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考點歸納、習題詳解、考研真題》的對應教材為: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
本書遵循教材的章目編排,共分十一章,每章由四部分組成。部分為知識結構導圖,完美清晰地呈現本章知識體系。第二部分為考點難點歸納,梳理總結本章的重要考點和難點。第三部分為課后習題詳解,詳細分析和解答教材的課后習題。第四部分為名?佳姓骖}詳解,精選數十所名校的近年考研真題,并提供詳細的答案和解析。
本書免費贈送增值大禮包,包括視頻課程(網授精講班——教材精講+考研真題串講)、名師考前直播答疑、3D電子書、3D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考前押題)、手機版(電子書+題庫)。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輔導書,也可作為考研學生的復習用書及教師的教學參考書。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輔導書,也可作為考研學生的復習用書及教師的教學參考書。
1. 對應教材: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
2. 遵循教材的章目編排,每章由四部分組成。
(1)知識結構導圖:完美清晰地呈現本章知識體系。
(2)考點難點歸納:梳理總結本章的重要考點和難點。
(3)課后習題詳解:詳細分析和解答教材的課后習題。
(4)名校考研真題詳解:精選數十所名校的近年考研真題,并提供詳細的答案和解析。
3. 免費贈送大禮包:
(1)視頻課程(網授精講班——教材精講+考研真題串講)
(2)名師考前直播答疑
(3)3D電子書
(4)3D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考前押題)
(5)手機版(電子書+題庫)
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是我國眾多高校采用的經濟學教材,也被眾多高校(包括科研機構)指定為經濟類專業考研參考書目。
為了幫助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定考研參考書目為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的考生復習專業課,提高專業課成績,我們從指定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為考研參考書目的名校(包括科研機構)歷年考研真題中挑選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題,并對所選考研真題進行了詳細的解析。作為該教材的學習輔導書,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針對性強本書按照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六版)教材的章目編排,每章總結歸納考試中經常出現的考點和難點,并精選了大量的名校考研真題,使本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參考性,以便考生復習備考。
(2)全面系統本書每章都由知識結構導圖、考點難點歸納、課后習題詳解和名校考研真題詳解四部分組成。本書秉承“三貼近”原則,即貼近教材、貼近考研真題、貼近命題方向,幫助考生全面進行復習。
(3)解答詳盡本書所選部分考研真題有相當的難度,所以本書對每道題(包括名詞解釋)都盡可能給出詳細的參考答案,條理分明,便于記憶,便于考生掌握應試技巧和作答思路。
本書免費贈送大禮包,具體包括:①視頻課程(網授精講班——教材精講+考研真題串講);②名師考前直播答疑;③3D電子書;④3D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考前押題);⑤手機版(電子書+題庫)。手機掃描下方二維碼,或登錄圣才學習網首頁的【購書大禮包】專區(www.100xuexi.com/gift),免費領取本書大禮包,咨詢電話4009008858。
本書由圣才考研網主編,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有陳世佐、邸亞輝、王巍、楊輝、匡曉霞、蔡霞、趙芳微、蔣珊珊、段瑞權、婁旭海、李昌付、涂幸運、張寶霞、黃前海、李雪、肖萌等。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5月
查看全部↓
圣才考研網(www.100exam.com)是圣才學習網旗下的考研考博專業網站,提供全國各高校經濟類專業考研考博輔導班【一對一輔導(面授/網授)、網授精講班等】、3D電子書、3D題庫(免費下載+送手機版)、全套資料(歷年真題及答案、筆記講義等)、經濟類國內外經典教材名師講堂、考研教輔圖書等。
第十二章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1
知識結構導圖1
考點難點歸納1
課后習題詳解5
名?佳姓骖}詳解10
第十三章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24
知識結構導圖24
考點難點歸納24
課后習題詳解26
名?佳姓骖}詳解31
第十四章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42
知識結構導圖42
考點難點歸納42
課后習題詳解47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53
第十五章國民收入的決定:總需求—總供給模型70
知識結構導圖70
考點難點歸納70
課后習題詳解74
名?佳姓骖}詳解78
第十六章失業與通貨膨脹91
知識結構導圖91
考點難點歸納91
課后習題詳解95
名?佳姓骖}詳解101
第十七章宏觀經濟政策126
知識結構導圖126
考點難點歸納126
課后習題詳解132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138
第十八章開放經濟下的短期經濟模型169
知識結構導圖169
考點難點歸納169
課后習題詳解173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176
第十九章經濟增長188
知識結構導圖188
考點難點歸納188
課后習題詳解193
名?佳姓骖}詳解200
第二十章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225
知識結構導圖225
考點難點歸納225
課后習題詳解230
名?佳姓骖}詳解236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245
知識結構導圖245
考點難點歸納245
課后習題詳解250
名?佳姓骖}詳解256
第二十二章西方經濟學與中國271
知識結構導圖271
考點難點歸納271
課后習題詳解273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274
附錄指定高鴻業《西方經濟學》教材為考研參考書目的院校列表277
查看全部↓
12.4 名?佳姓骖}詳解
一、名詞解釋
1.潛在產出(潛在GDP)[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研;南京財經大學2015研;浙江大學2013研;中央財大2009研;四川大學2007研;北航2006、2004研]
