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構建基礎:廣域網、局域網和個域網通信》以物理層研究為技術背景,對信息網絡及其相關技術做了比較深刻而全面的闡述。第1章概述信息網絡,講解了信息網絡的組成、發展等基本情況;第2章至第5章分析了信息網絡底層的設計思想和原理,主要講解傳輸媒體的特性、傳輸、編碼以及媒體接入控制等技術;第6章至第7章重點涉及因特網和蜂窩網絡;第8章至第10章涵蓋主流的有線局域網、無線局域網和無線個域網技術;第11章至第13章介紹網絡安全、定位和傳感器網絡,它們作為信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已成為基礎研究的重要課題。每一章都通過實際案例和圖表對原理、標準與核心技術進行輔助說明,并包含具有針對性的習題、思考題和實驗題,供教學或自學過程中考查、復習使用。
第1章 信息網絡簡介
1.1 引言
1.1.1 信息網絡的組成
1.1.2 信息網絡發展史
1.1.3 信息網絡的標準化組織
1.1.4 遠程復用技術標準的發展
1.2 廣域網的發展
1.2.1 公共交換電話網的發展
1.2.2 因特網的誕生
1.2.3 有線電視HFC基礎設施
1.2.4 蜂窩電話網絡的發展
1.3 本地網絡的發展
1.3.1 公共交換電話網本地接入技術的發展
1.3.2 IEEE 802.3以太網的發展
1.3.3 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的發展
1.3.4 因特網家庭接入和IEEE 802.
1.3.5 IEEE 802.15無線個域網的發展
1.4 本書的結構
第2章 媒體特性
2.1 引言
2.2 引導媒體
2.2.1 雙絞線
2.2.2 同軸電纜
2.2.3 光纖
2.3 無線媒體
2.3.1 無線電傳播機制
2.3.2 路徑損耗模型和信號覆蓋
2.3.3 室內路徑損耗模型
2.3.4 室外路徑損耗模型
2.3.5 多徑衰退和多普勒效應
2.3.6 新興信道模型
第3章 物理層傳輸基礎
3.1 信息傳輸
3.1.1 有線和無線傳輸
3.1.2 基帶傳輸
3.2 傳輸技術與信號星圖
3.2.1 多碼元數字通信
3.2.2 數字通信中的信號星圖
3.2.3 二維信號星圖
3.2.4 信道容量
3.3 物理層的性能
3.3.1 無線信道衰退對性能的影響
3.3.2 分集技術
3.4 寬帶調制解調器
3.4.1 擴頻傳輸
3.4.2 正交頻分復用
3.4.3 空時編碼
3.4.4 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容量
第4章 編碼與可靠數據包傳輸
4.1 引言
4.2 信源編碼與組幀技術
4.2.1 信源與編碼
4.2.2 組幀技術
4.3 前向糾錯編碼
4.3.1 編碼基礎
4.3.2 塊編碼
4.3.3 卷積碼
4.3.4 用于處理數據的編碼
4.4 擴頻與碼分多址系統編碼
4.4.1 偽噪聲碼
4.4.2 M-ary正交碼
4.5 ARQ方案
4.5.1 停止并等待方案
4.5.2 退避N重傳方案
4.5.3 選擇重傳方案
4.5.4 混合ARQ方案
4.6 流量控制協議
4.6.1 停止并等待機制
4.6.2 滑動窗口
第5章 媒體接入方法
5.1 引言
5.2 集中分配接入方法
5.2.1 頻分多址(FDMA)
5.2.2 時分多址(TDMA)
5.2.3 碼分多址(CDMA)
5.2.4 碼分多址、時分多址和頻分多址比較
5.2.5 分配接入方法的性能
5.3 分布式隨機接入方法
5.3.1 數據服務隨機接入方法
5.3.2 局域網接入方法
5.3.3 隨機接入方法性能
5.4 話音和數據業務集成
5.4.1 集成服務的接入方法
5.4.2 面向話音網絡的數據集成
5.4.3 面向數據網絡的話音集成
第6章 因特網
6.1 引言:因特網基礎結構
6.1.1 數據包轉發基礎
6.2 地址
6.2.1 面向連接PSTN的ISDN地址
6.2.2 無連接局域網的MAC地址
6.2.3 無連接因特網的IP地址
6.3 服務質量
6.3.1 面向連接網絡的服務質量
6.3.2 無連接網絡的服務質量
6.4 網橋
6.4.1 標準化與網橋
6.4.2 IEEE 802.1D透明網橋
6.4.3 生成樹算法
6.4.4 IEEE 802.5源路由網橋
6.4.5 IEEE 802.1Q虛擬局域網
6.5 交換機
6.5.1 公共交換電話網的電路交換
6.5.2 綜合業務數據網的交換技術
6.5.3 公共交換電話網的分組交換
6.5.4 異步傳輸模式
6.6 路由器
6.6.1 路由器類型
6.6.2 路由器網絡協議
6.6.3 路由選擇算法
6.6.4 多協議標簽交換
第7章 蜂窩網絡
7.1 引言
7.1.1 蜂窩概念
7.1.2 蜂窩層次
7.2 蜂窩網絡總體結構
7.2.1 移動站
7.2.2 基站子系統
7.2.3 網絡和交換子系統
7.3 支持移動環境的機制
7.3.1 注冊
7.3.2 呼叫建立
7.3.3 切換
7.3.4 安全
7.4 蜂窩網絡協議棧
7.4.1 第一層:物理層
7.4.2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7.4.3 第三層:網絡層
