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是土建學科高等職業教育工程造價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它引入了我國項目管理的最新成果、最新規范和最新技術,講述如何對建筑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科學有效的管理,是研究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與施工組織一般方法和規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本書主要包括:緒論;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組織;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管理;建設工程合同;流水施工原理;網絡計劃技術;建筑工程施工組織;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勞動要素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建筑工程質量驗收、備案和保修;建筑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等內容。
本書在闡述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了方法的應用,注重了工程造價執業能力的培養,可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工程造價專業及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專業、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同類專業的師生和工程造價人員學習參考。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項目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建設項目的建設程序
第四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內容
第五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主體與分類
第六節 工程項目的承包風險與管理
思考題
第二章 項目管理組織
第一節 工程項目管理機構的組織
第二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組織機構
第三節 工程項目經理部
第四節 工程執業資格制度
思考題
第三章 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管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項目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建設項目的建設程序
第四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內容
第五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主體與分類
第六節 工程項目的承包風險與管理
思考題
第二章 項目管理組織
第一節 工程項目管理機構的組織
第二節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組織機構
第三節 工程項目經理部
第四節 工程執業資格制度
思考題
第三章 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管理
第一節 建筑工程招標
第二節 建筑工程投標
第三節 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標管理
思考題
第四章 建設工程合同
第一節 合同法律法規概述
第二節 建設工程合同的概念和分類
第三節 施工合同的簽訂
第四節 建設工程索賠
第五節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思考題
第五章 流水施工原理
第一節 流水施工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流水施工的主要參數
第三節 流水施工的分類及計算
思考題與習題
第六章 網絡計劃技術
第一節 網絡計劃基本概念
第二節 網絡計劃的繪制
第三節 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計算
第四節 網絡計劃的優化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七章 建筑工程施工組織
第一節 建筑工程施工組織概述
第二節 施工準備工作
第三節 施工組織總設計
思考題
第八章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工程概況和施工特點分析
第三節 施工方案
第四節 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
第五節 單位工程施工平面圖
第六節 某辦公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思考題
第九章 建筑工程施工資源管理
第一節 施工機具管理
第二節 施工材料管理
第三節 施工人員管理
思考題
第十章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管理
第一節 施工成本管理概述
第二節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驟和方法
第三節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核算與分析
思考題
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
第一節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第二節 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
第三節 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
第四節 單位工程驗收、備案與保修
思考題
第十二章 計算機輔助建筑工程項目管理
第一節 計算機輔助項目管理的概述
第二節 常用的項目管理軟件
第三節 Microsoft Proect基本操作方法介紹
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項目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一、項目管理的產生和發展
項目管理通常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如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項目管理學科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當初最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國杜邦公司所發明的CPM(關鍵線路法)和由美國海軍武器局特種計劃辦公室所發明的PERT(計劃評審技術法)技術,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主要應用于國防和軍事項目,而后用于建筑和其他領域。項目管理專家通常把項目管理劃分為兩個階段:
20世紀80年代之前為傳統的項目管理階段;
20世紀80年代之后為現代項目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項目管理的應用范圍也還只局限于建筑、國防和航天等少數領域,如美國的阿波羅登月項目,因項目管理在阿波羅登月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而風靡全球,使得許多人對于項目管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逐漸形成了兩大項目管理的研究體系,即:以歐洲為首的體系——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以美國為首的體系——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在過去的歲月中,他們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推動國際項目管理現代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初華羅庚教授將這種技術在中國普及推廣,稱作統籌方法、我們現在通常稱為網絡計劃技術。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并成為支柱產業,項目的特點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管理人員發現許多在制造業經濟下建立的管理方法,到了信息經濟時代已經不再適用。制造業經濟環境下,強調的是預測能力和重復性活動,管理的重點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過程的合理性和標準化。而在信息經濟環境里,事務的獨特性取代了重復性過程,信息本身也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靈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詞。他們很快發現實行項目管理恰恰是實現靈活性的關鍵手段。他們還發現項目管理在運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內外資源,從根本上改善了中層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于是紛紛采用這一管理模式,并成為企業重要的管理手段。經過長期探索總結,在發達國家中,現代項目管理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體系和行業,成為現代管理學的重要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