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理論與實際高度融合,規范了互聯網金融的含義,闡述了互聯網金融基本原理,同時結合國內外*新的典型案例對互聯網金融的概況和運營模式進行細致的分析。
本書循序漸進地對互聯網金融相關理論進行梳理,全書共10章,系統地論述了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原理、基本運營模式、潛在風險與發展趨勢以及所需的風險管控與相應的監管措施等。在附錄部分增加了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機構頒布的相關制度條款,以及美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經驗的介紹,便于讀者進行課外學習。每章結尾輔以思考與練習,旨在使讀者更加熟練地掌握所學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互聯網金融”課程教材,也可供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或對互聯網金融感興趣的人員參考。
1.由著名互聯網金融專家編著,案例來源于相關學會科研成果總結,更加經典。
2.書中提供了完整案例,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更貼近生活。
3.書中使用大量圖表,圖文并茂,更加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
主要研究項目及領域:國際金融、互聯網金融等。 國家精品課負責人,有十多年教學經驗。 以前出版的教材: 《經濟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年7月,5萬多冊, 《國際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4萬多冊, 《國際金融》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10萬冊。
目錄
第1章 互聯網金融概述 1
1.1 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概念 1
1.1.1 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1
1.1.2 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 2
1.1.3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征 7
1.2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與發展 8
1.2.1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基礎 8
1.2.2 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9
1.2.3 國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13
1.2.4 國內外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總體對比 16
1.3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17
1.3.1 改變傳統金融機構的營業結構和運營模式 17
1.3.2沖擊傳統的金融理論 17
1.3.3 對傳統金融監管提出挑戰 17
本章小結 18
思考與練習 18
第2章 互聯網金融原理 20
2.1 微觀層面 20
2.1.1 金融功能理論與互聯網金融 20
2.1.2 金融創新理論與互聯網金融 25
2.1.3 支付理論與互聯網金融 30
2.2 中觀層面 34
2.2.1 互聯網金融的產業組織理論基礎 34
2.2.2 互聯網金融的產業組織分析 35
2.2.3 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特點 39
2.3 宏觀層面 40
2.3.1 互聯網金融與經濟發展 40
2.3.2 互聯網金融與收入分配 41
2.3.3 互聯網金融與貨幣政策 42
2.3.4 互聯網金融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43
2.3.5 比特幣與國際貨幣體系 44
本章小結 45
思考與練習 46
第3章 第三方支付 48
3.1 概述 48
3.1.1 第三方支付概況 48
3.1.2 第三方支付的基本原理 52
3.1.3 第三方支付的典型特征 54
3.2 第三方支付運營模式 55
3.2.1 獨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56
3.2.2 有交易平臺的擔保支付模式 58
3.3 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 59
3.3.1 網絡支付業務的盈利模式 60
3.3.2 銀行卡收單業務的盈利模式 60
3.3.3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盈利模式 62
3.4 第三方支付風險 63
3.4.1 信用風險 63
3.4.2 法律風險 64
3.4.3 技術風險 65
3.5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66
3.5.1 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 66
3.5.2 第三方支付對金融業的滲透邏輯 68
3.6 第三方支付國內外案例比較 70
本章小結 72
思考與練習 72
第4章 互聯網貨幣基金 74
4.1 互聯網貨幣基金概念 74
4.1.1 互聯網貨幣基金的本質 75
4.1.2 互聯網貨幣基金與傳統貨幣基金的區別 76
4.1.3 互聯網貨幣基金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77
4.2 互聯網貨幣基金的分類 79
4.2.1 基金系互聯網貨幣基金 79
4.2.2 銀行系互聯網貨幣基金 80
4.2.3 第三方支付系互聯網貨幣基金 82
4.2.4 基金代銷系互聯網貨幣基金 84
4.3 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86
4.3.1 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發展歷程 86
4.3.2 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發展現狀 87
4.3.3 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發展趨勢 89
4.4 互聯網貨幣基金面臨的風險與監管 92
4.4.1 互聯網貨幣基金存在的風險 92
4.4.2 對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監管建議 96
本章小結 97
思考與練習 99
第5章 P2P網絡貸款 100
5.1 P2P網絡貸款概述 100
5.1.1 P2P網絡貸款定義 100
5.1.2 P2P產生原因及特點 100
5.1.3 P2P與傳統融資模式的異同 101
