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計算機系列規劃教材:交換機/路由器及其配置(第3版)》共13章。開篇緒論提出一個大型企業網絡的拓撲,由淺入深漸次展開討論了交換機、路由器的常用功能和實現這些功能的配置方法,以及如何綜合這些功能實現企業網絡的配置。書中的舉例全部來自對Cisco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實際配置。注重實驗、實訓和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是本書的主要特點。《高職高專計算機系列規劃教材:交換機/路由器及其配置(第3版)》主要內容包括:交換機部分介紹了基本配置、廣播風暴及其抑制、鏈路備份與環路、基本生成樹協議和多生成樹協議配置、端口匯聚、端口鏡像、端口安全配置以及VLAN配置等;路由器配置部分介紹了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配置、路由環路消除、路由重發布配置、NAT配置、廣域網協議配置、虛擬專用網絡配置、路由熱備份技術以及IP訪問控制列表配置等,簡要介紹了IP電話。第13章介紹了網絡模擬軟件Boson NetSim/Boson Network Designer的使用。
緒論
第1章
1.1 交換機和路由器配置環境的搭建
任務1-1 通過Console口登錄配置交換機,瀏覽啟動信息
1.2 CLI命令行接口
1.2.1 CLI命令模式
1.2.2 命令模式的使用
1.2.3 命令模式的約定
1.2.4 命令幫助系統
1.3 配置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名稱和密碼
任務1-2 配置Cisco 3550交換機配置名稱和特權執行密碼
任務1-3 配置通過Telnet從網絡訪問Cisco 路由器
1.4 配置文件的常規操作
1.4.1 配置文件的保存
1.4.2 配置文件的查看與清除
1.5 系統文件和配置文件的存儲與運行
1.5.1 文件的存儲
1.5.2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1.5.3 繞過使能加密密碼登錄交換機
思考與動手
第2章
2.1 交換機的作用與組成
2.1.1 交換機的外觀
2.1.2 交換機的內部組成
2.2 交換機的分類
2.2.1 OSI參考模型與數據通信設備
2.2.2 交換機的簡單分類
2.3 交換機在網絡中的連接及作用
2.3.1 交換機的端口
2.3.2 共享式與交換式網絡
2.4 ARP協議與MAC地址表
2.4.1 ARP協議
2.4.2 MAC地址表
任務2-1 MAC地址表的查看與人工指定地址表項
2.4.3 局域網的幀交換方式
2.5 VLAN技術
2.5.1 第二層交換式網絡的缺點與VLAN技術
2.5.2 劃分VLAN的好處
任務2-2 在單臺交換機上劃分VLAN
2.6 鏈路冗余與生成樹協議
2.6.1 冗余備份與環路
2.6.2 STP協議簡介
任務2-3 配置生成樹協議
思考與動手
第3章
3.1 配置交換機的Telnet和SSH接入
3.1.1 二層交換機的管理IP地址配置
3.1.2 三層交換機的接口地址配置
3.1.3 Telnet配置
3.1.4 SSH協議與配置
3.2 VLAN配置
3.2.1 VLAN配置技術
3.2.2 VLAN內和VLAN間的主機通信
3.2.3 VTP協議
3.2.4 VTP的工作過程
3.2.5 VTP的其他屬性
3.2.6 VLAN的配置
任務3-1 用VTP方式配置VLAN
3.2.7 路由與不同VLAN之間通信的實現*
3.3 TFTP服務器和IOS的備份、升級和配置文件的備份
3.4 配置交換機端口安全
3.4.1 限制和綁定MAC地址
3.4.2 配置對違例訪問的響應方式
任務3-2 配置交換機端口安全
3.5 端口聚合配置
3.5.1 EtherChannel及其作用
3.5.2 EtherChannel配置
3.6 端口鏡像配置
3.6.1 端口鏡像的作用
3.6.2 SPAN的模式及其配置
3.7 多生成樹協議配置
3.7.1 生成樹協議標準
3.7.2 配置MSTP
任務3-3 配置多生成樹協議MSTP
思考與動手
第4章
4.1 路由器的基本用途
4.1.1 廣域網接口的物理連接
4.1.2 網絡連接設備
4.1.3 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
4.1.4 路由器的分類
4.2 Cisco路由器的接口信息及其配置環境的搭建
4.2.1 路由器的物理接口與接口標識
4.2.2 路由器的邏輯接口
4.3 路由器的初始配置*
4.3.1 建立配置環境,計劃配置參數
4.3.2 配置過程
思考與動手
第5章
5.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5.1.1 命令模式與命令
5.1.2 路由器的命令分類
5.1.3 配置路由器的主機名和口令
5.2 路由器端口配置的注意事項
5.3 配置的保存與查看
5.3.1 保存配置
5.3.2 查看配置
5.3.3 查看相鄰設備的配置
5.4 繞過特權執行口令登錄路由器
5.4.1 繞過NVRAM引導路由器
5.4.2 原啟動配置文件的恢復
思考與動手
第6章
6.1 TCPIP協議
6.1.1 TCPIP的結構
6.1.2 TCPIP各層協議簡介
6.2 路由協議與IP路由配置
6.2.1 路由協議及其作用
