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創新型人才培養·會計學系列:基礎會計學》以最新的會計理念闡述了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其運用中的基本約束條件等基本原理;以會計的要素內容為對象,以會計的基本核算方法為核心,系統介紹了賬戶的設置方法、復式記賬方法、憑證填制方法、賬簿登記方法、成本計算方法、財產清查方法、財務報告的編制方法以及這些方法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循環中的具體運用,使學生對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運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初步系統的掌握。教材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每章開篇都有相應的引例,章節中根據需要插入必要的案例、知識拓展小貼士等,并配備一定量的習題和實訓資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創新型人才培養·會計學系列:基礎會計學》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專業的學生,也可作為經濟管理干部、會計人員、自學考試人員以及其他層次會計人員的培訓或自學參考教材。
為了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和滿足不斷提升會計教學質量的要求,在認真總結以往教材編寫經驗與不足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教學積累與體會,我們編寫了這本《基礎會計學》教材。
幾年來,我們一直想為學生們寫一本好的會計入門教材,想讓它成為學生們的一位好老師,幫助學生順利地進入會計的殿堂,去探索知識的奧秘。現今,林林總總的會計學入門教材風格各異、各有千秋,但感覺真正得心應手的不多。長期的一線教學經歷使我們感悟出:教材作為知識的傳輸媒介,不僅反映出作者對知識把握的透徹度,更浸透著作者教學經驗的積累;寫教材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還要有對學生的透徹了解。一本好教材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知識的傳播,是知識與教學藝術的有機結合。本著這樣的理念,我們在教材的篇章架構、內容選擇、層次安排、語言表達等方面都做了許多努力,試圖寫出一本適度的、與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相符的《基礎會計學》教材。由于本教材是會計學專業和其他經濟管理類學生學習會計學的入門教材,其內容在后續專業課學習中起“奠基”作用,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們十分重視這本教材的基礎性和實用性。
本教材的編寫突出如下三大特點。第一,以會計循環中的“三基”為主線,即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中貫穿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在教材的結構上以會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為基礎,以會計的基本核算方法為核心,系統闡述賬戶的設置方法、復式記賬方法、憑證的填制方法、賬簿的登記方法、成本的計算方法、財產清查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的具體應用,使學生對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四大環節中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運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初步系統的掌握。第二,以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教學要求,教材中只對會計基本方法中有根源性和指導性的會計基本理論做必要闡述,而重點放在會計基本方法及其應用上,并注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操作的有機結合,插入必要的案例,并配備一定量的習題和實訓資料,突出對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以規范、適用、夠用為原則。規范就是教材內容上要準確、有憑有據、符合會計規范要求;適用,就是編寫中要關注對象群體,教材面對的是應用型本科人才,是會計初學者,所以教材在內容、邏輯結構、語言表述等方面都要準確清楚、通俗易懂,做到“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夠用則是指教材的內容只要滿足“三基”的內容需要就可以,不做延伸,以便使基礎會計和后續的中級財務會計有一個層次的界限和良好的銜接。
本教材共分10章,分別為:會計的概述;會計的對象;賬戶與復式記賬;賬戶與復式記賬法在企業中的運用;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財務報告;會計處理程序及會計工作的組織。教材還配套了電子課件等教輔資源。
本教材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孫曉梅任主編,林源、許彩玲、張夢洮任副主編。其中,第1、2、3章由孫曉梅編寫;第4、7章由林源編寫;第5、6章由張夢洮編寫;第8、9、10章由許彩玲編寫。本書編寫大綱由孫曉梅設定,最后由孫曉梅教授統稿,由岳龍教授、張麗拉副教授主審。
基礎會計學前言本教材在編寫中參閱了一些不同版本、不同層次的教材和書籍,從中受到了一些啟發和借鑒,豐富了我們的思維和靈感,使我們的眼界更加開闊,為此,我們向這些作者和出版者一并表示感謝。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編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領導和同事,他們對本教材的編寫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支持與幫助。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無法使教材盡善盡美,缺點與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第1章 總論
1.1 會計的概念
1.1.1 經濟與經濟活動
1.1.2 經濟管理與會計
1.1.3 會計與經濟決策
1.1.4 會計發展的歷程
1.1.5 會計的概念
1.2 會計的基本職能與目標
1.2.1 會計的基本職能
1.2.2 會計目標
1.3 會計的基本方法
1.4 會計的基本約束條件
1.4.1 會計假設
1.4.2 會計信息質量標準
1.4.3 會計基礎——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2章 會計的對象
2.1 會計對象
2.1.1 會計對象的含義
2.1.2 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
