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教育部最新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結合作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課程改革成果,按照行業(yè)企業(yè)崗位技能要求進行編寫。本書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質和崗位技能為核心,按項目化形式組織教學內容,共設計4個典型項目:拆裝液壓油缸,拆裝齒輪泵,拆裝減速器,拆裝縫紉機頭。力求體現“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指導思想,以項目任務為載體,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講授,注重理論知識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以利于學生養(yǎng)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本書通過4個項目講解機械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標準化概念,零件的聯接、拆卸方法,設備的潤滑與密封;極限與配合,軸的結構,軸上的零件(鍵、軸承),齒輪基本工作原理與參數,輪系的傳動比計算,零件的形位公差,齒輪的公差,機構的自由度,四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帶傳動機構等。
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習題參考答案,詳見前言。
李紅,1990年畢業(yè)于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紡織機械專業(yè),多年從事機械類課程教學及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機械工程基礎》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項目,取得許多經驗和良好效果
緒論(1)
項目1 拆裝液壓油缸(3)
項目背景 液壓缸的組成(4)
項目要求(4)
任務1-1 正確使用工具拆卸液壓油缸(4)
1.1.1 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系(5)
1.1.2 螺紋聯結的特點和選用(6)
1.1.3 機械設備的拆卸方法(12)
1.1.4 典型聯結件的拆卸(13)
1.1.5 機械零件的清洗方法(15)
思考與練習1(19)
任務1-2 正確使用工具裝配液壓油缸(20)
1.2.1 機械設備的潤滑方法(20)
1.2.2 機械設備的密封方法(23)
思考與練習2(27) 緒論(1)
項目1 拆裝液壓油缸(3)
項目背景 液壓缸的組成(4)
項目要求(4)
任務1-1 正確使用工具拆卸液壓油缸(4)
1.1.1 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系(5)
1.1.2 螺紋聯結的特點和選用(6)
1.1.3 機械設備的拆卸方法(12)
1.1.4 典型聯結件的拆卸(13)
1.1.5 機械零件的清洗方法(15)
思考與練習1(19)
任務1-2 正確使用工具裝配液壓油缸(20)
1.2.1 機械設備的潤滑方法(20)
1.2.2 機械設備的密封方法(23)
思考與練習2(27)
項目2 拆卸、安裝齒輪泵(28)
項目背景 齒輪液壓泵的工作原理(29)
項目要求(29)
任務2-1 正確使用工具拆卸齒輪泵(29)
2.1.1 產品精度與互換性介紹(30)
思考與練習3(31)
任務2-2 測量典型零件(31)
2.2.1 公差配合標準的基本知識(32)
2.2.2 公差與配合的選用(46)
思考與練習4(52)
任務2-3 研究軸的結構(52)
2.3.1 軸及軸系(53)
2.3.2 鍵聯接(60)
2.3.3 滾動軸承的組成、類型及特點(64)
2.3.3 滾動軸承的選擇與使用(68)
2.3.4 滑動軸承的選擇與使用(71)
思考與練習5(77)
任務2-4 研究齒輪的工作原理(77)
2.4.1 齒輪傳動原理(77)
2.4.2 漸開線齒廓(80)
思考與練習6(83)
任務2-5 測量齒輪參數(84)
2.5.1 齒輪的主要參數和幾何尺寸(84)
2.5.2 齒輪傳動的正確嚙合與連續(xù)傳動(87)
思考與練習7(89)
任務2-6 裝配齒輪泵(89)
2.6.1 齒輪傳動的正確安裝(90)
2.6.2 漸開線齒廓的加工(91)
思考與練習8(94)
項目3 拆卸、安裝減速器(95)
項目背景 減速器的結構(96)
項目要求(96)
任務3-1 正確使用工具拆卸齒輪減速器(97)
3.1.1 輪系的分類與應用(97)
3.1.2 輪系傳動比的計算(99)
思考與練習9(105)
任務3-2 測量軸、孔等零件的形位公差(106)
3.2.1 形狀和位置公差的概念(106)
3.2.2 幾何公差項目(108)
3.2.3 表面粗糙度及其測量(117)
思考與練習10(124)
任務3-3 正確裝配減速器(125)
3.3.1 單個齒輪的偏差及其項目檢測(126)
3.3.2 齒輪精度等級及其應用(134)
3.3.3 齒輪檢驗項目及偏差允許值(136)
3.3.4 齒輪副的精度(140)
思考與練習11(143)
項目4 拆卸、安裝縫紉機頭(144)
項目背景 家用縫紉機的工作原理與組成(145)
項目要求(151)
任務4-1 正確使用工具拆開縫紉機殼(151)
4.1.1 機構的組成(152)
4.1.2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154)
思考與練習12(157)
任務4-2 完全拆解縫紉機頭(157)
4.2.1 鉸鏈四桿機構(157)
4.2.2 滑塊四桿機構(160)
思考與練習13(162)
任務4-3 搭建指定機構(163)
4.3.1 平面連桿機構的基本特性(163)
4.3.2 平面連桿機構的設計(167)
思考與練習13(169)
任務4-4 測量給定凸輪曲線(170)
