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激光加工概述
1.1 激光產生的物理基礎
1.1.1 激光的發展簡史
1.1.2 產生激光的典型能級結構
1.1.3 原子能級及粒子數分布
1.1.4 原子能級躍遷
1.1.5 激光產生機理
1.1.6 激光器基本結構
1.2 激光的特性
1.2.1 單色性好
1.2.2 高方向性
1.2.3 高相干性
1.2.4 高亮度
1.3 激光與材料的相互作用
1.3.1 簡介
第1章 激光加工概述
1.1 激光產生的物理基礎
1.1.1 激光的發展簡史
1.1.2 產生激光的典型能級結構
1.1.3 原子能級及粒子數分布
1.1.4 原子能級躍遷
1.1.5 激光產生機理
1.1.6 激光器基本結構
1.2 激光的特性
1.2.1 單色性好
1.2.2 高方向性
1.2.3 高相干性
1.2.4 高亮度
1.3 激光與材料的相互作用
1.3.1 簡介
1.3.2 激光的吸收過程
1.3.3 激光的熱效應
1.3.4 等離子體產生過程
1.3.5 激光燒蝕過程
第2章 激光表面改性技術簡介
2.1 概述
2.2 激光表面處理技術分類及特點
2.2.1 激光相變硬化
2.2.2 激光沖擊硬化
2.2.3 激光熔覆
2.2.4 激光表面合金化
2.2.5 其他激光表面改性技術簡介
2.3 激光表面改性設備
2.3.1 激光器系統
2.3.2 光路及導光系統
2.3.3 激光加工數控系統
2.4 激光表面改性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第3章 激光氣體氮化(LGN)技術與應用
3.1 硅表面激光氣體氮化工藝及特性
3.1.1 實驗材料及設備
3.1.2 激光工藝參數的確定及工藝
3.1.3 激光氮化處理后樣品的表面物相組成
3.1.4 激光與半導體材料相互作用與氮化成膜機理
3.2 鐵表面激光氣體氮化
3.2.1 激光氣體氮化工藝參數的確定
3.2.2 激光氮化樣品表面物相分析
3.2.3 鐵氮化合物熱穩定性及相結構轉變
第4章 高磁感取向硅鋼微區激光氣體氮化
4.1 取向硅鋼簡介
4.1.1 高磁感取向硅鋼的發展趨勢
4.1.2 改善磁疇分布及提高取向硅鋼鐵損方法簡介
4.2 改進型Fe304磁流體的研制
4.2.1 Fe304磁流體的配置
4.2.2 Fe304磁流體性能影響因素
4.3 取向硅鋼片激光掃描間距的理論計算.
4.3.1 實驗材料及計算方法
4.3.2 平均晶粒尺度的計算
4.4 最佳晶粒尺度、氮化掃描間距及特性曲線的確立
4.4.1 計算原理及方法簡介
4.4.2 最佳晶粒尺度計算
4.4.3 激光氣體氮化掃描間距的確立
4.4.4 取向硅鋼特性曲線的確立
4.5 激光氣體氮化對取向硅鋼性能的影響
4.5.1 激光氮化機制及工藝確定
4.5.2 微區激光氣體氮化成分標定
4.5.3 微區激光氣體氮化對取向硅鋼磁疇結構分布的影響
4.5.4 微區激光氣體氮化對取向硅鋼時效性能的改善.
4.5.5 激光刻痕和激光氣體氮化對降低硅鋼片鐵損的影響-
第5章 硅鋼激光輔助滲硅技術
5.1 硅鋼及高硅鋼制備工藝簡介
5.1.1 硅鋼的分類和發展
5.1.2 鐵硅合金特性
5.1.3 高硅鋼特性
5.1.4 高硅鋼制備工藝
5.1.5 激光熔覆工藝
5.2 單道激光熔覆涂層的制備技術
5.2.1 單道激光熔覆涂層制備
5.2.2 單道激光熔覆工藝探索與優化
5.2.3 影響激光熔覆涂層質量的因素
5.2.4 熔覆涂層組織與凝固行為分析
5.2.5 熔覆涂層硅含量測定及硬度分布
5.3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涂層的制備技術
5.3.1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涂層制備
5.3.2 影響激光熔覆涂層質量的因素
5.3.3 激光熔覆涂層中存在的缺陷
5.3.4 熔覆涂層顯微組織分析
5.3.5 熔覆涂層凝固行為分析
5.3.6 熔覆涂層微結構分析
5.3.7 熔覆涂層硅含量測定及硬度分布
5.4 退火處理激光熔覆高硅涂層磁性能研究
5.4.1 鐵磁性物質磁飽和及磁滯現象
5.4.2 熔覆樣品擴散退火與表面相組成
5.4.3 熔覆退火樣品硬度與硅含量分布
5.4.4 熔覆退火樣品的室溫磁性能
第6章 工業鈦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術
6.1 工業鈦合金簡介
6.2 激光氮化改性技術研究
6.2.1 簡介
6.2.2 實驗材料及設備
6.2.3 激光氮化工藝確定
6.2.4 氮化處理后表面物相及顯微硬度分布
6.2.5 激光氮化樣品顯微硬度分布
6.2.6 氮化機制及合金成分對氮化影響
6.3 激光熔覆制備耐磨涂層技術
6.3.1 激光熔覆技術簡介
6.3.2 鈦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技術研究進展
6.3.3 激光熔覆TiCN/Ti陶瓷涂層工藝
6.3.4 激光熔覆參數確定及熔覆層物相、組織結構
6.3.5 熔覆層力學性能
6.4 激光誘導原位自生耐磨涂層技術
6.4.1 實驗材料及設備方法
6.4.2 原位自生熱力學判據及工藝確定:
6.4.3 原位自生涂層的物相標定、顯微結構及力學性能
第7章 醫用鈦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改性
7.1 醫用鈦合金表面改性簡介
7.2 激光熔覆HA/Si()2生物涂層
7.2.1 Si-HA涂層簡介
7.2.2 實驗材料及熔覆工藝確定
7.2.3 熔覆層表面形貌及物相標定
7.2.4 HA/Si()2生物涂層的潤濕性
7.2.5 HA/Si()2生物涂層的體外活性
7.3 激光熔覆合成’FiCN/Ti3Si(:2復合生物涂層技術
7.3.1 原理及方法簡介
7.3.2 實驗過程及方法
7.3.3 掃描速度對熔覆層物相、組織結構及硬度影響
7.3.4 離焦量對熔覆層物相、顯微結構及硬度影響
7.3.5 熔覆層顯微結構及微區成分分析
7.4 TICNN/SiO 2生物涂層潤濕性及體外活性
7.4.1 引言
7.4.2 實驗設備
7.4.3 實驗過程及方法
7.4.4 潤濕性結果
7.4.5 SBF溶液浸泡后表面物相分析
7.4.6 SBF浸泡中離子沉積速率
7.4.7 SBF浸泡后沉積層表面形貌及微區成分分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