答:潛在產出是經濟中實現了充分就業時所達到的產量水平。它不是一個實際產出量,一般認為只有在充分就業時,才有可能實現潛在國內生產總值。而實際產出和潛在國內生產總值的差額,稱為國內生產總值缺口。增加潛在產量的途徑是增加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實現技術進步。
2.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四川師范大學2015研;武漢理工大學2013研;北京理工大學2012研;財政部財科所2007研;南開大學2005研;深圳大學2005研]
答:國民生產總值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是本國常住居民生產的終產品市場價值的總和,即無論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處于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是本國國民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都記入國民生產總值。這項綜合經濟指標未扣除生產過程中資本損耗的折舊費用,所以稱為“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包含的只是終產品和勞務,不計算生產中耗費掉的中間產品的價值。
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當年的全部支出總和計算或用全部收入總和計算。從支出方面計算,包括以下四項: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②私人國內投資總額;③政府購買產品和勞務總額;④貨物與勞務輸出凈額。從收入方面計算,主要包括:工資、利息、地租、利潤和折舊等。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生產總值的綜合經濟指標,是測定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國經濟增長程度的標準。
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暫住國外的本國公民的資本和勞動創造的價值-暫住本國的外國公民的資本和勞務創造的價值。其中,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本國領土內生產的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以領土作為統計標準,即無論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是屬于本國還是屬于外國,只要在本國領土上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都記入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3.GDP平減指數[山東財經大學2013研;人行研究生部2009研;武漢大學2008研;廈門大學2006研]與消費物價指數[中央財經大學2015研;武漢大學2006研;南開大學2006研;人行研究生部2000研]
答: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是指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和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GDP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的優點是范圍廣泛,能比較準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趨向;缺點是資料較難搜集,需要對未在市場上發生交易的商品和勞務進行換算,并且可能受到價格結構因素的影響。
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又稱零售物價指數、生活費用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一般根據若干種主要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費用用加權平均法編制而成。用公式表示為:
CPI= ×100
消費物價指數的優點是能及時反映消費品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資料容易搜集,能夠迅速直接地反映影響居民生活的價格趨勢;其缺點是范圍較窄,只包括社會終產品中的居民消費品的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說明全面的情況。例如,品質的改善可能帶來一部分消費品價格而非商品勞務價格總水平的提高,但消費價格指數不能準確地表明這一點,因而有夸大物價上漲幅度的可能。消費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程度的指標之一。
4.國內生產總值(GDP)[廈門大學2014、2008研;北大2011研;對外經貿大學2007研;財政部財科所2006研;上海交大2006研;四川大學2006研;北京交通大學2005研;華中科大2005研;中國政法大學2003研]
答: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和收入法兩種方法進行核算。其中,用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和折舊之和。GDP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因此是一個地域概念;而與此相聯系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則是一個國民概念,是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所生產和提供的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5.名義GDP和實際GDP[國際關系學院2014研;中央民族大學2014研;武漢大學2000研]
答:名義GDP是指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由于通貨膨脹等原因,價格可能會發生強烈變化,故為方便比較而引入實際GDP的概念。
實際GDP是指用從前某一年的價格作為基期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二者之間的關系式為:實際GDP=名義GDP÷GDP折算指數。
6.轉移支付[北師大2013研;北郵2010研]
答:轉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業的一種并非購買本年的商品和勞務而做的支付,它包括對非營利組織的慈善捐款、消費者呆賬、農產品價格補貼、公債利息等政府與企業支出的款項。轉移支付不計算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其原因在于轉移支付不是為了購買商品和勞務。轉移支付是政府財政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財政盈余等于稅收減去政府在物品與勞務上的開支與轉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額。
