游戲具有以上5個特點,但就某一個具體的游戲來分析,并不一定具備上述全部特點。教師在組織和指導游戲時,注意保持和加強游戲特點,可以更好地發揮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三、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游戲是兒童時期的一種固有的、快樂的活動。游戲的特點決定了游戲對幼兒的發展價值。克萊伯1974年在《在游戲中成長——父母指南》一書中說:“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是兒童發展自己的頭腦和肌肉,發現自我和自己的能力的方法。”我們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釋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1.游戲與幼兒的身體發展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的生長發育。幼兒在奔跑、攀爬、跳躍中,在玩滑梯、蕩秋千、走平衡木等戶外游戲中,大肌肉動作得到發展,身體得到鍛煉。戶外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能增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強幼兒體質。
當幼兒在娃娃家模仿成人做飯時,當他們搬動積木構建高樓時,當他們化妝成各種角色隨音樂舞蹈時,幼兒全身的各組織器官積極參與,四肢、骨骼和大小肌肉得到良好發展。
游戲還有助于消耗幼兒過剩的精力,使他們的思想集中到學習生活上來。在游戲活動中,幼兒體內的化學成分和酶得到釋放,這有助于保持身體、認知和感情的健康。
2.游戲與幼兒的認知發展
游戲促進著幼兒的智力發展。幼兒通過游戲,啟迪智能、發展認知、增強能力。
游戲,特別是假想性游戲是創造性想象的根源。一般認為,幼兒在游戲氣氛中與環境相互作用,臺%夠在一些客體和觀念之間形成一些獨特的聯想,如幼兒扮演角色、假設環境、材料的一物多用,無不閃現著幼兒創造的火花。
游戲促進語言的發展。孩子們在相互接觸中,產生了交流的迫切需要,在游戲寬松、自主的氛圍中,幼兒的語言運用頻率增多,詞匯量增加,語言變得流暢、自然、生動而富有想象力。
隨著游戲的深入發展,幼兒會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這實際上也就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需要毅力來解決問題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既有趣味又有挑戰,有利于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臺B力的培養恰好是認知發展所不可缺少的。
3.游戲與幼兒的情感發展
游戲對于幼兒情感的滿足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游戲是他們表現自己情感的一種方法,與其他人一起進行游戲使幼兒的情感得到發展。如果創造性成就欲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那么就可以為幼兒的自我約束和自制提供一種動機。
游戲對于兒童心理保健是十分有利的。孩子在游戲時全神貫注、無拘無束,意識不到自我,顯露出了自己的天性。在這種游戲狀態下,有利于克服幼兒緊張的情緒,幫助幼兒消除憤怒、恐懼,得到安全、自由與愉悅。
4.游戲與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在游戲中,孩子們逐漸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間的區別。他們首先學會發現自我,然后擴展到發現他人。游戲中他們還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逐漸形成自我意識,知道了自己的行動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別人對自己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幼兒在游戲中作為集體的成員,開始學會相互理解,這是游戲經驗在社會性發展方面的最重要的價值。這種相互作用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地對待他人的態度和行為。通過游戲,他們對社會文化有所了解,共同游戲幫助他們學會遵守規則,接受集體的支配,履行集體的一致要求,學會與人相處。
孩子們對游戲充滿了興趣,這種興趣使他們進入了新的社交環境,并學會去應付新的情境。借助于游戲,社會性協作可以達到更高水平,這為幼兒以后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游戲與幼兒的主體性發展
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對象性活動中與客體相互作用而表現和發展起來的功能特性,包括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能動地駕馭活動對象的主體性活動。
我們可以看到游戲著的幼兒,身心總是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與聊天、厭煩、無所事事、呆坐等消極被動的狀態有著明顯的區別。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可自主決定玩什么、和誰玩以及怎樣玩,充分體現選擇游戲內容、伙伴、材料等的獨立自主性,從而使周圍環境中的人與事物按照作為活動主體的幼兒所確定的方式與主體構成特定的關系。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來使用玩具和游戲材料,表現與整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現個體獨特的創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