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讓我們再次將時間扭曲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區別只是一個頑固的、持續的幻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在大學里,我主修心理學,輔修齊柏林飛艇樂隊(Led Zeppelin)的音樂。或者,反過來說也可以。
20 世紀70 年代中期,我是位于厄巴納香檳地區的伊利諾伊大學的一名本科生。當不在心理學系的研究室工作時,我就把時間花在學生自建的調頻電臺WPGU上,在那里擔任夜間打碟師。打碟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尤其是在前數字黑膠唱片時代。這是一門需要直覺和專業的藝術。我在直播中出現過一些小失誤,后來才在電臺那間有窗戶的隔音小屋里感到放松。為了恰到好處地播放一首新歌曲,你必須將它的節奏甚至樂調與那些淡出的曲子相匹配。就像兩個一進一出的人在門道相遇,兩首歌會有幾秒鐘的重疊,這就創造出了一種令人愉悅的連續感。我最喜歡齊柏林飛艇樂隊的一點是,它的歌曲經常有奇怪且持續很久的尾聲,能使我在設計過渡時更具創造力。當《漫步》在羅伯特·普蘭特(Robert Plant)越來越輕柔的我的寶貝,我的寶貝,我的寶貝……聲中散去,我會開始播放大門樂隊的《風雨中的騎士》開頭的雷雨聲。
作為一個來自中西部的年輕人,我剛開始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我被心理學所吸引,原因是它會在未來給我解釋:人類為什么做他們所做的事,包括好事和壞事;我們意識中的哪些成分決定了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最吸引人的是,我們如何使用深度的知識來重塑自我和我們所處的世界。相反,我對音樂如此著迷的原因是它無法解釋。為什么我會喜歡那些樂隊?為什么一些歌曲令我手臂上的汗毛直立,或使我不由自主地跳動,而其他音樂激起的是絕對的冷漠?為什么音樂對我的情感具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它對某個我所不理解的、隱藏的自我說話,而那個自我顯然是存在且重要的。1978 年,我到安娜堡市的密歇根大學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我的導師羅伯特·扎榮茨(Robert Zajonc)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舉起兩張印著現代藝術繪畫的博物館明信片,問我更喜歡哪一張。他可能展示了四五組圖畫,每次我都立即知道自己更喜歡哪一張,但對于做出選擇的原因,我總是毫無頭緒。
面對我的苦惱,鮑勃微笑著點頭。很準確。他說。
心理學家開始意識到,有隱藏的、潛在的機制在引導甚至創造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但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它們是什么以及它們如何運作。換句話說,決定我們是誰的一個重要因素,仍然沒有解釋,然而它是我們的經驗的一個重要來源。
大約在同一時期,20 世紀70 年代末,一個名為米歇爾·加扎尼扎(Michael Gazzaniga)的人駕駛26 英尺(約8 米)的GMC房車環游新英格蘭。加扎尼扎是現代神經科學的創始人之一,他進行這次公路旅行并不只是為了取樂。他旅行的目的是拜訪裂腦病人他們的胼胝體,即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纖維帶被切斷,以減少癲癇發作。加扎尼扎希望了解關于大腦不同區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新知識。他讓病人進入他的房車,并讓病人坐在一個顯示屏前,
顯示屏上會顯示一些針對病人大腦右半球的刺激和另一些針對左半球的信息。通常,病人意識不到呈現給他們大腦右半球的是什么,
只能意識到那些呈現給左半球的信息。在一些研究中,研究者會針對大腦右半球呈現的視覺命令進行研究。例如,如果病人的大腦右半球呈現行走的命令,病人會立即把電腦旁的椅子向后推,起身離開測試房間,這時問他去哪里,他會說去我家拿一瓶蘇打水
這樣的話。這個解釋聽起來合情合理但卻完全錯誤。病人能如此快速且輕易地詮釋他們的非有意識意圖或自發的行為并給出合理的解釋,這讓加扎尼扎感到震驚。
