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概覽(第4版)》幫助過成千上萬名學生理解他們又大又厚的免疫學教材。在《免疫學概覽(第4版)》中,Sompayrac博士刪掉了術語和細節,用一種簡單的語言揭示了這門復雜學科的實質。
通過15個易懂的講座,再加上Sompayrac博士獨特的幽默詼諧,以及迷人的類比寫作方法,《免疫學概覽(第4版)》提供了概覽式的介紹,同時也討論了免疫系統各個成員間的相互作用。
第4版全面升級,涵蓋了當今免疫學的新內容,并包括了諸如B細胞和T細胞記憶、T細胞激活、疫苗、免疫缺陷病及癌癥等內容。
不管你是學習免疫學的新手,還是已經具有一定基礎,此書都可以讓你以一種很享受的方式來接觸免疫學中的這些重要概念。你不需要有任何免疫學的基礎知識就能從中獲益。
我第一次接觸Lauren Sompayrac博士的How the Immune System Works是因為我的一位教授雙語免疫學課程的大學同事因出國訪問而需要有人代替她為本科生教授這門課程。因為我是剛剛被引進的教師,所以對我來說講什么都是一樣的(艱難)。因此,我開始尋找一本適合生命科學院制藥工程專業雙語免疫學課程的書。最后,我鎖定了Sompayrac博士的這本書,而且還找到了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原著第2版的中譯本——《免疫學概覽》。我大概花了2天時間就輕松讀完了整本《免疫學概覽》。對于我這樣一位從沒有上過免疫學課程的人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美妙——有種一讀就不能停下的感覺(這種感覺我只在看電視連續劇時才有過)。所以,帶著一種強烈的興趣或者好奇心,我很快通讀了一遍。的確,就如Sompayrac博士所講,這本書不是寫給哪個教授的,而是寫給那些準備學習免疫學這門課程的學生的,而我自己就先做了回這門課程的學生。由于學校為這門課程設置了雙語教學的要求,所以我很快又通讀了一遍英文原著How the Immune System Works,雖然我的英文水平并不高(1999年考國家六級71.5分,再加上近5年的國外實戰),但是Sompayrac博士簡單、精煉而又不乏幽默的寫作方式,使想象力還比較豐富的我猶如置身于Sompayrac博士的免疫學課堂一般,他所講內容中的那些精確類比讓我這樣的“門外漢”也能在瞬間理解那些本來紛亂復雜的免疫系統工作原理。是的,我不得不承認,Sompayrac博士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與其一開始就被那些又厚又重的免疫學教材及其數不勝數的概念、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等嚇倒,還不如接受一種“摒棄細節一抓主干一彌補細節”的認知方式,難道我們的大腦會不喜歡這樣一種方式嗎?事實上,我個人認為這也是人類認知方法的一種進化過程,而這正是Sompayrac博士在此書中所采取的講授方式。在他的引導下,免疫系統的整體框架及那些成員們之間的相互協作很快就層次分明地在我的大腦中建立起了j三維結構體系,而且我越讀到后面,這個體系就越飽滿。太神奇了,我只花了大概1周時間,就完全建立了講授免疫學的自信,而且我也把此書鄭重地推薦給我班上的所有同學。
鑒于免疫學的迅猛發展,此書的原著已經出版了第4版,而且在第2版譯著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翻譯的錯誤及不妥之處,有些錯誤可能會誤導學生,所以我們認認真真地對原著第4版進行翻譯,爭取讓更多的學生及對免疫學感興趣的人們可以通暢地閱讀。
我作為一個生命科學家,不僅從中獲益匪淺,而且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也深受啟發,意識到“方法適當可事半功倍”。此書是少數幾本能讓我讀過兩遍后就能對整個框架體系以及細節和相互關系形成印象的教材,這真的要感謝Sompayrac博士英明的講授方式。這本書不僅可以作為大學生、研究生和教授們的教材,還是一本適合所有人(無論你有沒有生物醫學的基礎知識)閱讀的暢銷書,因為這些知識對于我們了解自身的健康及以后尋醫看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普意義。
在這本第4版的譯著中,我們繼續保留了第2版譯著的譯名——《免疫學概覽》,以便那些曾經讀過第2版中譯本的讀者能夠有一種“系統升級”的感覺。在這一版中我特別邀請了專攻英語雙語教學的趙欣敏教授一起翻譯,經過我們兩人的反復推敲和修改,最終將很多難以理解的句式簡化成了比較適合中文文法的語句,當然,同時我們也盡量保留了原著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此書即將完稿之際,我和趙欣敏教授要特別感謝我的幾位研究生的鼎力幫助:感謝袁鳴女士對本書中所有圖片的處理及最后排版工作中的辛勤努力,感謝馬宇星女士與高海洋先生在校稿過程中耐心細致的幫助。最后,也非常感謝我們的家人在此期間的默默支持和理解。也將此書特別獻給我的小天使,她總是“威脅”我:“爸爸,你不跟我玩,我就給你關噦!”
