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高汽車運用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出發,主要介紹了汽車電源系統、啟動系統、點火系統、信息顯示系統、照明與信號系統、空調系統、輔助電器系統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試驗檢修及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不僅參考了國內出版的同類教材和圖書,而且參考了國外近幾年出版的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書籍,并對許多技術數據和維修方法進行了具體測量和試驗驗證,內容新穎、圖文并茂,插圖全部采用計算機描繪。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根據汽車運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精神,并參照2007年新編“車輛運用工程專業教學大綱”組織編寫。
本書從提高汽車運用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出發,主要介紹了汽車電源系統、啟動系統、點火系統、信息顯示系統、照明與信號系統、空調系統、輔助電器系統的結構組成、工作原理、試驗檢修及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不僅參考了國內出版的同類教材和圖書,而且參考了國外近幾年出版的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書籍,并對許多技術數據和維修方法進行了具體測量和試驗驗證,內容新穎、圖文并茂,插圖全部采用計算機描繪。
本書由軍事交通學院舒華教授、姚國平高級工程師主編,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車船局洪湘參謀和公安大學陳志華副教授主審。參加編寫的還有王長松、許江楓、許玉新、王征、李曉峰、楊丹、薛乃恩、陳建勤、李文杰、馬洪文、趙勁松、范衛新、白雪峰、朱峰、門君、劉磊、張緒鵬、高斐、劉凱、陳適、裴慶銀、巴威、張芳凌、黃昭祥、唐亮文、周增華等,全書由舒華教授統稿。
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沈陽軍區汽車檢測維修中心、空軍裝備部北京汽車修理廠、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市優耐特汽車電控技術有限公司、湖南長豐汽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總后軍事交通學院圖書館以及總后軍交運輸研究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概述
第一章 電源系統
第一節 蓄電池的構造與型號
第二節 蓄電池的工作原理
第三節 蓄電池的工作特性
第四節 新型電池的結構特點
第五節 交流發電機的分類與構造
第六節 交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第七節 交流發電機的工作特性
第八節 新型交流發電機的結構特點
第九節 交流發電機電子調節器
第十節 電源系統的使用與維修
第十一節 交流發電機與調節器的試驗
第十二節 電源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
思考題
第二章 啟動系統
第一節 起動機的分類與型號
第二節 電磁式起動機的結構原理
第三節 起動機的工作特性
第四節 啟動系統的工作過程
第五節 減速起動機的結構原理
第六節 起動機的使用與維修
第七節 起動機的試驗
第八節 啟動系統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思考題
第三章 點火系統
第一節 發動機對點火系統的要求
第二節 電子點火系統的組成與分類
第三節 電子點火系統的工作原理
第四節 電子點火系統的工作過程
第五節 電子點火系統的工作特性
第六節 電子點火裝置的結構原理
第七節 電子點火系統的控制過程
第八節 電子點火裝置的檢修與試驗
