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知識安排上借鑒了國內代表性的經濟管理類本科統計學教材的特點, 同時考慮了實際工作的需要, 適當擴充了知識點, 如介紹了回歸共線性問題、 目前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統計軟件、 統計指數評價、 費雪檢驗三原則等。本書強調統計方法的應用, 配以較多實例, 并提供了比較豐富的現實性、 時效性較強的閱讀材料, 用Excel以及SPSS軟件完成實例的計算處理。
2009年6月博士畢業后一直任教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
第1章 統計學概論
1.1 統計學的定義
1.2 統計學的典型應用
1.2.1 經濟: 經濟普查與宏觀經濟監測
1.2.2 人口: 人口普查
1.2.3 管理: 企業管理
1.2.4 文學: 《紅樓夢》作者之謎
1.2.5 體育: NBA的數據分析
1.3 統計學的主要分類
1.3.1 數理統計與應用統計
1.3.2 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
1.3.3 參數統計與非參數統計
1.4 統計軟件介紹
1.4.1 國外綜合性統計軟件: R、 SPSS和SAS
1.4.2 國內綜合性統計軟件 第1章 統計學概論
1.1 統計學的定義
1.2 統計學的典型應用
1.2.1 經濟: 經濟普查與宏觀經濟監測
1.2.2 人口: 人口普查
1.2.3 管理: 企業管理
1.2.4 文學: 《紅樓夢》作者之謎
1.2.5 體育: NBA的數據分析
1.3 統計學的主要分類
1.3.1 數理統計與應用統計
1.3.2 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
1.3.3 參數統計與非參數統計
1.4 統計軟件介紹
1.4.1 國外綜合性統計軟件: R、 SPSS和SAS
1.4.2 國內綜合性統計軟件
1.5 統計軟件的比較
1.5.1 算法可靠性與豐富性
1.5.2 學習便利性
1.5.3 可定制性
1.5.4 并行計算與多核支持
1.5.5 總結
1.6 閱讀材料
1.6.1 統計學簡史
1.6.2 本福特法則及其應用
1.6.3 閱讀資源拓展
國內外代表性統計學學會與網站
思考討論題
第2章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2.1 基本概念
2.2 數據的分類
2.2.1 定類、 定序、 定距與定比數據
2.2.2 離散數據和連續數據
2.2.3 截面數據、 時間序列數據與面板數據
2.2.4 小樣本、 大樣本與大數據
2.3 數據的間接來源與直接來源
2.4 調查數據誤差類型
2.4.1 隨機誤差
2.4.2 系統誤差
2.5 調查數據系統誤差的常見產生原因
2.5.1 調查員誤差
2.5.2 敏感性問題回答失真
2.5.3 無回答誤差
2.5.4 被調查者的回答偏差
2.5.5 調查問題與回答項設計不合理
2.6 調查數據系統誤差的減少方法
2.6.1 調查中的脫敏技術
2.6.2 無回答誤差的減少對策
2.6.3 強化調查員培訓與管理
2.7 數據質量評價
2.7.1 定性評價
2.7.2 邏輯檢驗
2.7.3 統計檢驗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第3章 描述統計量與數據可視化
3.1 代表性描述統計量
3.1.1 集中趨勢測度值
3.1.2 離散程度測度值
3.1.3 數據的分布形態
3.2 數據可視化
3.2.1 統計表
3.2.2 統計圖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第4章 統計量及其抽樣分布
4.1 樣本均值及其抽樣分布
4.2 樣本方差與樣本標準差
4.3 正態總體的抽樣分布
4.3.1 χ2分布(卡方分布)
4.3.2 F分布
4.3.3 t分布
4.4 一些重要結論
練習題
第5章 經典參數估計
5.1 參數估計的基本原理
5.1.1 估計量與估計值
5.1.2 估計量的評價標準
5.1.3 點估計與區間估計
5.2 單正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5.2.1 單正態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
5.2.2 單正態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
5.3 雙正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5.3.1 兩正態總體均值之差的區間估計
5.3.2 兩正態總體方差之比的區間估計
5.4 一般總體均值和比率的大樣本區間估計
5.4.1 一般總體均值的大樣本區間估計
5.4.2 總體比率的大樣本區間估計
練習題
第6章 參數假設檢驗
6.1 基本思想和概念
6.1.1 小概率原理
6.1.2 假設檢驗的思想及步驟
6.1.3 利用P值進行決策
6.2 單正態總體的假設檢驗
6.2.1 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
6.2.2 總體方差的假設檢驗
6.3 雙正態總體的假設檢驗
6.3.1 雙正態總體均值差的假設檢驗
6.3.2 雙正態總體方差比的假設檢驗
練習題
第7章 非參數假設檢驗
7.1 分布檢驗
7.1.1 χ2擬合優度檢驗
7.1.2 KS檢驗
7.1.3 χ2檢驗與KS檢驗比較
7.2 符號檢驗與秩檢驗
7.2.1 符號檢驗
7.2.2 符號秩和檢驗
7.3 列聯表檢驗
7.4 等級相關分析
7.4.1 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
7.4.2 Kendall等級相關系數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第8章 抽樣調查
8.1 調查內容的確定
8.1.1 確定調查總體
8.1.2 制定抽樣框
8.1.3 確定調查變量與輔助變量
8.2 樣本抽取的基本原則
8.2.1 隨機化原則
8.2.2 代表性原則
8.3 抽樣方法
8.3.1 基本抽樣方法
8.3.2 復雜抽樣方法
8.4 數據收集
8.4.1 面談與現場調研
8.4.2 電話調查
8.4.3 網絡調查
8.4.4 郵寄問卷
8.5 樣本量的確定
8.5.1 樣本量的影響因素
8.5.2 樣本量公式
