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規劃教材:光纖通信原理與應用》共8章,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光纖通信的原理、特性、組成及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光纖的基本結構、傳光原理、特性參數和連接方式;光發送設備和光接收設備的基本組成及實現方式;WDM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實現、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SDH制式;光纖接入網、光纖局域網、光纖城域網、光纖廣域網、光傳送網和全光網。每章結尾提供了豐富的習題,便于讀者自學并掌握各章的要點。《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規劃教材:光纖通信原理與應用》還配有免費電子教學課件。
《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規劃教材:光纖通信原理與應用》概念準確,內容新穎,圖文并茂,深入淺出,突出實用性、系統性和先進性,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光電技術等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學習與參考。
《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規劃教材:光纖通信原理與應用》具有如下特點:
◎突出實用性,既注重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的闡述,又注重實用知識和實用技術的介紹。
◎突出系統性,以光纖通信的四個主干內容為主線全面系統地介紹光纖通信系統。
◎突出先進性,詳細介紹己實現和近期可以實現的新技術及其應用。
◎內容深入淺出,概念準確,圖文并茂,可讀性強,配有免費電子教學課件。
方志豪,男,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網絡互聯、器件及電路的噪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事業委托項目等1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專著1本、教材3本。曾獲得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武漢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等獎勵
第1章 概述
1.1 光纖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光纖通信的定義
1.1.2 光纖通信發展過程
1.1.3 光纖通信的優點
1.2 光纖通信系統的構成及分類
1.2.1 光纖通信系統的基本構成
1.2.2 光纖通信系統分類
1.3 數字話路基礎知識
1.3.1 語音信號的PCM數字化
1.3.2 話路的時分復用(TDM)
1.3.3 數字復接系列
習題
第2章 光纖
2.1 光纖的基本概念
2.1.1 光纖基本結構
2.1.2 光纖分類
2.1.3 光纖制造簡述
2.1.4 光纜結構及類型
2.1.5 光纜(光纖)型號命名方法
2.2 光纖傳光原理
2.2.1 光的射線理論及光纖傳光分析
2.2.2 光纖導波模式的粗糙解(射線分析方法)
2.2.3 光纖導波模式的精確解(電磁場分析方法)
2.3 光纖特性參數
2.3.1 數值孔徑
2.3.2 衰減特性
2.3.3 截止波長
2.3.4 帶寬與色散
2.3.5 模場直徑
2.4 光纖連接方式
2.5 光纖在通信領域中的應用
2.5.1 目前通信中常用的光纖
2.5.2 光纖(光纜)應用概況
習題
第3章 光發送設備
3.1 光端機的基本概念
3.1.1 光端機的功能
3.1.2 光端機基本框圖
3.2 光發送電路
3.2.1 基本組成和主要性能指標
3.2.2 激光二極管(LD)
3.2.3 發光二極管(LED)
3.2.4 驅動電路
3.2.5 自動功率控制(APC)電路
3.2.6 自動溫度控制(ATC)電路
3.3 輸入電路
3.3.1 基本概念
3.3.2 光纖通信的碼型
3.3.3 HDB3碼輸入電路
3.3.4 CMI碼輸入電路
習題
第4章 光接收設備
4.1 光接收電路
4.1.1 基本構成和主要性能指標
4.1.2 光檢測器件(PIN和APD)
4.1.3 前置放大器
4.1.4 主放大器
4.1.5 均衡器
4.1.6 基線恢復
4.1.7 幅度判決
4.1.8 非線性處理
4.1.9 時鐘提取
4.1.10 限幅移相
4.1.11 定時判決
4.2 輸出電路
4.2.1 基本概念
4.2.2 碼型反變換電路
4.2.3 輸出接口電路
習題
第5章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
5.1 光纖通信系統新技術簡述
……
第6章 光纖數字通信系統的傳輸規范
第7章 現代光纖網絡
第8章 未來的全光網絡
附錄A 英漢對照名詞索引
參考文獻
第1章 概述
1.1 光纖通信的基本概念
1.1.2 光纖通信發展過程
2.20 世紀80年代進入商用階段
這一階段,發達國家已在長途通信網中廣泛采用光纖通信方式,并大力發展洲際海底光纜通信,如橫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纜、橫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纜等。在此階段,光纖從多模發展到單模,工作波長從0.85um發展到1.3lum和1.55um,通信速率達到幾百Mb/s。
我國于1987年前在市話中繼線路上應用光纖通信,1987年開始在長途干線上應用光纖通信,鋪設了多條省內二級光纜干線,連通省內一些城市。從1988年起,我國的光纖通信系統由多模向單模發展。
3.20 世紀90年代進入提高階段
這一階段,許多國家為滿足迅速增長的帶寬需求,一方面繼續鋪設更多的光纜,如1994年10月世界最長的海底光纜(全長1.89萬千米,連接東南亞、中東和西歐的13個國家)在新加坡正式啟用。另一方面,一些國家還不斷努力研制新器件和開發新技術,用來提高光纖的信息運載量。1993年和1995年先后實現了2.5 Gb/s和10 Gb/s的單波長光纖通信系統,隨后推出的密集波分復用技術可使光纖傳輸速率提高到幾百Gb/s。
20世紀90年代也是我國光纖通信的大發展時期。1998年12月,貫穿全國的“八縱八橫”光纖干線骨干通信網建成,網絡覆蓋全國省會以上城市和70%的地市,全國長途光纜達到20萬千米。至此,我國初步形成以光纜為主、衛星和數字微波為輔的長途骨干網絡,我國電信網的技術裝備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綜合通信能力發生了質的飛躍,為國家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