轉移支付分為政府的轉移支付和企業的轉移支付。其中,政府的轉移支付大多數帶有福利支出性質,等于把政府的財政收入又通過上述支付還給本人,因而也有人認為政府的轉移支付是負稅收。政府轉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業者轉向失業者、從城市居民轉向農民等。企業的轉移支付通常是通過捐款與贈款進行的,如公司對于下屬非營利組織的贈款。由于它也不是直接用來購買當年的商品和勞務,因此,這種款項也被認為是轉移支付。
有時,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從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來的,如用增發貨幣、賣出債券所得來支付福利、救濟金,它顯然不帶有從一些居民轉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點。但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盡管它與前述支付款項的來源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它同樣不是政府直接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這種支付仍然被看作是轉移支付。
7.終產品與中間產品[東北財大2012研]
答:終產品是指在核算期內不需要再繼續加工、直接可供社會投資和消費的產品和勞務。可供投資的產品包括機械設備、型鋼等;可供消費的產品包括食品、服裝、日用品等。
中間產品是指在核算期間需進一步加工、目前還不能作為社會投資和消費的產品和勞務,包括各種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例如服裝是終產品,可以直接消費,但用于服裝生產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紗等產品就不是終產品而是中間產品。必須說明的是,某些產品,如煤炭、棉紗等,在核算期間沒有參與生產而是以庫存形式滯留在生產環節以外,這些產品也應理解為社會終產品。
二、簡答題
1.政府轉移支付是否可以計入GDP,為什么?[武漢大學2015研]
答: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
(1)轉移支付的定義
轉移支付又稱無償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級政府之間為解決財政失衡而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轉移財政資金的活動,是用以補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種無償支出,是政府財政資金的單方面的無償轉移,體現的是非市場性的分配關系。這是一種貨幣性支出,政府在付出這些貨幣時并無相應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發生,是一種不以取得本年生產出來的商品和勞務作為報償的支出。它所做的僅僅是通過政府將收入在不同社會成員之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全社會的總收入并沒有變動。據此,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也被看做是政府轉移支付。
(2)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的原因
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政府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把收入從一些人或一些組織轉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組織中,并沒有相應的貨物或勞務的交換發生,因為它們并不用于交換現期生產的物品與勞務。轉移支付改變了家庭收入,但并沒有反映經濟的生產(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轉移支付像負稅收)。由于GDP要衡量來自物品與勞務生產的收入和用于這些物品與勞務生產的支出,所以轉移支付不計入政府購買。
2.支出法GDP由哪些部分構成?什么是終消費率?中國終消費率為什么偏低?[華南理工大學2012研]
答:(1)支出法GDP的構成部分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經濟社會(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凈出口四項支出的總和。消費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和勞務的支出;投資(用字母I表示)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的支出,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政府對物品和勞務的購買(用字母G表示)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凈出口(用字母NX表示)指進口與出口的差額。用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可寫成:
Y=C+I+G+NX
(2)終消費率的定義
終消費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的終消費(用于居民個人消費和社會消費的總額)占當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用于終消費的比重,是衡量國民經濟中消費比重的重要指標。
(3)中國終消費率偏低的原因
中國終消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①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過慢,多年來均低于經濟增長2~3個百分點,直接影響消費總額。
②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也是制約消費的重要因素。初次分配中勞動者報酬偏低且持續下降,高收入群體和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差距逐年增加,影響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抑制了消費增長。
③物價上漲降低了實際消費水平,房價高企更是拉低了其他消費項目的支出。近年來,消費價格指數居高不下,居民實際購買能力下降,房價畸高捆綁整個國民經濟,扭曲資金配置,削弱了居民的消費能力。
④政府公共服務不足,影響居民消費預期以及跨期消費選擇。教育支出大,醫療支出多,養老金制度也不健全,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增加,擠占了正常消費支出。
⑤城鎮化進程較快,但質量偏低,許多城鎮人口都只是統計意義上的城鎮人口,其權益未得到切實保護,享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和醫療等公共服務,消費水平也遠低于一般市民。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