5.2 P2P網絡貸款模式分析 102
5.2.1 純平臺模式與債權轉讓模式 102
5.2.2 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與純線上模式 103
5.2.3 無擔保模式與有擔保模式 103
5.3 P2P網絡貸款風險分析 104
5.3.1 信用風險 104
5.3.2 法律風險 104
5.3.3 技術風險 105
5.3.4 操作風險 105
5.4 國內外發展狀況比較 107
5.4.1 國外發展狀況 107
5.4.2 國內發展狀況 118
本章小結 125
思考與練習 126
第6章 大數據金融 128
6.1 大數據金融概述 128
6.1.1 大數據 128
6.1.2 大數據金融 130
6.2 大數據金融的應用 133
6.2.1 在金融機構中的應用 133
6.2.2 供應鏈金融 140
6.3 大數據金融的挑戰與機遇 144
6.3.1 風險分析 144
6.3.2 對現代金融的挑戰 146
6.3.3 大數據金融帶來的機遇 147
6.4 國內外大數據金融的應用現狀及比較 149
6.4.1 國外大數據金融的應用現狀 149
6.4.2 國內大數據金融的應用現狀 150
6.4.3 國內外大數據金融應用比較 151
本章小結 152
思考與練習 153
第7章 眾籌 154
7.1 概述 155
7.1.1 眾籌的定義和分類 155
7.1.2 眾籌活動參加者 158
7.1.3 眾籌活動運作流程 160
7.1.4 眾籌模式的優勢 161
7.1.5 國內外眾籌發展情況 162
7.2 眾籌平臺運營模式 166
7.2.1 獎勵制眾籌(Reward based crowd funding) 166
7.2.2 募捐制眾籌(Donate based crowd funding) 166
7.2.3 股權制眾籌(Equity based crowd funding) 167
7.2.4 借貸制眾籌(Lending based crowd funding) 168
7.3 眾籌平臺風險 169
7.3.1 法律風險 169
7.3.2 信用風險 171
7.3.3 風險的防范 172
本章小結 176
思考與練習 177
第8章 信息化金融機構 179
8.1 信息化金融機構概述 179
8.1.1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定義 179
8.1.2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歷程 180
8.1.3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特點 183
8.2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運營模式 185
8.2.1 傳統業務的電子化模式 185
8.2.2 基于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187
8.2.3 金融電商模式 190
8.3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風險分析 192
8.3.1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風險特點 192
8.3.2 法律風險 192
8.3.3 系統性風險 193
8.3.4 操作風險 193
本章小結 194
思考與練習 194
第9章 互聯網金融門戶 196
9.1 互聯網金融門戶概況 196
9.1.1 互聯網金融門戶定義 196
9.1.2 互聯網金融門戶的類別 196
9.1.3 互聯網金融門戶特點 197
9.1.4 互聯網金融門戶歷史沿革 198
9.2 互聯網金融門戶運營模式分析 199
9.2.1 概述 199
9.2.2 P2P網貸類門戶 200
9.2.3 信貸類門戶 201
9.2.4 保險類門戶 203
9.2.5 理財類門戶 205
9.2.6 綜合類門戶 207
9.3 互聯網金融門戶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09
9.3.1 降低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 209
9.3.2 改變用戶選擇金融產品的方式 210
9.3.3 形成對上游金融機構的反縱向控制 210
9.4 互聯網金融門戶風險分析及風控措施 211
9.4.1 互聯網金融門戶面臨的風險 211
9.4.2 互聯網金融門戶的風控措施 213
9.5 互聯網金融門戶發展趨勢 214
9.5.1 門戶發展渠道化 214
9.5.2 產品類別多元化 214
9.5.3 業務模式多樣化 215
9.5.4 營銷方式移動化 215
本章小結 215
思考與練習 216
10章 互聯網金融監管 218
10.1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類型 218
10.2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220
10.3 美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經驗 221
10.3.1 第三方支付監管 221
10.3.2 P2P平臺監管 223
10.3.3 眾籌融資平臺監管 224
10.4 歐盟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經驗 225
10.4.1 第三方支付監管 225
10.4.2 P2P平臺監管 226
10.4.3 眾籌融資平臺監管 227
10.5 國外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經驗總結 228
10.5.1 國際上普遍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現有監管體系 228
10.5.2 根據業務性質劃分相應監管部門 228
10.5.3 根據互聯網金融發展適時調整監管政策 228
10.5.4 強調行業自律標準與企業內部控制 229
10.5.5 結合征信體系,促進信息透明 229
10.6 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現狀與問題 229
10.6.1 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發展現狀 230
10.6.2 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現存問題 234
10.7 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 236
10.7.1 互聯網金融監管應具備風險容忍度 237
10.7.2 原則性監管與規則性監管結合 237
10.7.3 積極防范系統性風險 238
10.7.4 促進監管一致,維護公平競爭 238
10.7.5 建立行業自律 239
10.7.6 加強監管協調 239
10.7.7 加強消費者教育和消費者保護 240
10.7.8 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行為 240
本章小結 241
思考與練習 241
附錄 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4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