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兩部分。第1部分為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主要內容有:常用半導體器件、晶體管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直流穩壓電源。第2部分為數字電子技術基礎,主要內容有:數制與邏輯代數、邏輯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集成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半導體存儲器、555定時器、D/A與A/D轉換器。全書參考學時130~140學時。本書力求體現理工類專業對電子技術理論知識的要求,密切結合集成電路等半導體器件在計算機硬件技術中的應用,突出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注意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適當介紹與計算機硬件新技術相關的知識。全書內容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實用性強,章后有小結、習題及實驗。特別適應于升學考試使用。
第1章 常用半導體器件
1.1 晶體二極管
1.1.1 PN結
1.1.2 二極管
1.2 二極管限幅電路
1.2.1 并聯限幅電路
1.2.2 串聯限幅電路
1.2.3 雙向限幅電路
1.3 晶體三極管
1.3.1 晶體三極管的結構及分類
1.3.2 晶體三極管的放大作用
1.3.3 晶體三極管的特性曲線
1.3.4 晶體三極管的主要參數
1.4 場效應晶體管
1.4.1 結型場效應管 第1章 常用半導體器件
1.1 晶體二極管
1.1.1 PN結
1.1.2 二極管
1.2 二極管限幅電路
1.2.1 并聯限幅電路
1.2.2 串聯限幅電路
1.2.3 雙向限幅電路
1.3 晶體三極管
1.3.1 晶體三極管的結構及分類
1.3.2 晶體三極管的放大作用
1.3.3 晶體三極管的特性曲線
1.3.4 晶體三極管的主要參數
1.4 場效應晶體管
1.4.1 結型場效應管
1.4.2 MOS場效應管
1.4.3 場效應管使用注意事項
1.4.4 場效應管和晶體三極管比較
1.5 晶體二極管、三極管的識別與簡單測試
1.5.1 晶體管的識別
1.5.2 晶體管的測試
1.5.3 器件手冊的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1
實驗1 二極管、三極管的識別與簡單測試
實驗2 數據的讀取與處理
第2章 晶體管放大電路
2.1 共發射極基本放大電路
2.1.1 基本放大電路的組成
2.1.2 基本放大電路的交、直流通路及靜態分析
2.1.3 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2.1.4 基本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2.2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2.2.1 電路組成與分析
2.2.2 射極輸出器的應用
2.2.3 3種晶體管基本放大電路的比較
2.3 多級放大電路
2.3.1 耦合方式
2.3.2 多級放大器的分析
2.4 功率放大電路簡介
2.4.1 低頻功放中的特殊問題
2.4.2 功率放大器的分類
2.4.3 雙電源供電的乙類互補對稱電路(簡稱OCL電路)
2.4.4 單電源供電的甲乙類互補對稱電路(簡稱OTL電路)
2.4.5 集成功放電路的應用舉例
本章小結
習題2
實驗3 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靜態調試與分析
實驗4 兩級阻容耦合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與幅頻特性的測試
第3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
3.1 集成電路概述
3.1.1 集成電路的概念
3.1.2 集成電路的特點
3.1.3 集成電路的分類
3.2 集成電路的基本單元電路
3.2.1 電流源電路
3.2.2 差動放大電路
3.3 典型集成電路介紹
3.3.1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電路組成
3.3.2 集成運算放大器典型電路舉例
3.3.3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
3.3.4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分類、選用及簡單測試
3.3.5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保護措施
3.4 負反饋放大器
3.4.1 反饋的基本概念
3.4.2 負反饋的類型及判斷
3.4.3 負反饋對放大器性能的影響
3.5 運算放大器基本應用電路分析
3.5.1 運算放大器的3種基本輸入方式
3.5.2 信號運算電路
3.6 集成芯片的封裝及識別
3.6.1 集成芯片的封裝
3.6.2 集成電路的識別
本章小結
習題3
實驗5 差動放大器性能測試
實驗6 集成運算放大器運算電路功能測試
第4章 暋直流穩壓電源
4.1 晶體管串聯型穩壓電源
4.1.1 整流電路
4.1.2 濾波電路
4.1.3 晶體管串聯型穩壓電路
4.2 集成穩壓電源
4.2.1 固定式三端集成穩壓器
4.2.2 可調式三端集成穩壓器
4.3 開關電源
4.3.1 開關電源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
4.3.2 開關電源應用電路分析
本章小結
習題4
實驗7 集成穩壓電源應用
第5章 數制與邏輯代數
5.1 數制與碼制
5.1.1 數制
5.1.2 碼制
5.2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
5.2.1 “與暠邏輯關系
5.2.2 “或暠邏輯關系
5.2.3 “非暠邏輯關系
5.2.4 三種基本邏輯符號
5.3 邏輯代數的表示方法
5.4 邏輯代數的基本公式、定律和規則
5.5 邏輯代數的化簡
5.5.1 公式法
5.5.2 圖形法
5.5.3 具有約束條件的邏輯函數的化簡
本章小結
習題5
第6章 邏輯門電路
6.1 分立元件門電路
6.1.1 與門
6.1.2 或門
6.1.3 非門
6.1.4 組合邏輯門
6.2 集成TTL門電路
6.2.1 三極管的開關特性
6.2.2 集成TTL與非門
6.2.3 集成TTL與非門的其他類型
6.2.4 TTL門電路的使用規則
6.3 集成MOS門電路
6.3.1 CMOS門電路
6.3.2 CMOS門電路的使用規則
6.3.3 TTL與CMOS門電路之間的接口技術
本章小結
習題6