加扎尼扎從他的實驗中總結出的突破性見解是,驅動我們日常的、時刻不停的行為沖動,產生于我們意識不到的大腦過程,雖然我們能快速地理解它們。我們都能感覺到意志的主觀體驗,但這種感覺不是我們會以某種方式行動的確鑿證據。我們可能在不情愿的情況下被誘惑著去做某些活動。正如20 世紀50 年代,威爾德·彭菲爾德(Wilder Penfield)博士在蒙特利爾麥克吉爾大學,在腦外科病人身上展示的那樣。
他刺激病人運動皮層的某一區域,病人的手臂會運動。接下來,
他會提醒病人,告訴病人手臂會運動。病人試圖阻止自己左臂的運動,但它仍然運動了。意識當然不是手臂運動的必要條件,意識甚至不能阻止運動發生。加扎尼扎認為:事后,有意識的思維對于我們在無意識中做出的行為是有意義的,它能創造一個關于我們所作所為及其原因的積極的、貌似有理的說法。顯然,這些事后的結論不一定是準確的。加扎尼扎的洞見將德爾菲神諭認識你自己置于嶄新的奪目光芒之下,并且對自由意志的概念提出了新問題。
在任意一天中,我們的所說、所感和所做,有多少是受潛意識控制的?更重要的是,又有多少是不受潛意識控制的?最為關鍵的是,
如果我們理解潛意識是如何工作的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為什么做自己所做的事情能最終從根本上認識自己嗎?洞察我們隱藏的驅動程序,能不能揭示不同的思維、感受和行動模式?這對我們的人生意味著什么?
本書考察了這些問題,也考察了許多其他復雜和緊迫的問題。盡管如此,一開始,我們仍需要看一看為什么人類經驗以此種方式運作。一旦我們掌握了理解心理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活動如何互相作用的正確框架,新的機會就向我們敞開了。我們能夠學習如何治愈創傷、打破習慣、超越偏見、重建關系、開發潛能。對此,再引用兩首齊柏林飛艇樂隊的歌曲,當轉化的可能性不再存在于《遠山深處》(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它們就開始《在光下》(In the
Light)
出現。
我們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事
我的姐夫皮特是一位火箭科學家,千真萬確,他和我一起在小鎮尚佩恩長大。后來,他、我姐姐和我都在伊利諾伊大學讀本科。當我到密歇根大學繼續研究生學業時,他參加了海軍,成為一名天線引導導彈系統專家。他非常聰明。
在20 世紀80 年代,我曾在紐約大學教過幾年書。在那一時期,
我每年都會回到我們在密歇根州利勒諾縣(人們稱之為密歇根州的小指)的小木屋,和家人共度幾周時間。在冬天,這一地區被大雪覆蓋,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嚴寒冷峻之色。然而,到了夏天,這里的湖泊波光粼粼,湖水呈現出加勒比藍的顏色,孩子們歡快地在沙丘上翻滾,在映照著濃綠樹林的夕陽下,人們在燒烤、煮魚。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親買了這間沒有暖氣的小屋。在許多特別的歲月里,
我們在那里度過整個夏天。
有一天,湖面很平靜,只有寂靜的、感覺不到的風偶爾吹起漣漪。這是最棒的休息,遠離了嘈雜的紐約,我要在這里度過一年中另外五十周的時間。姐夫和我都起得早,所以我們坐在看得見風景的客廳喝咖啡,讓早晨的陽光灑進來。
跟我說一說你們實驗室里最新和最偉大的發現吧。他說。
我跟他解釋,我們是如何發現有意識的覺知和意圖并不總是我們對周圍世界產生反應的原因。例如,有一個雞尾酒會效應。我說,你在參加一個派對,突然聽到有人在房間的另一頭說你的名字。在她說出你的名字之前,你沒聽見她說任何話,甚至不知道她在參加聚會。在所有噪音中,你過濾掉了所有信息,只剩下跟你說話的那個人的聲音。然而,你的名字仍然能夠通過過濾器。為什么是你的名字而不是別的?這是我們做的第一項研究。這個研究顯示,我們會自動處理我們的名字和其他關于自我概念的重要信息,甚至在沒有意識到它的情況下。
姐夫茫然地看著我。我想我說得還不夠清楚,于是我繼續說下去。我解釋了我們對他人的看法例如我們的第一印象在什么情況下可能會無意識地受到影響,甚至被我們在見面之前的經驗所操縱。我在實驗室的實驗中目睹了此類現象,它們令人吃驚。基本上,我說,我們不斷發現,我們對心理運作的大部分情況是無知的,
它們以我們完全意識不到的方式塑造了我們的經驗和行為。但令人興奮的是,通過我們的實驗,我們開始發現這些無意識的機制,看到
我們意識中這些看不見的模式。
這時,皮特打斷了我,他搖著頭。那不可能,約翰。他脫口而出,我不記得哪一次我曾在無意識中受到影響!
