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城市、景觀或建筑營造活動已無法互相切割,作為單一學科的它們已主動或被動地融合在其他學科之中。傳統的學科分工和工作界面凝聚成為一個環境或一個連續不間斷的場地及地表的概念。作者圍繞交互城市主義的命題,呈現城市、景觀、建筑等多方向跨學科的思考和實踐。精選的案例配以翔實的圖文介紹為建筑師和設計師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參考。
劉廷杰
獨立建筑學者
Cobblestone Design Canada 創始合伙人
設計總監
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專業建筑碩士
加拿大皇家建筑學會會員
中國建筑學會會員
中國注冊建筑師、高級建筑師
25 年以上年中國、加拿大兩地實踐經驗
獨著《城市建筑主義 建筑城市主義》(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9),
參編《中國產業園研究及規劃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1),論文
和作品曾發表在《建筑學報》《時代建筑》《設計新潮》《Warehouse》
《建筑細部》《景觀設計》《建筑藝術》《華建筑》《建筑技藝》等專業雜
志以及《中國創新 90 住宅設計競賽獲獎方案圖集》《建筑中國 2005》
《建筑中國 2008》《建筑中國 2012》《建筑中國 2015》《建筑 2011》
《建筑 2012》《建筑中國年鑒 20082009》《建筑中國年鑒 2009
2010》《08 中國建筑設計競賽集成》《2010 當代建筑師》《中國建筑
藝術雙年展特刊 2011》《解讀安亭新鎮》等書籍中。作品曾多次獲得中
國建筑學會、上海建筑學會、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頒發的獎項。
互城市主義 06
INTERACTIVE URBANISM
從邊緣城市到明智發展 20
FROMEDGE CITYTOSMART GROWTH
掙扎 , 傳統工業園區的復興之路 28
STRIKING,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LY INDUSTRIAL PARK
城市建筑主義 建筑城市主義 46
URBAN ARCHITECTURISM ARCHITECTURAL URBANISM
美國的郊區城市化和中國的城市化 50
SUBURBANIZATION IN U.S. & URBANIZATION IN CHINA
建少喻多,當代玻璃建筑及妹島和世 54
BUILDING MORE WITH LESS,CONTEMPORARY GLASS ARCHITECTURE & KAZUYO SEJIMA
后現代的商業空間 62
THE SHOPPING SPACE 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邊界項目 2015 70
BOUNDARY PROJECT 2015
再生 2000-2015 72
REBORN 2000-2015
被消減的曲面 75
CUT SURFACE
馬駒橋物流綜合用保稅商城及桃浦 E4 地塊 76
MAJUQIAO FREE TRADE MALL & TAOPU E4 AREA
當代建筑形式語言的肌理 78
FABRIC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FORM LANGUAGE
圖像式場景 84
PICTORIAL SCENARIO
對比和調和面向交流的空間 94
CONTRAST AND HARMORY SPACE FOR COMMUNICATION
中國建筑師職業化過程中的兩難境地 110
THE DILEMMA IN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S PROFESSIONALIZATION, CHINA
后埃里克森時代的當代加拿大建筑 116
THE POST-ARTHUR ERICKSON ERA TOPOGRAPHY OF
CONTEMPORARY CANADIAN ARCHITECTURE
走向觀景 135
TOWARDS "OBSERVING" A LANDSCAPE
足征市隱、猶勝巢居 169
STEPPING INTO HIDDING PLACES OF CITIES IS BETTER THAN HIDDEN INTO NEST OF FORESTS
兩個公園:京郊景觀城市主義研究 180
TWO PARKS: APPROACHES OF LANDSCAPE URBANISM IN THE CITY EDGE, BEIJING
中國山水文化下的繪畫和風景 188
PAINTING AND LANDSCAPE OF CHINESE SHANSHUI CULTURE
跋語 202
POS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