2.2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2.2.1 會計要素
2.2.2 會計等式
2.3 會計科目
2.3.1 會計對象、 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的相互關系
2.3.2 會計科目的意義
和設置原則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3章 賬戶與復式記賬
3.1 賬戶
3.1.1 賬戶的意義及其設置原則
3.1.2 賬戶的基本結構
3.2 復式記賬原理
3.2.1 復式記賬法的由來
3.2.2 復式記賬的理論依據和基本原則
3.2.3 復式記賬法的種類
3.3 復式記賬方法——借貸記賬法
3.3.1 借貸記賬法的產生與演變
3.3.2 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
3.3.3 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
3.3.4 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
3.3.5 賬戶對應關系和會計分錄
3.3.6 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4章 賬戶與復式記賬法的運用——工業企業基本經濟業務的核算及成本計算
4.1 工業企業基本經濟業務概述
4.2 籌集資金過程的賬戶設置及運用
4.2.1 實收資本(或股本)的核算
4.2.2 借入資金的核算
4.3 采購過程的賬戶設置及運用
4.3.1 固定資產購建的核算
4.3.2 材料購進的核算
4.4 產品生產過程及產品成本計算過程的賬戶設置及運用
4.4.1 產品生產過程及成本計算過程的賬戶設置
4.4.2 產品生產過程及成本計算過程的賬戶運用
4.4.3 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過程
4.5 銷售過程的賬戶設置及運用
4.5.1 銷售過程的核算內容
4.5.2 銷售過程的核算方法
4.6 財務成果形成與分配過程的賬戶設置及運用
4.6.1 利潤形成過程的核算
4.6.2 利潤分配過程的核算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5章 會計憑證
5.1 會計憑證的意義和種類
5.1.1 會計憑證的意義和作用
5.1.2 會計憑證的分類
5.2 原始憑證
5.2.1 原始憑證的定義與種類
5.2.2 原始憑證的內容與填制要求
5.2.3 原始憑證的審核
5.3 記賬憑證
5.3.1 記賬憑證的概念與分類
5.3.2 記賬憑證的填制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6章 會計賬簿
6.1 會計賬簿的意義和種類
6.1.1 會計賬簿的概念
6.1.2 會計賬簿的意義
6.1.3 會計賬簿的分類
6.2 會計賬簿的設置要求
6.3 會計賬簿的內容及啟用
6.3.1 會計賬簿的內容
6.3.2 會計賬簿設置的啟用
6.4 會計賬簿的登記
6.4.1 會計賬簿登記的一般規則
6.4.2 各種會計賬簿登記的具體方法
6.5 賬簿的核對與錯賬更正
6.5.1 賬簿的核對
6.5.2 錯賬更正
6.6 結賬
6.6.1 結賬的定義和內容
6.6.2 結賬的方法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7章 財產清查
7.1 財產清查的意義和種類
7.1.1 財產清查的概念
7.1.2 財產清查的意義
7.1.3 財產清查的種類
7.2 財產清查的方法
7.2.1 財產清查的準備工作
7.2.2 貨幣資金的清查
7.2.3 實物財產的清查
7.2.4 往來款項的清查
7.3 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
7.3.1 財產清查處理的程序
7.3.2 財產清查的會計處理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8章 財務報告
8.1 財務報告的意義和財務報表的種類
8.1.1 財務報告的意義
8.1.2 財務報表的種類
8.2 資產負債表的意義與基本填列方法
8.2.1 資產負債表的意義
8.2.2 資產負債表的填列方法
8.3 利潤表的意義與填列方法
8.3.1 利潤表的意義
8.3.2 利潤表的填列方法
8.4 現金流量表的意義與結構框架
8.4.1 現金流量表的意義
8.4.2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基礎
8.4.3 現金流量表的結構框架
8.5 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
情況說明書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9章 會計處理程序
9.1 會計處理程序的意義和種類
9.1.1 會計處理程序的意義
9.1.2 會計處理程序的種類
9.2 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程序
9.2.1 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程序的定義
9.2.2 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程序的設置與步驟
9.3 科目匯總表會計處理程序
9.3.1 科目匯總表會計處理程序的定義
9.3.2 科目匯總表會計處理程序的設置與步驟
9.4 匯總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程序
9.4.1 匯總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程序的定義
9.4.2 匯總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程序的設置與步驟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10章 會計工作的組織
10.1 會計機構
10.1.1 會計機構的設置
10.1.2 會計機構的核算形式
10.1.3 會計崗位的設置
10.2 會計人員
10.2.1 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
10.2.2 會計人員的職責與權限
10.2.3 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
10.2.4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10.2.5 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
10.3 會計管理
10.3.1 會計制度的制定
10.3.2 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10.3.3 會計人員的管理
10.3.4 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10.4 會計檔案
10.4.1 會計檔案的定義
10.4.2 會計檔案的保管
10.4.3 會計檔案的銷毀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