沒錯,我想,這就是全部的重點。不是嗎?你什么也記不住,因為你一開始就從未意識到。
我的火箭科學家姐夫無法動搖他基于畢生的個人經驗的強大信念他做的每件事都是他有意識選擇的產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根據定義,我們的經驗只限于我們所知道的事物。而且,要接受這種可能性,是有點兒詭異甚至讓人有點兒害怕的:我們并不像意識引導我們相信的那樣,牢牢地控制著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要接受我們的人生之船除了由意識船長掌舵,還受其他力量的掌控是很難的。
要真正理解每天的每時每刻無意識地影響我們內在的運作方式,
我們必須承認,在任一特定時刻,我們意識到的內容和同一時刻在我們意識中發生的其他內容之間有一個巨大的裂縫。在我們意識到的內容之外,還有那么多事情在發生。這就像物理學中的電磁波長圖表,從最低到最高我們只能看到其中一小段波長,并稱其為可見光譜。但這不意味著其他波長不存在只是我們看不見它們: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X射線,等等。雖然肉眼看不到那些有能量的不可見波長,但我們現在能用儀器和技術發現它們并測量其效果。這與我們看不見的心理過程是一樣的:我們可能沒有直接意識到它們,但現在科學能夠發現它們,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去看到那些隱藏的內容并發現它們,如此一來,我們就獲得了一雙新的眼睛。它也可能正是一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自己需要的驗光鏡。(看看我錯過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你不必成為一個火箭科學家就能使用它。
三個時區
直到最近,科學仍然不可能系統地、嚴格地測試無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科學家只有理論的和對臨床病人的案例研究,以及零散的實驗證據。這自然引發了一場持久的爭論。思想有無意識的部分,心理過程在我們的覺知之外運作,這樣的觀點早在弗洛伊德之前就存在。例如,達爾文在其1859 年的代表作《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中重復提到這個觀點,以此說明當時的農夫和飼養員無意識地運用自然選擇的原則種植大穗玉米,飼養更肥的牛和羊毛更稠密的羊。他的意思是,農夫和飼養員并不知道他們的做法生效的原因或背后潛在的機制他們尤其意識不到自然選擇機制對于超自然力量創造世界(包括所有動植物)的宗教信仰的重大意義。19 世紀晚期,愛德華·馮·哈特曼(Eduard von Hartmann)出版了一本名為《無意識的哲學》(Philosophy of the Unconscious)的書。這本書充斥著對心理活動及其內在運作模式的猜測,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講出來,沒有數據,甚至缺乏邏輯和常識。但這本書很受歡迎,到1884年已經再版九次。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現代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很厭惡馮·哈特曼對于心理的無意識領域完全不科學的論述,以致引發了著名的事件:他取消了對無意識這一奇思怪想的領域的研究。然而20 年后,當第一次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見面并聽了弗洛伊德對夢的意義所做的演講后,詹姆斯對針對無意識思想的治療方法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對弗洛伊德說:你的工作是心理學的未來。詹姆斯贊賞弗洛伊德的努力:不再紙上談兵,而是做細致的臨床觀察,對消除病人的痛苦和癥狀實行干預措施。
然而,就在這兩位心理學泰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會面幾年后,當時的科研機構對意識的研究產生了地震般的反應。在心理學研究中,研究參與人員把對內在體驗有意識的報告稱為內省法
(introspection)。這些報告不被視作可靠的證據來源,因為即使同一個人面對同一個情境,在不同的時間也會報告不一樣的內容。(事實上,
