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災害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在國際社會獲得廣泛認同并將在各國廣泛實施的災害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高等院校安全與減災管理系列教材:綜合災害風險管理導論》以編者在綜合災害風險管理領域的教學和科研經驗為基礎,結合國內外最新和前沿的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編寫而成。全書約58萬字,分成9章,以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內容框架、通用程式、科學方法、實用技術和典型案例為主要邏輯關系,系統介紹了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主要包括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理論基礎,綜合災害風險評價的基本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案例,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過程與方法、決策支持系統以及國際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經驗等內容。為了便于學生掌握重點、系統學習,每章章末附有復習思考題。
《高等院校安全與減災管理系列教材:綜合災害風險管理導論》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開設文理科公共選修課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此外,《高等院校安全與減災管理系列教材:綜合災害風險管理導論》還可以作為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也可供從事安全、災害、環境、資源、地理、區域規劃、國土整治、民政、應急管理、保險和公共管理等專業的科研、管理及相關人員使用和參考。
張繼權,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2月出生,吉林省九臺市人,日本鳥取大學聯合農學研究科生物環境農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綜合災害風險管理博士后。現為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師范大學自然災害研究所所長,吉林省東北亞緊急救援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任中國草學會草原火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災害防御協會風險分析專業委員會理事和副秘書長、中國草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委員。作者長期從事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災害風險評價、災情評估、預測預警技術和模型及風險調控對策、防災減災規劃、應急管理和緊急救助救援輔助決策支持技術等。近年來,先后主持和完成“973”前期研究專項、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部支撐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及省市級科研項目等60余項。在災害風險評估、應急管理、綜合風險防范等交叉學科領域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發表國內外學術期刊論文140余篇,出版了《主要氣象災害風險評價與管理研究的數量化方法及其應用》、《中國北方草原火災風險評價、預警及管理研究》、《農業氣象災害影響評估與風險評價》、《松花江流域現代洪水管理的理念、技術方法與實》、《實用氣象學》等著作和教材,其中2項獲批災害風險評估相關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鄭大瑋: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中國氣象學會農業氣象學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減災組專家;北京減災協會常務理事;《氣象學報》常務編委。
劉茂,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主編。
李寧,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民政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災害與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長。
第1章 緒論
1.1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1.1.1 災害現狀與綜合災害風險管理
1.1.2 現代災害管理與綜合災害風險管理
1.1.3 風險社會與綜合災害風險管理
1.1.4 可持續發展與綜合災害風險管理
1.2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發展進程與趨勢
1.2.1 風險管理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1.2.2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發展進程
1.2.3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1.3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學科體系與知識體系
1.3.1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學科體系
1.3.2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知識體系
1.4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內容與任務
1.4.1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內容
1.4.2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任務
1.4.3 本書的結構體系與內容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理論基礎
2.1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災害
2.1.2 災害鏈
2.1.3 風險
2.1.4 風險管理
2.2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災害系統理論基礎
2.2.1 自然災害系統理論基礎
2.2.2 自然災害形成機制和形成過程
2.2.3 災害系統理論是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理論基礎
2.3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2.3.1 -般均衡理論
2.3.2 可持續發展理論
2.3.3 區域經濟理論
2.4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社會學理論基礎
2.4.1 風險社會理論
2.4.2 社會燃燒理論
2.5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管理學理論基礎
2.5.1 新公共管理理論
2.5.2 責任政府理論
2.5.3 公共治理理論
2.6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公共服務理論基礎
2.6.1 公共服務基本理論
2.6.2 中國公共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發展對策
2.7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2.7.1 災害心理理論
2.7.2 社會心理理論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災害風險評價基本理論與方法
3.1 災害風險基本概念及其分類
3.1.1 風險的概念
3.1.2 災害風險的概念
3.1.3 災害風險的屬性與特征
3.1.4 災害風險的分類
3.2 災害風險感知與識別
3.2.1 災害風險感知
3.2.2 災害風險識別
3.3 災害風險分析與度量
3.3.1 災害風險分析原則
3.3.2 災害風險分析內容
3.3.3 災害風險分析與度量方法
……
第4章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理論框架
第5章 災害發生前的日常風險管理
第6章 災害發生過程中的應急風險管理
第7章 災害發生后的危機風險管理
第8章 國外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經驗借鑒
第9章 災害風險管理綜合決策支持系統
1.2.3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1.關注災害風險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國際社會認識到減少災害風險是國家可持續發展中一個貫穿始終的問題,應該將減少災害風險更加切實地納入到全球的、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規劃和方案編制工作中。減少災害風險、救災和災后恢復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性,需要重視減少災害風險與區域發展間的關系,將建立區域風險管理機制與減少災害風險有機結合起來。災害風險評估是保障發展和消除貧困的組成內容,必須在災害發生前查明、評估和管理風險,提高預警能力,這對減少災害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減災的重點不僅僅在于緊急救助,還要注重支持中、長期的恢復重建和減少風險的行動。
2.關注綜合災害風險管理法律、政策制定和體制、機制建設
人們意識到需要從法規、政策方面加強災害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許多國家都在強化災害風險管理的法律制定和政策實施工作,并將減輕災害風險戰略納入到國家和區域的發展規劃目標中,使得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與減輕災害風險相結合,促進區域發展與增強災害風險控制能力相協調。同時,人們關注建立更為有效的災害風險管理合作機制,把政府、企業、社區以及個人的減災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應對災害風險。
3.關注區域的脆弱性和減災工程建設
人們意識到降低區域的脆弱性對于減少災害風險的作用,通過對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調整區域土地利用格局、分散高風險區人口等措施,能夠緩解災害風險,重視減災工程建設,堅固和完善學校、醫院、住宅、防洪工程等基礎設施,從整體上降低區域的脆弱性,提升區域、國家和社區的抗災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