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年輕人,既可傾心投入,又能抽身而退。
公司與社會,職業與生活,工作與感情,
他們在矛盾中成長,又在割裂后重生。
陳墨只聽說, 她攢足了資歷以后, 在某一個時刻, 有人會來告訴她, 你在, 或者不在那條通往合伙人的路上。合伙人這個律所之中的*職位,固然美好,然相距甚遠,如海市蜃樓。在攢夠資歷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運氣到達山巔。
對程皎皎來說,咨詢工作兩三年就要上一個臺階,否則就要直接走人。雖然有盼頭,但也如履薄冰,旦夕禍福,始終有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不知哪天就要掉下來。
混跡職場日久,兩人早已練就一身刀槍不入,寵辱不驚的本領。
對待感情,也漸漸變得云淡風輕,去留隨意。
*終,人都會從三萬英尺降落人間的。
序言:時而飛升三萬英尺,時而落入一地雞毛,這就是職場,這就是生活(標題)
01
十八周歲的時候,我們面臨了人生第一次關于職業的選擇高考填志愿。聽見父母在深夜里討論,也并沒說出個所以然。我以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心情,在那本招生簡章上,選定了看起來百搭的經濟學。七年本科與碩士后,我又以實在不想再讀了,大家說什么公司好我也申一申吧的心情找工作;拿到 offer 后對七大姑八大姨進行了一番麥肯錫真不是麥當勞也不是肯德基的解釋,誤打誤撞地進了咨詢這一行。
在本世紀初,互聯網還算奢侈品,沒有百度、沒有知乎、沒有那么多實習機會與職場咨訊。我們的父母與師長輩,來自知識青年返城后念業余大學自修、大學畢業國家包分配、錯過高等教育、下海或者下崗后一番闖蕩的時代,并沒有職業生涯這么一說。
在這樣無知無畏的背景下,一句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忽悠了多少人去學生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又鼓舞了多少人去念國際貿易,上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又有多少人殺進了碼農的軌道……
我們一旦選擇了,大多會順著軌道一直向前,即使脫軌而出,也多少帶著一點慣性。那時候,我們并不知道,每一個職業意味著什么。我們并不知道,它會如此深刻地影響我們當時與多年以后賺多少錢、住在哪兒、每天工作多久(and 睡多久);我們抱著改變世界或者財富自由的理想,在每個珍貴的白天做什么,在實驗室里解剖小白鼠、對著電腦打字、還是跟一堆無關的人磨破嘴皮子;我們如何說話、如何做事、如何思考、如何判斷是非對錯;我們遇到誰、愛上誰、有多少時光戀愛、在什么年紀結婚生育、還有沒有心情在陽光午后閑看小說……
所以,《三萬英尺》是一個職場的故事,雙女主、N 多男主的小說(聽起來很帶勁兒吧)。陳墨,律師;程皎皎,咨詢師。她們相似,同畢業于海淀那所學校,如今同在國貿地區所謂金字塔尖的
professional firm出沒。職場數年,陳墨與程皎皎已經告別了菜鳥的一臉懵逼,前路卻也并非一世無虞,人生似乎還有很多閃閃發光的可能性,但恐怕其他的可能性也太多。
十八歲填高考志愿時,憧憬與茫然,兩種情緒不知孰輕孰重。
驀然回首,已是半生。
閱讀《三萬英尺》,就當,是時候復盤來時路了吧。
02
讓我試試,不劇透地說下,《三萬英尺》多么好看。
我忘不了在大學宿舍里初讀安妮寶貝的心情,室友下載打印在潔白稿紙上遞給我,南方仲夏潮濕的夜晚,指尖和心里漫著微涼的氣氛。所以,我一直喜歡安妮,每本都讀。
但是,我特別煩安妮筆下那些穿藍白襯衣的干凈男子,號稱都是木訥而成功的專業人士,以《二三事》里的律師沿見為典型。親,真的律師根本不是醬紫的好么?在暗流洶涌的律所,沒法又木訥又干凈又成功好么?此后電視劇里的霸道總裁、白領金領們也是沒法看,CCTV 雖然與國貿一二三座僅隔東三環相望,卻是過不去的河。
所以,謝天謝地,阿彌陀佛,馬曳給我們寫了一個真的職場,那些精致的燒腦與精致的茍且。還是律師與咨詢的兩種職場,很過癮。
