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實驗指導書/21世紀高等學校本科計算機專業系列實用教材》共安排17個實驗,通過上機練習,使讀者能很好地掌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的基本操作,進一步理解教材中各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掌握Visual Basic應用程序開發的一般步驟,了解程序設計中的常用算法,提高程序分析、程序設計和調試程序的能力。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實驗指導書/21世紀高等學校本科計算機專業系列實用教材》可供大專院校的師生閱讀,也可供各類計算機培訓班學員作教學參考書,還適用于相關內容的各類計算機等級考試。
21世紀是“信息”主導的世紀,是崇尚“創新與個性”發展的時代,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社會發展的主流。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場與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對于國家倡導發展的IT產業,需要培養大量的、適應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計算機人才。
眾所周知,近年來,一些用人單位對部分大學畢業生到了工作崗位后,需要1~2年甚至多年的訓練才能勝任工作的“半成品”現象反映強烈。從中反映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講究實用,社會要求學校培養學生的標準應該和社會實際需求的標準相統一。對于IT業界來講,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科研創新型人才,從事高端的技術研究,占領技術發展的高地;另一方面,更需要計算機工程應用、技術應用及各類服務實施人才,這些人才可統稱“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教育,簡單地講就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其培養目標應是面向社會的高新技術產業,培養在工業、工程領域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崗位,直接從事解決實際問題、維持工作正常運行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一方面掌握某一技術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他們常常是復合性、綜合性人才,受過較為完整的、系統的、有行業應用背景的“職業”項目訓練,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較強的專業理論基礎支撐,能快速地適應職業崗位并發揮作用。因此,可以說“應用型人才培養既有本科人才培養的一般要求,又有強化崗位能力的內涵,它是在本科基礎之上的以‘工程師’層次培養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吸取一般本科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長處,兼容并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已經在研究并指導實施計算機人才的“分類”培養,這需要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重視素質的養成,突出“工程性”、“技術應用性”、“適應性”概念,突出知識的應用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較好地體現與實施人才培養過程的“傳授知識,訓練能力,培養素質”三者的有機統一。
在規劃本套教材的編寫時,我們遵循專業教學委員會的要求,針對“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信息技術”專業方向,以課群為單位選擇部分主要課程,以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宗旨,確定編寫體系,并提出以下的編寫原則。
(1)本科平臺:必須遵循專業基本規范,按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構建課程體系,覆蓋課程教學知識點。
(2)工程理念:在教材體系編寫時,要貫穿“系統”、“規范”、“項目”、“協作”等工程理念,內容取舍上以“工程背景”、“項目應用”為原則,盡量增加一些實例教學。
(3)能力強化:教學內容的舉例,結合應用實際,力爭有針對性;每本教材要安排課程實踐教學指導,在課程實踐環節的安排上,要統籌考慮,提供面向現場的設計性、綜合性的實踐教學指導內容。
(4)國際視野:本套教材的編寫要做到兼長并蓄,吸收國內、國外優秀教材的特點,人才培養要有國際背景和視野。
本套教材的編委會成員及每本教材的主編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從事過相關的工程項目(軟件開發)的規劃、組織與實施,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為我國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盡一點微薄之力。
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