第九節 電子點火系統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思考題
第四章 汽車照明與信號系統
第一節 照明系統
第二節 燈光信號系統
第三節 音響信號系統
思考題
第五章 汽車信息顯示系統
第一節 電磁驅動式儀表
第二節 電熱驅動式儀表
第三節 車速里程表
第四節 發動機轉速表
第五節 數字式汽車儀表
第六節 汽車安全報警裝置
思考題
第六章 汽車空調系統
第一節 汽車空調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制冷系統的制冷過程
第三節 制冷系統的結構原理
第四節 空調控制系統的控制過程
第五節 空調系統的使用與維修
第六節 空調系統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思考題
第七章 輔助電器系統
第一節 電動刮水器與洗滌器
第二節 風窗玻璃除霜器
第三節 電動車窗
第四節 電動座椅
第五節 進氣預熱系統
第六節 中央門鎖控制系統
第七節 中央接線盒
思考題
第八章 全車線路
第一節 汽車電器線束的分布
第二節 汽車線路圖的表達方法
第三節 全車線路圖的識讀
第四節 全車線路分析實例
第五節 全車線路常用器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2)電磁開關與傳動機構工作,起動機主電路接通并啟動發動機。
當吸引線圈和保持線圈剛剛接通電流時,兩線圈產生的磁通方向相同,使固定鐵芯和活動鐵芯磁化,在其磁力的共同作用下,活動鐵芯14向前移動(圖中為向左移動),并帶動移動叉繞支點(支承螺栓)轉動,移動叉下端便撥動離合器19向右移動,離合器驅動齒輪20便與飛輪齒圈進入嚙合,如圖2-18(b)所示。
當驅動齒輪后移與飛輪齒圈發生抵住現象時,移動叉下端將先推動右半滑環壓縮錐形彈簧繼續向后移動,待電動機主電路接通使電樞軸稍微轉動、驅動齒輪的輪齒與飛輪齒圈的齒槽對正時,即可進入嚙合。
當驅動齒輪與飛輪齒圈接近完全嚙合(嚙合尺寸約為驅動齒輪齒寬的2/3)時,活動鐵芯帶動推桿前移使觸盤將起動機主電路(即電樞和磁場繞組電路)接通,起動機主電路為:蓄電池正極起動機“30”端子-電動機開關觸盤-起動機“c”端子(圖中代號為5)-磁場繞組-正電刷-電樞繞組-負電刷-搭鐵-蓄電池負極。
起動機主電路接通時,電樞繞組和磁場繞組通過電流很大(QDl24、QDl212型起動機為600A左右),當電樞產生的電磁轉矩超過發動機阻力矩時,就會驅動飛輪旋轉,如圖2-18(c)所示。
當轉速達到一定值時,發動機便被啟動。當驅動齒輪沿電樞軸的螺旋鍵槽向后移動(實為又轉又移)時具有慣性力作用,后移直到抵住安裝在電樞軸上的止推墊圈21為止。止推墊圈內裝卡環,卡環安裝在電樞軸上,因此限位螺母的作用是:將驅動齒輪向后移動的慣性沖擊力加到電樞軸上,防止沖擊力作用到后端蓋上而打壞端蓋。
(3)當主電路接通時,吸引線圈被觸盤短路,保持線圈繼續工作。
在觸盤6將電動機開關觸點接通(即將起動機端子“30”與“C”接通)之前,吸引線圈的電流是從起動機“30”端子經啟動繼電器觸點、起動機“50”端子、吸引線圈12流到起動機“c”端子。當觸盤將電動機端子“30”與“c”直接連通時,吸引線圈12便被觸盤短路,吸引線圈沒有電流流過而磁力消失。此時保持線圈繼續通電。因為此時活動鐵芯14與固定鐵芯11之間的氣隙很小,所以保持線圈13的磁力能夠將活動鐵芯保持在吸合位置,故將線圈13稱為保持線圈。二、發動機啟動后啟動系統工作情況(1)斷開啟動開關啟動繼電器觸點斷開。當發動機啟動后,放松點火鑰匙,點火開關將自動轉回一個角度,切斷啟動繼電器線圈電路。繼電器線圈電流切斷后,磁力消失,在支架的彈力作用下,觸點迅速斷開。
(2)吸引線圈電流改道,電動機開關斷開,齒輪分離。
當啟動繼電器觸點剛剛斷開時,吸引線圈12中的電流電路改道,其電路為:蓄電池正極-起動機“30”端子-觸盤9-起動機“C”端子-吸引線圈12-起動機“50”端子-保持線圈13搭鐵-蓄電池負極。
可見,此時吸引線圈12重又通電,但其電流和磁通方向與啟動時相反。由于保持線圈13的電流和磁通方向沒有改變,因此兩個線圈產生的磁力相互抵消。在復位彈簧15作用下,活動鐵芯14立即右移復位,并帶動推桿和觸盤向右移動,使起動機主電路切斷而停轉。與此同時,移動叉帶動單向離合器19向左移動,使驅動齒輪與飛輪齒圈分離,啟動過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