本書的主題之一就是,人類對意識如何運作缺乏準確的內省方法和知識而當時科學家的研究卻依賴于參與者能夠準確地報告他們的意識是如何運作的。)1913 年,約翰·B.華生(John B. Watson)在他的著名演講中說,科學心理學應該徹底排除對思想和有意識經驗的研究。其結果是災難性的。亞瑟·庫斯勒(Arthur Koestler)1967 年在《機器中的幽靈》(The Ghost in the Machine)一書中對行為主義做了強烈批判,他寫道:華生和行為主義者犯下一個巨大的邏輯錯誤,導致在接下來的50 年里對意識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研究被科學心理學排除在外。正如庫斯勒所觀察到的那樣,在這一時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領域的科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華生創立的占統治地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學派強烈主張我們完全是周圍環境的產物,我們的所看、所聽和所觸以及其他少量因素決定了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就像能學會壓動鎖閂以獲取食物的老鼠那樣度過一生,意識是一種幻覺、一種附帶的現象,對我們來說可能顯得真實,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起作用。當然,這種極端的觀點是錯誤的。在20 世紀60 年代,一種新的理論范式認知心理學開始流行起來。認知心理學家試圖打破這個觀點:我們與老練的實驗鼠并沒有什么不同。他們認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確實很重要。雖然認知心理學家將自由意志歸還給了我們,然而,在與強大的、根深蒂固的行為主義權威的艱難斗爭中,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主張我們的行為幾乎總是處于有意圖和有意識的控制下,幾乎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這種不同的極端立場也是錯誤的。真相存在于這兩極之間,而且,只有當我們將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存在條件考慮在內的時候才能理解真相,那就是時間。
本書的首要前提是:意識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它是整個宇宙的真相同時存在于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的有意識經驗是這三部分的總和,它們在一個人的大腦中互相作用。然而,是什么構成了意識中共存的時間區域,并不像看起來的那么簡單。或者說,識別某一層面很容易,但識別其他層面卻并不容易。
沒有隱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之中。在任一時刻,我們都能主動從大腦巨大的檔案庫中提取記憶,并且其中的一些記憶仍然生動非凡。記憶偶爾也會來找我們,我們被某些情景所觸動,過去突然呈現,就好像電影屏幕在意識之眼前面展開。如果我們花時間反思或者找一個有好奇心的搭檔,或者去接受治療就能發現過去是如何塑造我們現在的思想和行動的。同時,我們仍然對永不間斷的現在景色、氣味、味道、聲音、手感保持覺知。我們的大腦經過進化,使我們能夠有效地對周圍發生的事情做出反應,正如它們在過去曾經發生過那樣。所以,為了在這個我們無法控制的變化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行為決策,我們投入了大量的神經資源。億萬年的進化將我們兩耳之間的灰質塑造成一個復雜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指揮中心。想想看:人腦重量平均占人體總重量的2%,
但卻消耗了人類清醒狀態下耗能量的20%。(現在思考了這個問題,
你可能想去搞點兒吃的。)
然而,想象中的未來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積極追求雄心、欲望和成就獲得晉升、夢想中的假期,為家人建立一個家。我們意識中上演的這些想法像過去和現在一樣,清晰可見。它們為什么會存在?因為它們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
