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通信系統模型
1.2 信息及其度量
1.3 信道與信道容量
1.3.1 信道
1.3.2 信道容量
1.3.3 傳輸介質
1.4 通信方式
1.4.1 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
1.4.2 異步傳輸和同步傳輸
1.4.3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傳輸
1.5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一
第2章 信號與噪聲
2.1 信號的頻譜分析
第1章 緒論
1.1 通信系統模型
1.2 信息及其度量
1.3 信道與信道容量
1.3.1 信道
1.3.2 信道容量
1.3.3 傳輸介質
1.4 通信方式
1.4.1 串行傳輸和并行傳輸
1.4.2 異步傳輸和同步傳輸
1.4.3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傳輸
1.5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一
第2章 信號與噪聲
2.1 信號的頻譜分析
2.1.1 傅里葉級數
2.1.2 傅里葉變換
2.1.3 功率譜密度和能量譜密度
2.2 卷積和相關
2.2.1 卷積
2.2.2 相關
2.3 信號通過線性系統的傳輸
2.4 隨機信號分析
2.4.1 隨機過程的概念
2.4.2 平穩隨機過程
2.4.3 隨機過程的數字特征
2.4.4 遍歷性平穩隨機過程
2.5 隨機過程的功率譜
2.6 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
2.7 噪聲
2.7.1 噪聲類型
2.7.2 白噪聲
2.7.3 乘法器的噪聲響應
2.7.4 窄帶噪聲
習題二
第3章 模擬調制系統
3.1 幅度調制
3.1.1 標準調幅
3.1.2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
3.1.3 單邊帶調幅
3.1.4 殘留邊帶調幅
3.1.5 調幅信號的相干解調
3.1.6 標準調幅信號的非相干解調
3.2 角度調制
3.2.1 基本定義
3.2.2 寬帶調頻
3.2.3 寬帶調相
3.2.4 寬帶角調波的產生
3.2.5 寬帶角調波的解調
習題三
第4章 基帶數字信號及其傳輸
4.1 低通信號的采樣定理
4.2 脈沖振幅調制
4.3 脈沖編碼調制
4.3.1 基本原理
4.3.2 量化
4.3.3 壓縮與擴張技術
4.3.4 編碼
4.4 增量調制
4.4.1 預測編碼的概念
4.4.2 增量調制
4.5 差分脈沖編碼調制
4.6 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制
4.7 圖像信號數字化
4.7.1 圖像信號
4.7.2 圖像信號數字化
4.7.3 數字圖像壓縮編碼的主要國際標準
4.8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碼型
4.9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4.10 均衡原理
4.11 擾碼與解擾
習題四
第5章 數字調制系統
5.1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
5.1.1 二進制數字調制信號的產生
5.1.2 二進制數字調制信號的解調
5.1.3 二進制數字調制信號的帶寬
5.2 多進制數字調制系統
5.2.1 MASK系統
5.2.2 MFSK系統
5.2.3 MPSK系統
5.3 正交振幅調制
5.4 無載波幅度相位調制
5.5 交錯正交相移鍵控
5.6 最小頻移鍵控
5.7 正弦頻移鍵控
5.8 平滑調頻
5.9 高斯最小頻移鍵控
5.10 網格編碼調制
5.11 調制解調器
5.11.1 異步調制解調器
5.11.2 同步調制解調器
5.11.3 高速調制解調器
5.11.4 數字用戶線調制解調器
習題五
第6章 信道復用和多址方式
6.1 頻分多路復用
6.1.1 頻分復用
6.1.2 波分復用
6.1.3 正交頻分復用
6.2 時分多路復用
6.2.1 同步時分復用
6.2.2 統計時分復用
6.2.3 數字載波系統
6.3 多址通信
6.3.1 頻分多址
6.3.2 時分多址
6.3.3 ALOHA
6.4 碼分多址
6.4.1 偽隨機碼
6.4.2 直接序列擴頻碼分多址系統
6.4.3 跳頻碼分多址系統
習題六
第7章 同步原理
7.1 載波同步
7.1.1 直接提取法
7.1.2 插入導頻法
7.1.3 非線性變換法
7.2 位同步
7.2.1 插入導頻法
7.2.2 直接法
7.3 幀同步
7.4 網同步
7.4.1 全網同步
7.4.2 準同步
習題七
第8章 差錯控制原理
8.1 差錯產生的原因及差錯類型
8.2 差錯控制基本原理
8.3 差錯控制編碼
8.3.1 奇偶校驗
8.3.2 循環冗余校驗
8.3.3 校驗和
8.3.4 卷積碼
8.4 差錯控制方法
8.4.1 前向糾錯
8.4.2 自動請求重發
8.4.3 FEC/ARQ混合方式
8.4.4 交織方式
習題八
第9章 通信系統的噪聲性能
9.1 模擬幅度調制系統的噪聲性能
9.1.1 相干解調的噪聲性能
9.1.2 AM系統非相干解調的噪聲性能
9.2 模擬角度調制系統的噪聲性能
9.2.1 寬帶調頻(WBFM)系統的噪聲性能
9.2.2 寬帶調相(WBPM)系統的噪聲性能
9.2.3 調頻(FM)的門限效應
9.2.4 加重技術
9.3 二進制PCM系統的噪聲性能
9.4 無碼間串擾基帶傳輸系統的噪聲性能
9.5 最佳基帶傳輸系統的噪聲性能
9.6 數字調制系統的噪聲性能
9.6.1 二進制ASK系統的噪聲性能
9.6.2 二進制FSK系統的噪聲性能
9.6.3 二進制PSK和DPSK系統的噪聲性能
9.6.4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簡單比較
9.7 二進制數字信號最佳接收的噪聲性能
9.7.1 最佳接收的概念
9.7.2 匹配濾波器與相關器
9.7.3 二進制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習題九
第10章 通信網基礎
10.1 概述
10.2 通信網理論基礎
10.2.1 通信網的基本要求
10.2.2 通信網的拓撲結構
10.2.3 通信網中的基本交換技術
10.2.4 路由選擇
10.2.5 通信量控制
習題十
第11章 現代通信網
11.1 電話網
11.1.1 信令
11.1.2 市話網
11.1.3 國內長途電話網
11.1.4 國際長途電話網
11.1.5 IP電話
11.2 計算機通信網
11.2.1 概述
11.2.2 接口與協議
11.2.3 OSI參考模型
11.2.4 TCP/IP模型
11.2.5 計算機通信網的分類
11.2.6 局域網
11.3 移動通信網
11.3.1 移動通信網的分類
11.3.2 移動通信網的結構
11.3.3 公用陸地移動通信網
11.4 綜合業務數字網
11.4.1 概述
11.4.2 寬帶ISDN
11.4.3 ATM原理
11.4.4 光交換
11.5 智能網
11.5.1 概述
11.5.2 智能網的體系結構
11.5.3 智能網業務
11.6 接入網
11.6.1 接入網的概念
11.6.2 接入技術
習題十一
附錄A 傅里葉變換的一些性質
附錄B 常用傅里葉變換對
附錄C 貝塞爾函數表Jn(b )
附錄D 誤差函數表
附錄E 部分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