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妙,存乎一心”。管理學既是一門科學性學科,又兼具藝術性。本書遵循自管理學誕生以來法約爾所提出的管理職能框架,在突出傳統管理理論重點的同時,又結合21世紀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全球化、信息化和倫理化環境,提出了組織必須轉變管理范式的觀點。同時結合創新、創業理論對組織的管理與變革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
前 言
“管理之妙,存乎一心”。若要系統地歸納管理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藝術,需要結合具體的工作環境。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管理,因為資源永遠都是相對有限的。管理學原理研究的主要發源地是美國和歐洲,并以美國工程師泰勒在1911年發表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使管理學成為一門科學的標志。
但管理既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隨著組織面臨的內外環境在快速的變化,尤其是20世紀后期至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更為迅速,客戶的需求更加的個性化,而企業面臨的競爭卻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企業就必須通過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各種職能,迅速整合有限的人、財、物、信息等各種資源,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獲得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實現組織的發展目標,這就是管理。新的管理理論在不斷的涌現,創新管理對組織也變得更為重要。
本書在借鑒國內外各種優秀的管理思想寶庫和管理實踐的基礎上,結合組織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變化,為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的管理類專業或相關專業提供一本系統、新穎、實用性強的教材。
本書突出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在結構上進一步優化。本書繼續保持以管理職能為框架的一貫特點。但將課程的內容進行簡化,突出重點。
第二,突出組織外部環境的巨大改變對組織管理的影響。如第3章的全球化、信息化、倫理化以及組織管理范式轉變的觀點。
第三,突出組織的創新和變革的管理思想及實踐。本書在第3章、第9章和第10章的主題內容中都有對管理創新、組織學習、組織變革和創業管理方面的內容。
本書共分15章,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李毅彩、陳新娟、孫張、屈娟娟和孔巖五位老師共同編著。本書在編著過程中得到學院各位領導的支持,尤其是中山大學的韋沛文老師、邵沖老師以及楊宇帆老師等對編著內容的指導。廣州工業大學華立學院的管理學系肖璐老師和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的李學兵老師也都給出了寶貴建議。其中,李毅彩編寫第7、9、10、15章,陳新娟編寫第4、5、11章,孫張編寫第6、12章,孔巖編寫第2、3、14章,屈娟娟編寫第1、8、13章。同時,本教材的編著也得到了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黃富藝老師的支持和指導,并進行相應的校正和修訂,在此深表感謝。
當然,本書中的缺點和不足仍然非常多,敬請各位老師、同學和讀者提出寶貴的建議!我們再次向所有為本書付出努力和表示關心與支持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