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在尊重財務管理傳統課程體系的前提下,基于編者多年來MBA教學及企業培訓經驗,以及與企業管理者的交流和實踐,對財務管理課程的部分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集中強調和解釋了財務管理的基本價值觀念,使讀者不但了解這些基本工具和計算方法,而且了解這些比較方法的形成和使用背景,更好地應用于實踐。教材中還增加了對財務報告的解決以及基于財務資料的財務預警基本方法的介紹,使對報表的分析應用內容更趨于完整。
1.作者有經驗,寫過的教材《財務分析》是國家級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
2.突出MBA特色,教材中實際公司的例子很多
3.運用二維碼技術,方便讀者隨時查看三大報表
第1章 財務管理概論
1.1 財務管理與企業經營管理
1.1.1 經營管理與財務管理的關系
1.1.2 經營管理目標及其對財務管理的要求
1.2 財務管理的內容、目標與職能
1.2.1 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
1.2.2 財務管理的目標
1.2.3 財務管理的職能
1.3 財務管理機制
1.3.1 企業外部環境
1.3.2 企業組織結構
1.3.3 財務管理體制
第2章 財務管理的基本價值觀念
2.1 時間價值觀念
2.1.1 時間價值的含義
2.1.2 時間價值的基本計算方法
2.1.3 復利終值與復利現值
2.1.4 年金終值與年金現值
2.1.5 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2.2 機會成本與風險價值觀念
2.2.1 機會成本
2.2.2 風險價值
2.3 成本效益理念
第3章 主要財務信息的解讀與分析
3.1 財務信息的主要來源
3.1.1 企業財務計劃
3.1.2 企業財務報告
3.1.3 其他財務資料
3.2 主要財務資料——會計報表解讀
3.2.1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
3.2.2 資產負債表解讀與簡單分析
3.2.3 利潤表解讀與簡單分析
3.2.4 現金流量表解讀與簡單分析
3.2.5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解讀
3.3 財務報表分析
3.3.1 基本分析方法簡介——比較分析
3.3.2 結構分析法
3.3.3 趨勢分析法
3.3.4 比率分析
3.3.5 因素分析法
3.3.6 報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3.4 財務預警分析
3.4.1 財務危機
3.4.2 財務預警系統
3.4.3 財務預警模型
第4章 資產經營管理——概論
4.1 資產經營的特點與模式
4.1.1 資產經營的特點
4.1.2 資產經營模式
4.2 資產經營效果的基本分析
4.2.1 影響資產結構及資產經營效果的因素
4.2.2 資產經營效果分析
4.3 經營風險與經營杠桿
4.3.1 本量利分析
4.3.2 經營風險
4.3.3 經營杠桿評價
第5章 資產經營管理——日常經營活動管理
5.1 流動資產簡述
5.2 貨幣資金管理
5.2.1 貨幣資金管理概述
5.2.2 貨幣資金的持有成本
5.2.3 資金需求預測與預算
5.3 信用政策管理
5.3.1 應收賬款的產生
5.3.2 信用政策
5.3.3 收賬及日常管理
5.4 存貨管理
5.4.1 存貨成本與管理要求
5.4.2 ABC管理法
5.4.3 基本存貨模型
5.4.4 存貨模型的擴展
第6章 資產經營財務管理——項目投資管理
6.1 項目投資概述
6.1.1 項目投資的特點
6.1.2 項目投資的一般流程
6.1.3 項目投資與現金流量
6.2 項目可行性分析的基本財務評價
6.2.1 非貼現的評價方法
6.2.2 貼現的評價方法
6.3 固定資產更新的財務決策
6.3.1 固定資產更新的財務決策方法
6.3.2 固定資產的最佳經濟使用期限
第7章 融資管理與分析——融資簡析
7.1 融資原則與融資渠道
7.1.1 融資原則
7.1.2 融資渠道
7.2 融資方式與融資策略
7.2.1 融資類型
7.2.2 主要的融資方式
7.2.3 融資策略
7.3 資本結構理論
7.3.1 資本成本
7.3.2 主要的資本結構理論
7.4 融資風險與財務杠桿
7.4.1 融資風險
7.4.2 財務杠桿
7.5 綜合風險與復合杠桿
7.5.1 綜合風險
7.5.2 復合杠桿
第8章 融資管理與分析——債務性融資渠道
8.1 短期債務性融資
8.1.1 短期債務性融資的特點
8.1.2 短期借款融資
8.1.3 商業信用融資
8.1.4 短期融資券
8.2 長期債務性融資
8.2.1 長期借款
8.2.2 發行企業債券
8.2.3 發行可轉換債券
8.2.4 融資租賃
第9章 融資管理與分析——權益性融資渠道
9.1 權益性融資概述
9.1.1 權益性融資的基本特點
9.1.2 權益性融資的主要形式
9.2 吸收直接投資
9.2.1 吸收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
9.2.2 吸收直接投資的基本流程
9.2.3 吸收直接投資的利與弊
9.3 發行股票融資
9.3.1 股票融資的主要特點
9.3.2 普通股與優先股
9.3.3 首次發行股票
9.3.4 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
9.3.5 配股與增發新股
第10章 公司利潤分配的財務決策
10.1 利潤構成及分配原則
10.1.1 利潤構成
10.1.2 利潤分配原則
10.2 股利政策理論
10.2.1 傳統的股利政策理論
10.2.2 現代股利政策理論
10.3 股利形式及主要的股利分配政策
10.3.1 股利分配的基本形式
10.3.2 主要的股利分配政策