4.4.1 凸輪機構的特點和分類(170)
4.4.2 凸輪機構的運動過程及運動規(guī)律(173)
4.4.3 凸輪機構的設計(176)
思考與練習14(183)
任務4-5 裝配并調試縫紉機頭(183)
4.5.1 帶傳動的類型、特點與結構(184)
4.5.2 帶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189)
4.5.3 帶傳動的應用(191)
思考與練習15(193)
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要求他們有較寬的知識面,不僅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同時具有相關職業(yè)崗位要求的素質和技能。如何將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機械工程基礎》課程所需要達到的目的。
筆者多年從事機械基礎類課程教學,深感“用理論指導實際,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理論”,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機械行業(yè)職業(yè)崗位素質和技能的有效途徑。本書根據教育部最新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結合作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課程改革成果,按照行業(yè)企業(yè)崗位技能要求進行編寫。本書具有如下幾方面的創(chuàng)新特點:
1.編寫理念體現最新職業(yè)教育思想
本書從機械行業(yè)職業(yè)崗位工作任務出發(fā),構建基本學習任務,結合職業(yè)教育的最新理念,體現認知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即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分析。4個學習項目從簡單到復雜,將技能操作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既保留了理論體系的相對完整,又契合了 “做中學,學中做”的新型教學方法。
2.編寫體例采用項目化教學
本書擺脫了傳統(tǒng)機械類基礎課程教材的篇章結構模式,從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具體情況出發(fā),以項目化教學形式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全書設計的4個典型項目,以工廠實際工作中的常用設備為載體,在拆卸、安裝和調試過程中,增強學生對機械設備的感性認識;通過對設備中具體零件的測量、分析、查閱國家標準、繪制圖紙等工作任務,促使學生展開理論分析,逐步實現從感性認知到理論學習的升華。每個項目中規(guī)定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工作任務”,使學習理論與動手實踐密切結合;由“問題討論”引入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讓學生在思考中動手實踐,最后以“思考與練習”來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項目相聯系,在實際操作中印證理論知識。
3.注重技能培訓與理論學習互相促進
本書中的設備均采用工廠常用小型設備,便于在課堂上拆卸、安裝。每個項目中均重復進行不同設備的拆卸、安裝工作,對學生的基本機械設備拆裝技能、常見機械拆裝工具的使用技能都起到了很好的訓練作用。本書采用的項目化編寫體例,將理論知識講授融入到對具體設備結構、常見零件的分析中,使理論知識的講授有了很好的載體;同時,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對學生快速提高崗位技能起到了促進作用。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為高職高專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專業(yè)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應用型本種、成人教育、開放大學、廠礦企業(yè)員工培訓班的教材,以及機械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工具書。
本書的編寫與出版工作得到了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領導、老師們以及電子工業(y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們深表感謝。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的王渝老師、鄒巧毅老師繪制了書中的大部分插圖,在此一并致謝。同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書籍、資料和文獻,并將引用資料列入書后參考文獻中。其他無法查明出處或考證的(包括來自互聯網上的信息),在此向其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鑒于編寫時間較緊及編寫水平有限,同時采用了新的編寫體例,書中的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和讀者不吝斧正。
為了方便教學,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習題參考答案,請有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后進行下載,如有問題請在網站留言或與電子工業(yè)出版社聯系(E-mail:hxedu@phe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