趙欣敏,德國Marburg大學現代語言學專業碩士,2010-2011年于美國華盛頓大學交流學習。研究方向為雙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多年來一直從事口譯教學及翻譯評估研究丁作。現為內蒙古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教授的課程包括大學英語、翻譯技巧與實踐,以及國家英語四、六級和TOFEL、GRE及出國語言培訓課程。曾參與多項語言類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工作,參編了多部英語教材,主持一項德語教育教學研究專項,并承擔一項省級翻譯科研項目。
張峰,2000年于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國家基地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于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07-2010年先后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博士后)、馬爾堡大學(研究組長)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員)從事納米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工作。2011年被內蒙古農業大學以首位年薪制聘任教授引進,并人選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人才工程項目。近年來為生命科學學院學生以雙語授課的形式講授免疫學、專業英語和納米生物技術等課程。主編教材《細胞工程》(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在被SCI收錄的期刊上發表約50篇文章,其中包括Angew and th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Small、ACS Nano和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國際雜志。正在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1項內蒙古自治區攻關項目。目前擔任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學副院長,《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雜志編委,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農業分會理事,內蒙古生物工程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位。
第一講 概述
物理屏障
固有免疫系統
適應性免疫系統
抗體和B細胞
通過模塊設計產生抗體多樣性
克隆選擇
抗體做什么
T細胞
抗原提呈
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激活
二級淋巴器官
免疫記憶
自身耐受
固有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比較
固有免疫系統的規則
結語
第二講 固有免疫系統
補體系統
旁路途徑
凝集素激活途徑
補體系統的其他功能
專職吞噬細胞
巨噬細胞——免疫系統的“哨兵”
中性粒細胞——免疫系統的“步兵”
中性粒細胞如何離開血液
中性粒細胞的邏輯
自然殺傷細胞
固有免疫系統——協同努力
一種程度應答
同有免疫系統如何對付病毒
總結圖
第三講 B細胞和抗體
B細胞受體
BCR怎么轉導信號
B細胞怎樣被激活
類型轉換
抗體的種類及其功能
IgM抗體
IgG抗體
IgA抗體
IgE抗體
體細胞高突變
B細胞的職業選擇
總結圖
思考題
第四講 抗原提呈的魔力
MHC Ⅰ型分子
MHC Ⅱ型分子
MHC Ⅰ型分子的抗原提呈
MHC Ⅱ型分子的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細胞
激活的樹突細胞
旅行中的樹突細胞
激活的巨噬細胞
激活的B細胞
非典型MHC分子和脂質的提呈
MHC Ⅰ型分子提呈的邏輯
MHC Ⅱ型分子提呈的邏輯
MHC蛋白質和器官移植
總結
總結圖
思考題
第五講 T細胞的激活
T細胞受體
傳統T細胞
非傳統T細胞
T細胞受體怎樣轉導信號
CD4和CD8共受體
共刺激
Th細胞激活的延時照片
殺傷細胞如何被激活
思考題
第六講 工作中的T細胞
樹突細胞作為免疫系統團隊的“教練”
Th1型Th細胞
Th2型Th細胞
Th17型Th細胞
Th0型Th細胞
Th細胞輪廓的鎖定
小結
遲發型超敏反應
CTLs如何殺戮
結語
總結圖
思考題
第七講 二級淋巴器官和淋巴細胞的轉運
淋巴濾泡
高內皮小靜脈
二級淋巴器官之旅
淋巴結的結構
淋巴結是激活的中心
淋巴結的舞蹈藝術
派爾集合淋巴結
脾
二級淋巴器官的邏輯
淋巴細胞的運輸
母親為什么親吻她們的嬰兒
思考題
第八講 抑制免疫系統
避免過度反應
減弱免疫反應
鈍化系統
生命是短暫的
精疲力竭
思考題
第九講 耐受誘導和MHC限制
胸腺
MHC限制
MHC限制的邏輯
自身耐受測試
畢業
MHC限制和耐受誘導之謎
由漠視引起的耐受
二級淋巴器官中的耐受誘導
外周耐受
激活誘導的死亡引起的耐受
B細胞耐受
生發中心內B細胞耐受的維持
總結圖
思考題
第十講 免疫記憶
固有記憶
適應性記憶
B細胞的記憶
T細胞的記憶
記憶細胞的特性
比較B細胞、T細胞的記憶
如何維持B細胞和T細胞的記憶
固有記憶對戰適應性記憶
思考題
第十一講 疫苗
生成記憶型Th細胞和B細胞
生成記憶型殺傷細胞
疫苗開發的策略
非感染性疫苗
減毒疫苗
載體疫苗
會有艾滋病疫苗嗎?
思考題
第十二講 免疫系統的故障
一種正常免疫應答導致的病理情況
免疫調節缺陷導致的疾病
為什么有些人有過敏癥?
遺傳
過敏癥的治療
自身免疫疾病
分子的擬態
炎癥和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病例
思考題
第十三講 免疫缺陷
遺傳缺失導致免疫缺陷
艾滋病
HIV-1感染
HIV-1對戰免疫系統
帶著艾滋病生活
思考題
第十四講 癌癥和免疫系統
癌癥是一種調控系統的問題
癌細胞的分類
癌癥的免疫監視
細胞毒性T細胞和自發性腫瘤
細胞毒性T細胞和癌變的血細胞
細胞毒性T細胞和病毒相關性腫瘤
巨噬細胞和NK細胞介導的免疫監視
接種疫苗來預防病毒相關性癌癥
思考題
第十五講 免疫系統的評論
我們被攻擊了!
評論免疫防御
免疫系統的弱點
糟糕的設計?
中英文術語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