有意識的覺知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有意義的經驗食糧,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這三個時區里,意識內發生的事情要比當下可見的內容多得多。我們也擁有一個隱藏的過去、一個隱藏的現在和一個隱藏的未來,它們都在我們未曾意識到的情況下影響著我們。
人體機體經由進化,形成了維持生命并繼續繁殖的任務。其他的一切宗教、文明、20 世紀70 年代的前衛搖滾都是后來出現的。人類物種生存的艱難經歷構成了我們隱藏的過去,賦予了我們直到今天還在堅持使用的自動方案,盡管我們對產生這些特性的漫長的歷史沒有天生的個人化記憶。舉例來說,如果一輛公共汽車向你開過來,你知道要跳到一邊,但你不必命令神經系統開始釋放腎上腺素,它就會幫助你這樣做。類似的,如果你喜歡的人傾身吻你,你知道該如何接受那個吻。半個世紀前,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指出,如果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做每件事,我們將永遠無法在早上起床。(通常這已經足夠困難了。)如果你不得不費力地決定移動哪塊肌肉,并且還要按照正確的順序,你會不知所措的。在每一天的雜亂喧囂中,我們沒有時間仔細考慮每一刻的最佳反應,所以在無意識中運作的經過進化的過去提供了一個流水線系統,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然而,正如我們馬上要探索的那樣,它也在以其他重要的、不那么明顯的方式引導我們的行為例如,在約會和移民政策這類事務中。
現在在意識中的存在方式也包括比我們在上下班途中、和家人共度時光時,或是盯著智能手機時(有時我們同時做這三件事,盡管我不建議這樣做)有意識地感知到的東西多得多的內容。我和同事們多年來的研究表明,存在一個隱藏的現在,它幾乎影響著我們做的每件事:在超市購物時我們買什么東西(以及買多少),當結識陌生人時我們的面部表情和手勢,我們在考試和求職面試中的表現,等等。盡管看起來不是這樣,但我們在這些情況下的想法和行動并不完全受意識控制。在任一特定時刻,當時在意識中運作的隱蔽力量決定了我們購買不同的產品(或不同數量的產品),用不同的方式與人互動,
發揮出不同的水平。我們也擁有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眨眼之間》(Blink)中寫到的可信任的預感、本能和直覺反應。當前意識的可塑性意味著眨眼之間的反應事實上比我們許多人想得更容易出錯。然而,通過學習它們在我們的大腦中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可以增強我們認識好、壞直覺的能力。
還有隱藏的未來。我們有希望、夢想和目標,它們決定我們思想和生活的方向;我們也有對未來的恐懼、焦慮和擔憂,有時我們無法從腦海中驅除它們。這些穿過神經通路的觀念在我們身上產生顯著的、看不見的影響。例如,一個著名的實驗表明,當女性被鼓勵去考慮找一名配偶安定下來時,她們對防曬護理和減肥藥(增加外表吸引力的方法)的反對程度會降低。為什么?因為我們無意識地戴著目標的有色眼鏡看世界。當我們的意識無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為了找到一名伴侶而變得更有吸引力時,防曬護理和減肥藥突然間變成了較好的選擇。這種看不見的未來也影響著我們喜歡誰和不喜歡誰。如果你關注事業,你會對和你的職業目標相關的人有更強的情感聯結。相反,如果你更關心獲得樂趣,那么吸引你的會是不同類型的人。換句話說,朋友還有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經常是我們的潛意識目標和隱藏未來的一種功能。考察欲望是如何在暗地里影響我們的生活的,能使我們更好地規劃真正的優先事項和價值觀。
過去。現在。未來。意識同時存在于所有時區,既有隱藏的運作,也有可見的運作。這是一種多維的時間扭曲,即使我們感受到的是流暢的、線性的體驗。我們中沒有人曾經只活在當下,甚至連最熟練的冥想實踐者也不曾只活在當下。而且,我們也并不想這樣。
本質上,意識的運作很像我在20 世紀70 年代打碟時使用的立體聲音響設備,只是它的層次更復雜,聲音混合器的輸入更活躍。就好像總是有三首歌同時播放:主歌(現在)的聲音最大讓我們假設它是《心碎的人》,因為這是齊柏林飛艇樂隊最拿手的曲目另外兩首(過去和未來)不斷地淡入和淡出,悄悄地改變著整體的聲音。
本書的目的是讓你進入你意識中的打碟臺,這樣你就能更清楚地聽到真正上演的聲音,并開始自己控制音樂的播放。
引
言:讓我們再次將時間扭曲
Part01
