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近10年常規水質監測數據收集,2年的實地監測分析以及實驗室模擬,系統研究了松花江流域常規水質指標時空演變規律、有機污染物種類及賦存水平、典型物質多環芳烴的多相分布特征、氯苯遷移轉化規律,歸納總結了當前松花江流域的環境污染特征,提出了治理工作思路和技術路線,為徹底根治松花江流域水污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可供流域污染防治和水質改善等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供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和高等學校等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學習。
松花江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松花江匯入中俄界河黑龍江,其水質安全對維護國家利益、中俄兩國關系和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松花江污染事件后,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流域污染治理投資,適時提出了“休養生息”戰略,六項政策措施的提出和全面推行,指引了松花江流域治污的方向。松花江流域治污規劃到省、任務到省、目標到省、資金到省、責任到省的“五到省”工作機制,強化了環境目標責任制,有效促進了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實施,松花江流域干流、支流水質和生態環境同步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松花江流域為輕度污染,溶解氧達到5.00mg/L以上,流域水生態逐步得到恢復,跨界水體水質有明顯改善。俄羅斯對我國在松花江流域開展的污染防治工作予以高度贊賞,2010年授予周生賢部長“俄羅斯聯邦總統獎”。2011年俄聯邦杜馬主席與到訪的吳邦國委員長舉行會談,俄方充分肯定了中國松花江治理與保護的成效。 環境污染特征研究是流域綜合污染防治的基礎,本書結合歷史資料調研和常規水質數據收集,通過2009-2010年8次采樣分析有機污染特征,通過實驗室試驗研究典型物質多環芳烴和氯苯的遷移轉化規律,總結歸納目前松花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及水體污染特征。建立的系統研究方法對其它流域開展相關工作具有借鑒意義,研究結果可為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和風險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1緒論 /
1.1河流水質概述
1.1.1河流水質和水質參數
1.1.2水質參數的演變
1.1.3水質研究方法
1.2河流水質研究對象和任務
1.2.1河流水質研究意義
1.2.2河流水質研究對象和任務
1.3全球河流水質研究
1.4中國河流水質研究
1.4.1水質監測網絡
1.4.2河流水質研究
1.5河流水環境特征
1.6研究背景
1.7本書主要內容
1緒論 /
1.1河流水質概述
1.1.1河流水質和水質參數
1.1.2水質參數的演變
1.1.3水質研究方法
1.2河流水質研究對象和任務
1.2.1河流水質研究意義
1.2.2河流水質研究對象和任務
1.3全球河流水質研究
1.4中國河流水質研究
1.4.1水質監測網絡
1.4.2河流水質研究
1.5河流水環境特征
1.6研究背景
1.7本書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2研究區域概況及研究方法 /
2.1流域概況
2.1.1基本概況
2.1.2地形地貌
2.1.3水系概況
2.1.4水文水資源
2.1.5水化學特征
2.2流域重要支流介紹
2.2.1飲馬河
2.2.2伊通河
2.2.3阿什河
2.2.4呼蘭河
2.2.5牡丹江
2.3流域重點城市介紹
2.3.1長春市
2.3.2吉林市
2.3.3哈爾濱市
2.3.4大慶市
2.3.5齊齊哈爾市
2.3.6牡丹江市
2.3.7佳木斯市
2.4污染源與污染排放特征
2.4.1常規污染物排放
2.4.2行業排放特征
2.4.3區域排放特征
2.4.4污染源排放特征
2.5主要研究方法
2.5.1技術路線
2.5.2常規監測指標數據收集和分析
2.5.3有機物污染物和重金屬采樣分析
2.5.4樣品預處理
2.5.5分析方法和優化
2.5.6試驗模擬方法
參考文獻
3松花江常規水質參數變化分析 /
3.1水質狀況
3.2水質變化趨勢
3.2.1時間變化趨勢分析
3.2.2空間變化趨勢分析
3.3氨氮污染特征分析
3.3.1空間變化趨勢分析
3.3.2時間變化趨勢分析
3.4水質的多元統計分析
3.4.1水質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3.4.2水質參數的主成分分析
3.4.3水質參數的因子分析
3.5出境河段水質變化
3.6流域天然源污染分析
3.7表層沉積物性狀
3.7.1基本性狀
3.7.2TOC分析
3.7.3粒徑分布
3.8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4松花江有機污染特征分析 /
4.1流域有機污染研究綜述
4.1.1有機污染狀況研究回顧
4.1.2優先污染物及其水質標準研究
4.1.3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研究
4.2有機物賦存水平分析
4.2.1有機物種類分析
4.2.2有機物濃度分析
4.3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5松花江流域多環芳烴污染特征分析 /
5.1河流多環芳烴污染研究進展
5.1.1多環芳烴在環境介質中的分布規律
5.1.2多環芳烴遷移轉化
5.2PAHs在松花江表層水中的分布
5.2.1賦存水平
5.2.2組成特征
5.2.3分布特征
5.2.4與水質指標相關性分析
5.3PAHs在松花江水體懸浮物中的分布
5.3.1懸浮物濃度
5.3.2懸浮物PAHs賦存水平
5.3.3PAHs組成特征
5.3.4懸浮物PAHs時空分布
5.4PAHs在松花江表層沉積物中時空分布特征
5.4.1沉積物PAHs賦存水平
5.4.2PAHs組成特征
5.4.3沉積物PAHs空間分布
5.4.4表層沉積物PAHs和TOC相關性分析
5.4.5不同粒徑沉積物中PAHs分布
5.5松花江PAHs多相分布特征
5.5.1相間組成分析
5.5.2相間分配系數
5.5.3相間相關性分析
5.6典型物質萘在松花江水相、沉積物相中的遷移規律
5.6.1松花江沿程萘的分配系數變化
5.6.2沉積物對萘吸附特征
5.6.3多環芳烴遷移途徑分析
5.6.4冰封期/明水期遷移對比
5.7PAHs源解析
5.7.1水環境PAHs源解析方法概述
5.7.2二松吉林段PAHs源解析
5.7.3二松松原段PAHs源解析
5.7.4干流哈爾濱段PAHs源解析
5.7.5干流佳木斯段PAHs源解析
5.8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6氯苯類物質遷移轉化研究 /
6.1河流水體鹵代烴污染的研究進展
6.1.1鹵代烴在環境介質中的分布規律
6.1.2河流中鹵代烴的遷移轉化
6.1.3污染物遷移轉化的多介質模型
6.2明水期氯苯遷移轉化規律模擬
6.2.1氯苯微生物降解的模擬研究
6.2.2氯苯揮發的模擬研究
6.2.3氯苯吸附和解吸的模擬研究
6.2.4氯苯光解的模擬研究
6.2.5小結
6.3冰封期氯苯遷移轉化規律模擬
6.3.1冰封期氯苯微生物降解的模擬研究
6.3.2冰層凍結作用
6.3.3小結
6.4氯苯在松花江水中歸趨模型
6.4.1逸度模型的選擇
6.4.2逸度模型的構建
6.4.3參數的選取和計算
6.4.4綜合模擬試驗
6.4.5小結
6.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7結論和建議 /
7.1結論
7.2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