實驗8 TTL與CMOS集成門電路參數測試
實驗9 TTL與CMOS集成門電路的邏輯變換與接口技術
第7章 組合邏輯電路
7.1 組合邏輯電路的基礎知識
7.1.1 組合邏輯電路的基本特點
7.1.2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7.1.3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7.2 常見的組合邏輯電路
7.2.1 編碼器
7.2.2 譯碼器
7.2.3 數據選擇器及分配器
7.2.4 數值比較器
7.3 組合邏輯電路的競爭冒險
7.3.1 暋競爭與冒險
7.3.2 冒險的判斷方法及消除方法
本章小結
習題7
實驗10 譯碼器
實驗11 組合邏輯電路的測試
第8章 集成觸發器
8.1 基本RS觸發器
8.2 鐘控觸發器
8.2.1 鐘控RS觸發器
8.2.2 鐘控D觸發器
8.3 主從觸發器
8.3.1 主從RS觸發器
8.3.2 主從JK觸發器
8.3.3 主從T觸發器與主從T曚觸發器
8.4 邊沿觸發器
8.5 集成觸發器簡介
本章小結
習題8
實驗12 集成觸發器邏輯功能測試
第9章 時序邏輯電路
9.1 概述
9.1.1 時序邏輯電路的功能特點、組成及分類
9.1.2 分析方法
9.2 計數器
9.2.1 計數器的特點和分類
9.2.2 同步計數器
9.2.3 異步計數器
9.2.4 異步計數器與同步計數器的比較
9.2.5 集成計數器構成N 進制計數器的方法
9.2.6 計數器的應用
9.3 寄存器
9.3.1 概述
9.3.2 數碼寄存器
9.3.3 移位寄存器
9.3.4 寄存器的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9
實驗13 分頻器、移位寄存器、計數器的時序電路測試
第10章 半導體存儲器
10.1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10.1.1 RAM 的基本結構
10.1.2 地址譯碼方式
10.1.3 RAM 基本存儲單元
10.1.4 RAM 的使用
10.2 只讀存儲器(ROM)
10.2.1 ROM 的結構及常見類型
10.2.2 用ROM 實現組合邏輯函數
本章小結
習題10
實驗14 用EPROM 實現組合邏輯設計
第11章 555定時器
11.1 CC7555定時器的功能特點
11.1.1 特點
11.1.2 電路結構及電路功能
11.2 555定時器的應用
11.2.1 單穩態觸發器
11.2.2 多諧振蕩器
11.2.3 施密特觸發器
本章小結
習題11
實驗1 5555電路的應用
第12章 D/A與A/D轉換器
12.1 D/A轉換器
12.1.1 D/A轉換器原理
12.1.2 倒T型電阻網絡D/A轉換器
12.1.3 D/A轉換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12.1.4 集成D/A轉換器
12.2 A/D轉換器
12.2.1 暋A/D轉換器原理
12.2.2 A/D轉換器
12.2.3 A/D轉換器的主要參數
12.2.4 集成A/D轉換本章小結
習題12
實驗16 AD7524及其應用
附錄A 國產半導體器件型號命名法
附錄B TTL門電路與CMOS門電路的使用
參考文獻
本書在2000年同名教材基礎上重新編寫,適用于大中專和高職院校理工類專業作為教材。本書教學時數約為130學時。本書從面向讀者需求出發,版式設計美觀易讀,電子元器件符號采用最新國家標準,但根據使用習慣保留了部分舊標準。
計算機的應用給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計算機是由硬件和軟件有機組合而成的,“電子技術基礎暠是計算機硬件的基礎,因此所編教材在內容的處理上盡量體現計算機硬件的需要。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通用型的課程,無論哪個層次的理工類專業學生,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們在近年來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按照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及近年來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需要,對本課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從課程內容的選取、教法、學法、實驗內容的選定到課堂教學方式,摸索了一套新的模式。現在,我們希望把這些經驗具體體現在這本教材中。
(1)在內容的選材上,力求少而精,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模擬電子技術部分,始終體現一種保證基礎,推陳出新,加強集成的指導思想。本教材一方面把運算放大器作為直接耦合放大器來加以理解,另一方面又把它列為一個器件,介紹它的整體模型和使用方法。數字電子技術部分以介紹邏輯電路的邏輯功能和分析方法為主,側重介紹中、小規模數字電路的應用。在內容的安排上也做了些變動,如半導體存儲器及A/D、D/A轉換器等內容各單列一章,因為在后續課中用得較多。
(2)理論與實踐并重,知識與技能并重。電子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為此,本教材始終貫穿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指導思想,每章后面均附實驗,使課堂教學(講授、討論、分析、練習)與課外教學(測試、復習、筆記、小結、完成作業、讀參考書)互相補充配合,從而達到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的。這里所說的能力包括本專業的崗位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本教材力求體現教法與學法。在內容的編排上力求做到既便于教師講授,又便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大力加強習題的覆蓋面和針對性。本教材在選材時,既注重引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又注重體現專業特色。為方便教學,本教材還配套了ppt,方便學習和使用,請到華信教育資源網下載,或與電子工業出版社聯。本書由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白淑珍和西安技師學院張煒任主編,張煒編寫了第1~3章,白淑珍編寫了第4~12章。在本書內容的選取及編寫大綱的制訂過程中,許多老師給予了很大幫助,在此不一指出,謹向各位老師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切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