隱藏的過去
第1章
過去一直在呈現
人類不是一塊白板,或一片空白。我們有兩種基本的、首要的驅動力,它們微妙地、無意識地影響我們的所想、所做:生存的需求和繁殖的需求。然而,在現代生活中,這些遠古的被遺忘的內趨力,或曰意識的效應,經常在我們的知識范圍以外運作,它們能讓我們無視引起我們的感受和行為的真實原因。通過撥開層層仍在影響我們的隱藏的過去,揭示生存和繁殖動機一直在意識中運作的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現在。
第2章
一些必須的裝配
我們可能對生命早期的幾年沒有記憶,但這并不意味那時我們身上沒有發生重要的事情。相反,在這段時期發生的許多事情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假設、我們對其他人的感受,以及我們對自己的自信。
第3章
啟動時刻
我們在這個年幼的年齡并不知道,我們的思維、感受和行為方式并不具備唯一的可能性。我們根本想不到,對我們來說,這一切可能很輕易就換個樣子。如果我們出生在另一個國家,接受與我們現在不同的價值觀和信仰,那么我們完全可能成為另一個人。
第4章
生活在延續
在任何給定的時刻,在意識中活躍并發揮影響的,不只是當下正在進行的內容。最近經歷的殘余內容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我們認為在新的情境下影響我們的是當前面對的內容,是我們的有意識覺知經由感官可以觸及的內容。但是,比起我們意識到的內容,有更多的事情在幕后進行。
Part02
隱藏的現在
第5章
我該留下還是離開?
好或壞,留下或離開,是動物面對這個世界的原始反應。億萬年的進化使留下或離開成為人類大腦對外部情況最快和最基本的心理反應。這個初始反應為其后的一切事物都染上顏色:好或壞,
留下或離開,喜歡或厭惡,接近或回避。我們走一條路而不走另一條路。揭示這個機制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讓我們立即轉向一個方向而不是另一個,會讓我們更加明白我們為什么做我們所做的事情。有時候,復雜的核心是簡單。
第6章
何時可以信任你的直覺?
一個特定的想法越容易出現在意識中,越不需要付出努力去設想,我們越相信它的正確性,
越少質疑它的真實性。我們天生就信任我們的感覺,不去質疑它們;
相反,不信任自己的感覺并質疑它們是精神錯亂的表現,那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
第7章
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做的
每個人類的意識都像一面鏡子,它激發潛在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反映了我們自身所在的情景和環境一杯水說喝下我,花壇說接近我,床說睡在我上面,博物館說欣賞我。我們都是這樣被編程的,對這些外部刺激的反應不亞于萊爾米特的病人。在你意識到以前,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做的。
Part03 隱藏的未來
第8章
小心你渴望的事物
當我們追求個人欲望和對未來的目標時,我們可能會被它們改變經常是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因此,是無意識地。它能讓我們比在通常情況下對外界影響甚至對閾下廣告更加開放,能讓我們以后來會覺得愚蠢和浪費的方式把錢花掉,能讓我們喜歡上我們從前并不喜歡的人,也能讓我們對朋友的喜歡程度不如往常。這全部都是因為這些變化能幫助我們接近自己正在追求的目標。我們當前的目標改變了我們我們的思想、心靈和價值觀。但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變化已經發生。這就是我們必須小心自己的愿望的原因。
第9章
無意識從不睡覺
我們無意識地為幕后的重要目標而努力:利用白天有意識思維沒有被某些任務占據的停工時間,還有晚上睡著的時候;無意識永遠像哨兵一樣保持警惕,關注與目標相關的信息,并注意那些我們可能會錯過、卻對目標有幫助的事件和對象,并努力尋找那些我們很難用有意識思維想出來的答案。
第10章
你能控制意識
在我們不希望無意識的影響發生時控制它們,在這些無意識過程對你的利益有幫助時運用它們。你可以用有意識和有意圖的過程來對抗或控制不希望發生的無意識影響,你也可以在常見的有意識方法不足以完成任務時運用無意識的機制來幫助自己。
結
論:你是打碟師
致謝
注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