7.5 TDMA空中接口物理層
7.5.1 調制技術
7.5.2 功率和功率控制
7.5.3 物理層數據包突發
7.6 CDMA空中接口物理層
7.6.1 CDMA前向信道
7.6.2 CDMA反向信道
7.6.3 典型CDMA網絡的數據包和幀格式
7.6.4 其他類型的CDMA空中接口
7.7 在蜂窩網絡中實現更高的數據速率
7.7.1 連接因特網參考架構的變化
7.7.2 如何實現高數據速率
7.8 蜂窩網絡的部署
7.8.1 蜂窩基礎和頻率復用
7.8.2 頻分/時分多址系統的容量擴展技術
7.8.3 碼分多址系統的網絡規劃
第8章 IEEE 802.3以太網
8.1 引言
8.2 傳統以太網
8.2.1 幀格式和物理層
8.2.2 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址的媒體接入控制層
8.2.3 媒體接入控制性能
8.2.4 傳統以太網的備選方案
8.2.5 傳統以太網的早期發展
8.3 物理層的發展
8.3.1 100 Mbps快速以太網
8.3.2 快速以太網的備選方案
8.3.3 千兆以太網
8.3.4 10 Gbps以太網及其他
8.4 以太網呈現的其他特性
8.4.1 虛擬局域網的幀格式
8.4.2 全雙工操作
8.4.3 暫停幀
8.4.4 鏈路聚合
第9章 IEEE無線局域網標準
9.1 引言
9.1.1 早期研究
9.1.2 免授權頻帶的出現
9.1.3 產品、頻帶和標準
9.1.4 市場策略的轉變
9.2 IEEE 802.11和WLAN
9.2.1 IEEE 802.11概述
9.2.2 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操作
9.2.3 IEEE 802.11媒體接入控制層
9.2.4 IEEE 802.11物理層
9.2.5 無線局域網部署
9.2.6 IEEE 802.11的安全問題與實現
9.2.7 無線局域網標準和802.11標準化活動
9.3 IEEE 802.16(WiMAX)
9.3.1 總體架構
9.3.2 物理層
9.3.3 媒體接入控制層
第10章 IEEE 802.15無線個域網
10.1 引言
10.1.1 IEEE 802.15無線個域網標準化系列
10.2 IEEE 802.15.1藍牙
10.2.1 總體架構
10.2.2 協議棧
10.2.3 物理連接
10.2.4 媒體接入控制機制
10.2.5 幀格式
10.2.6 連接管理
10.2.7 安全
10.3 藍牙和802.11之間的干擾
10.3.1 干擾范圍
10.3.2 干擾概率
10.3.3 實驗結果
10.4 IEEE 802.15.3a超寬帶無線個域網
10.4.1 直接序列超寬帶
10.4.2 多頻帶正交頻分復用
10.5 IEEE 802.15.4 ZigBee
10.5.1 總體架構
10.5.2 協議棧
10.5.3 媒體接入控制層
10.5.4 物理層
10.5.5 幀格式
10.5.6 藍牙、WiFi與ZigBee的比較
第11章 網絡安全
11.1 引言
11.2 網絡攻擊和安全問題
11.2.1 網絡通信
11.2.2 安全攻擊的可能性
11.2.3 安全攻擊事例
11.2.4 安全攻擊、服務和體系結構的定義
11.3 保護和預防
11.3.1 防火墻和邊界安全
11.3.2 密碼系統和密碼協議
11.3.3 阻止成功的釣魚攻擊
11.4 檢測
11.5 評估和響應
第12章 無線定位
12.1 引言
12.2 什么是無線地理定位
12.2.1 無線應急服務
12.2.2 地理定位系統的性能測量
12.3 射頻位置感知和定位方法
12.3.1 通用架構
12.3.2 定位算法
12.3.3 蜂窩電話系統的定位標準
12.4 蜂窩系統的定位服務架構
12.4.1 蜂窩網絡架構
12.4.2 定位服務架構
12.4.3 定位服務的空中(接入網)通信
12.4.4 定位服務固定設施(核心網)的信令
12.4.5 移動定位協議
12.5 自組織和傳感器網絡的定位
第13章 無線傳感器網絡
13.1 引言
13.2 傳感器網絡應用
13.2.1 生活環境監測
13.2.2 建筑物健康監測
13.2.3 其他應用
13.3 傳感器網絡架構和傳感器設備
13.3.1 傳感器網絡架構
13.3.2 傳感器設備概述
13.3.3 商業傳感器
13.3.4 未來方向
13.4 傳感器網絡的物理層
13.4.1 頻譜
13.4.2 路徑損耗
13.4.3 灰色區域
13.4.4 調制方案
13.5 傳感器網絡的MAC層
13.5.1 傳感器網絡的媒體接入問題
13.5.2 IEEE 802.15.4媒體接入控制
13.5.3 低占空比媒體接入控制
13.5.4 低延遲媒體接入控制
13.6 傳感器網絡的高層問題
13.6.1 建立傳感器網絡
13.6.2 路由
13.6.3 覆蓋率、連通性和拓撲控制
13.6.4 同步
13.6.5 安全
附錄A 什么是分貝
附錄B 兩個發送天線和一個接收天線的空時編碼
附錄C 信源編碼
附錄D 縮略詞
附錄E 變量表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