比起《此岸》,陳墨與程皎皎,已經升級打怪有年。有挫折,更有進退皆宜的控制;有吃虧,也有智慧轉念明白其中利害;有渴望,也能克制地等待未來徐徐展開。所以,兩邊的故事演繹與內心輾轉,更有玩味的余地,可供解析,亦可供解頤。
《三萬英尺》另有一種結構之美。陳墨與程皎皎、律師與咨詢、職場與情場。平行的職業生涯,公司政治、神經客戶、專業挑戰與日常chaotic;平行的感情選擇,暗戀失戀熱戀眷戀。兩條主線都是職場與情場故事交融,彼此對稱而相互推動,豐富而收斂。我覺得馬曳對小說的掌控力,比《此岸》又進一步。
然而最不能言說的好處,是文字蘊藉幽默,有豆麥蘊藻之清新,與藍山咖啡之余味。這個,還請大家自己領略吧。
03
一個月前,馬曳來北京,我們在中關村南京大牌檔坐下。小桌挨著小桌,桌上小碟挨著小碟,有一種滿滿當當的喜慶感。
本來想在北京多呆幾天,但是老公要出差,后天得趕回去看著小朋友……馬曳熟練地挑出一顆螺螄肉,從齒縫里擠出一句。
但這并沒有減少我們的吃興。我倆點了,金陵烤鴨、古法糖芋苗、酒釀元宵、炒螺螄、河蚌豆腐湯、桂花拉糕、蘿卜端子、鴨血粉絲煲、鴨油燒麥、云斗煮干絲……并且,全吃完了。
那個晚上,我是極其愉快的。聊完,馬曳披著在北京早春夜晚里嫌涼的薄薄大衣,搖曳生姿地上了滴滴專車;我打著飽嗝,頂著寒風,騎一輛共享單車回家去了。
十多年前初入職場的我們,大約想象不到現在的生活依然如此一地雞毛房價、霧霾、家里的熊孩子、眼前依然曲折的職場之路,即使這樣一個晚上,也要從牙縫里擠出來……但十多年后,還能和覺得有趣的女友坐下聊聊文字、聊聊這一地雞毛,互相打點雞血,我也是覺得心滿意足,可以稱之為春風沉醉的夜晚。
《三萬英尺》要在奴隸社會開始連載了,馬曳同學讓我給寫個預告。我一直在她自己的公號追文,喜歡,時常在遲更的時候留言催稿。同時,也沖著這是難得的好飯友(就是不嫌菜點得多,還能跟我一直吃到底),答應了。
04
這活兒不好干。
在豆瓣有個恨腰封小組,深得我心。
那些咋咋呼呼的腰封文字,約等于公號的標題,讓我偶爾坐飛機沒帶書,在機場臨時進書店就恨不能吐血。
郭敬明傾情推薦!楊冪的枕邊書!
震驚!村上春樹拿不到諾貝爾獎的秘密!
古有三千弟子、今有北大才子,封閉的心靈豁然開朗!
(就差不買不是中國人了)
但是想必是有用的吧……所以我給《三萬英尺》也草擬了以下標題與摘要:
奴隸社會熱文《此岸》作者又出新作! 萬眾矚目的職場女性小說!
北大中文系才女、哈佛法學院博士,傾情演繹兩家頂級外企、兩個北大學霸、兩場三角戀愛!
深度揭秘麥肯錫職場生存法則!外資律所重重內幕大曝光!
大家都在看,北京百萬年薪女神過得是什么樣的生活!
……
哈哈哈哈。
為了避免被馬曳劈死,保存這個飯友,這條路我還是放棄了吧。
多年以后的陳墨與程皎皎,生活中的每一個陳墨與程皎皎,我都不敢指望,有一天她們的生活中雞毛褪去,清新爽潔。
我只能說,但愿多年以后的陳墨與程皎皎,生活中的每一個陳墨與程皎皎,都尚有一點閑暇與心情,過一個春風沉醉的務虛的夜晚,或是清晨一地雞毛尚未揚起時,翻一翻《三萬英尺》這樣的小說。
這樣也許就好。
Autumn (前麥肯錫資深咨詢師、熱門職場博主)
馬曳
現居香港,紐約州執業律師 。北京大學畢業后赴美深造,獲得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Juris Doctor)學位。已出版作品有《此岸》。
楔子
第一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
第二章 相見不如懷念
第三章 Fifty Shades of Blue
第四章 原來你也在這里
第五章 繁花
第六章 淺草才能沒馬蹄
第七章 理想國
第八章 朝花夕拾
第九章 二十四橋明月夜
第十章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第十一章 此恨不關風與月
第十二章 暗涌
第十三章 月亮和六便士
第十四章 牡丹亭外
第十五章 哀慟有時, 跳舞有時
第十六章 犬儒主義
第十七章 午夜前的十分鐘
第十八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
第十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第二十章 三萬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