10.3.3 股利分配政策的影響因素
10.4 股票回購
第11章 資本運營與企業并購
11.1 資本運營概述
11.1.1 資本運營與資產經營的關系
11.1.2 資本運營的特點與作用
11.1.3 資本運營的基本方式
11.2 公司并購
11.2.1 并購的概念、 分類與并購動機
11.2.2 并購風險
11.2.3 并購中的企業價值評估
附表1 復利終值系數表
附表2 復利現值系數表
附表3 年金終值系數表
附表4 年金現值系數表
參考文獻
序 言
財務管理既是經濟、 貿易及管理等大類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 也是任何一位從事經濟管理與分析活動人士迫切需要了解甚至掌握的價值分析工具。在競爭日益激烈和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下, 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不僅僅是產品、 信息與技術, 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管理人員的素質及對企業整體資金運動的掌控。財務管理集資金的籌措、 投放、 運用、 調配于一體, 貫穿于企業投融資分析、 資產經營分析與資本運營分析, 以及相應的決策評價等各項經濟活動, 構成了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并進一步推進著企業的經營管理。
由于財務管理在企業運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工商管理碩士(MBA)教學中一門必選的重要課程。現行MBA教材的主要內容已基本成型, 區別僅在于具體內容的分類組織與講授方法的不同。就目前絕大部分財務管理教材而言, 基本都是在對該課程概述的基礎上, 分為報表分析、 流動資產管理、 項目投資、 籌資管理、 杠桿理論、 利潤分配等幾大類順序進行, 同時輔以相應實例。
本教程在尊重財務管理傳統課程體系的前提下, 基于編者多年來MBA教學及企業培訓經驗, 以及與企業管理者的交流和實踐, 對課程部分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 主要體現在: 一是集中強調和解釋了財務管理的基本價值觀念(第2章內容), 便于讀者不但了解這些基本工具和計算方法, 而且了解這些比較方法的形成與使用背景。 既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方能更好地應用于實踐。二是在報表分析部分(第3章內容), 除一般教材中所包含的財務指標計算與分析之外, 還增加了對財務報告的解讀, 以及基于財務資料的財務預警基本方法介紹, 使對報表的分析應用內容更趨于完整。三是將杠桿原理中的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內容適當分開, 將體現經營活動與經營風險的經營杠桿內容歸并到資產經營部分(第4章第4.3節內容), 而體現融資影響與財務風險的財務杠桿內容則歸并到融資管理部分(第7章第7.3~7.5節內容), 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杠桿理論的本質及杠桿系數的經濟含義。
除了在教材內容的組合上嘗試調整之外, 本教材在文字表達方面力求言簡意賅、 通俗易懂, 不一味追求理論上的高深莫測, 而是突出MBA教學的務實特點, 以簡潔的文字和現實案例進行解釋說明, 使讀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全書每一章開篇都有引例, 目的是引起讀者對相關問題的興趣和思考; 每一章結尾也列舉了相應的典型案例, 供讀者結合該章內容進行分析討論, 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中。
本書可以作為工商管理類研究生培訓教材或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了解公司財務管理與分析的參考資料, 也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生學習財務管理的教材或參考書。當然, 經濟活動千變萬化, 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一成不變, 更無法涵蓋某一經濟現象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后續還會繼續關注相關理論與實務的發展變化, 以便與時俱進, 不斷完善。由于我們經驗和水平有限, 書中難免會有一些欠缺之處, 還請讀者諒解并批評指正。
全書由魯愛民擔任主編, 負責協商擬定編寫大綱并撰寫其中的主要內容, 以及負責對全書初稿進行修改、 總纂和定稿。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教師還有: 溫相和、 李花(參加第5章和第9章內容)、 阮明峰(參加第7章和第8章內容)、 朱春敏、 潘央迪(參加第6章內容)等。本人指導的研究生劉奕、 胡學為等也參與了部分資料的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此外, 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 電子工業出版社也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特別是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石會敏編輯自始至終對該書的撰寫與出版提供了實質性的指導與幫助, 本人對此深表謝意。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