8.5.3 設計效應方法
8.5.4 經驗確定
8.6 抽樣調查軟件與抽樣調查發展趨勢
8.6.1 抽樣調查軟件介紹
8.6.2 抽樣調查發展趨勢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第9章 方差分析
9.1 問題的提出
9.2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9.3 基本假定與基本思路
9.4 單因素方差分析
9.4.1 單因素方差分析數據結構
9.4.2 分析步驟
9.4.3 Excel軟件操作
9.5 雙因素方差分析
9.5.1 雙因素方差分析及其類型
9.5.2 數據結構
9.5.3 分析步驟
9.5.4 Excel軟件操作
9.6 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較
9.6.1 多重比較問題的提出
9.6.2 單因素方差分析LSD法的計算過程
9.6.3 多重比較與方差分析的關系
9.7 方差分析研究與應用的趨勢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第10章 線性回歸
10.1 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
10.2 相關關系的表現形態
10.3 線性回歸實例與散點圖
10.4 一元線性回歸
10.4.1 參數的最小二乘估計
10.4.2 方程擬合優度
10.4.3 方程整體與系數顯著性檢驗
10.4.4 Excel軟件操作
10.5 多元線性回歸
10.5.1 一般描述
10.5.2 參數的最小二乘估計
10.5.3 共線性的產生
10.5.4 共線性的判斷
10.5.5 多重判定系數
10.5.6 Excel軟件操作
10.6 經典線性回歸的拓展
10.7 使用線性回歸進行非線性回歸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第11章 社會經濟時間序列
11.1 增長率分析
11.2 結構分析的四因素分解法
11.3 誤差評價指標
11.3.1 平均誤差
11.3.2 平均絕對誤差
11.3.3 均方誤差
11.3.4 平均百分比誤差和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
11.4 趨勢因素與季節因素計算
11.4.1 移動平均法
11.4.2 函數擬合法
11.4.3 用移動平均法進行季節因素調整
11.4.4 算例
11.5 循環因素計算
11.6 時間序列軟件介紹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第12章 指數
12.1 基本概念
12.1.1 統計指數
12.1.2 指數體系
12.2 統計指數介紹
12.2.1 股票指數
12.2.2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
12.2.3 PMI指數
12.3 統計指數分類
12.4 綜合指數: 拉氏指數與帕氏指數
12.4.1 指數編制中的不同度量現象
12.4.2 拉氏指數與帕氏指數的定義
12.4.2 拉氏指數與帕氏指數的比較
12.5 統計指數優良性評價
12.5.1 定量評價
12.5.2 定性評價
12.6 指數體系的典型應用
12.6.1 因素分析
12.6.2 景氣評價
12.7 綜合評價指數
12.7.1 綜合評價指數設計的一般步驟
12.7.2 綜合評價指數計算實例
思考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前 言
目前國內流行的一些統計學教材, 內容安排有一些待完善之處, 如概率論一般在大學一年級已學過, 沒有必要再涉及; 線性回歸共線性問題沒有介紹; 抽樣在工作實踐中使用較多, 但只簡單介紹等。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 本教材做了一些補充調整。
本書在編寫上具有以下特色:(1)貼近教學實際, 本書體例結構及各章節內容, 剔除了不必要的煩瑣內容;(2)例題、習題豐富, 使讀者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 加強練習, 學會實際操作, 鞏固所學知識;(3)本書提供習題答案及PPT課件, 需要者可以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下載使用。
當然, 不足是不可避免的, 一是因為參編者分散, 時間進度與思路協調不容易; 二是出于多方面考慮, 本教材仍然沿用目前國內流行的統計學教材框架與多數內容, 對統計學的新方法、 新進展介紹還不夠, 如統計功效、 Bootrap自助法、 統計檢驗方法優劣的蒙特卡洛數值仿真檢驗等都沒有涉及, 關于時間序列目前國內流行的統計學教材都介紹歷史上最先提出的移動平均法, 而實際上國內外政府統計機構已經普遍使用X11等方法; 三是對統計思想的介紹還不夠多, 如相關系數只是給出表達式, 沒有介紹定義的思路等, 留待以后完善。
本書編寫分工如下: 王凌峰負責第1~2章和第7~9章的編寫, 以及全書框架設計與全書統稿; 覃義負責第4~6章的編寫; 劉洋負責第3章的編寫; 鄭延智負責第10章的編寫; 成黨偉負責第11章的編寫; 王順武負責第12章的編寫。此外, 碩士研究生呂健發承擔了第8~12章算例輸入及習題答案的整理工作, 張澤璽承擔了第7章算例輸入及習題答案的整理工作。2012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黃雨、 姜金柳兩位同學承擔了全書的公式錄入工作, 在此一并致謝!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 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文獻, 由于時間和條件限制未能與各著作者一一聯系, 在此謹向各位著作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于水平有限, 書中難免有錯誤、 疏漏之處, 懇請讀者不吝賜教提出寶貴意見, 以便使本書不斷完善, 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讀者。聯系郵箱:wangsir@guet.edu.cn。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