6.2.2 選擇路由協議的注意事項
6.3 IP數據報的尋址與IP地址的規定
6.3.1 MAC地址、IPX地址與IP地址的表示
6.3.2 IP地址與子網掩碼
6.3.3 無類域間路由與變長子網掩碼
6.4 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
6.4.1 IP地址配置規則
6.4.2 IP地址配置
6.5 IP路由配置
6.5.1 路由配置的方式
6.5.2 配置靜態路由
任務6-1 配置靜態路由
6.5.3 配置默認路由
思考與動手
第7章
7.1 常用的路由協議
7.1.1 路由協議的分類
7.1.2 不同路由協議的特點
7.2 路由協議的配置
7.2.1 RIP的配置
7.2.2 管理距離與度量值
7.2.3 EIGRP的配置
任務7-1 配置EIGRP協議
7.2.4 OSPF協議的配置
任務7-2 配置OSPF協議
7.2.5 路由協議小結
7.3 路由重分布配置
7.3.1 路由重分布
7.3.2 路由重分布配置
任務7-3 配置路由重分布
7.4 路由環路
7.4.1 產生環路的原因與危害
7.4.2 消除路由環路的方法
7.5 跨Internet路由配置
7.5.1 隧道技術
7.5.2 GRE的工作過程
7.5.3 配置GRE隧道
7.5.4 配置基于GRE的OSPF
7.6 路由熱備份簡介
7.6.1 對路由器的熱備份與熱備份路由協議
7.6.2 HSRP的基本配置
思考與動手
第8章
8.1 廣域網與廣域網協議
8.1.1 廣域網協議與OSI參考模型的對應關系
8.1.2 廣域網的種類
8.2 廣域網協議的配置
8.2.1 廣域網模擬實驗環境的建立
8.2.2 X.25配置
8.2.3 幀中繼配置
任務8-1 配置通過點對點子接口利用幀中繼連通總部與分公司網絡
8.2.4 DDN與DHLC配置
8.2.5 PPP配置
8.2.6 ISDN配置
8.2.7 ADSL配置
8.3 NAT配置
8.3.1 NAT的作用
8.3.2 NAT的種類與配置
8.3.3 NAT配置舉例
任務8-2 TCP負載均衡配置
8.3.4 NAT命令的其他格式與查看調試
思考與動手
第9章
9.1 VPN的應用現狀
9.1.1 VPN的分類和使用環境
9.1.2 IPSEC協議
9.1.3 IPSEC建立安全連接的兩個階段
9.2 IPSEC site-to-site VPN的設計和實現
9.2.1 確定VPN保護流量
9.2.2 配置IPSEC階段1參數
9.2.3 配置IPSEC階段2參數
9.2.4 配置IPSEC加密映射
9.3 Cisco Esay VPN的設計和實現
9.3.1 使用SDM配置路由器
9.3.2 配置Easy VPN服務器
9.3.3 Easy VPN客戶端配置
思考與動手
第10章
10.1 路由器對網絡的安全保護
10.1.1 防火墻
10.1.2 路由器的防火墻功能
10.2 訪問列表ACL配置
10.2.1 訪問列表
10.2.2 IP ACL的綁定與配置舉例
任務10-1 擴展IP ACL配置
思考與動手
第11章
11.1 IP電話的基本原理與技術
11.1.1 基本原理
11.1.2 IP電話的工作過程和關鍵技術
11.2 IP電話的組成
11.3 Internet電話網關及其通信流程
11.4 使用Cisco路由器配置IP電話系統
11.4.1 配置IP電話系統的步驟
11.4.2 基本配置舉例
第12章
12.1 交換機的性能參數
12.1.1 基本參數
12.1.2 網絡支持
12.1.3 端口
12.1.4 其他
12.1.5 電氣規格
12.1.6 外觀參數
12.1.7 環境參數
12.1.8 著名交換機產品舉例
12.2 交換機設備選型
12.2.1 核心層交換機選型
12.2.2 匯聚層交換機選型
12.2.3 接入層交換機選型
12.3 路由器的性能參數
12.3.1 路由器的組成
12.3.2 性能與參數
12.3.3 著名路由器產品舉例
12.3.4 寬帶路由器的使用
12.4 路由器設備選型
12.4.1 骨干級高端路由器選型
12.4.2 企業級和接入級路由器選型
12.4.3 寬帶路由器選型
第13章
13.1 Boson模擬軟件簡介
13.1.1 對交換機的模擬
13.1.2 對路由器的模擬
13.1.3 對網絡連接的模擬
13.1.4 對計算機的模擬
13.2 網絡拓撲設計與配置操作
13.2.1 網絡拓撲設計
13.2.2 使用Boson NetSim配置網絡
參考文獻
交換機可以看做是功能增強型的集線器,有時也稱為交換式集線器。它采用了許多新技術,如其端口之間的通信可全雙工進行,能實現數據的線速轉發等。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端口帶寬的獨享。
例如,一臺100MbiUs交換機,在使用時每一個端口的數據傳輸速率都是100Mbit/s,數據傳輸速率不會隨著使用端口數的增加而減少,即所說的端口帶寬獨享。
應當注意的是,在網卡和交換機端口、或交換機和交換機端口相連時,只有當相連接的兩者的帶寬為同一值時,才能實現以該速率傳輸數據。例如,只有網卡和交換機都是1000Mbit/s時,才能實現1000Mbit/s的傳輸速率;否則只能按兩者中較小的速率傳輸,這一特性稱為帶寬的自動協商或者帶寬的自適應。
光纖能支持1000Mbit/s以上的傳輸速率,但使用光纖的網絡未必都是千兆位以太網,最初的光纖以太網就是10Mbit/s的以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