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模塊、任務教學的方法,通過具體的任務講述了計算機硬件、組裝個人計算機、計算機軟件安裝與調試、計算機故障診斷與排除、計算機性能測試等內容。
序
當今是一個信息技術主宰的時代,以計算機應用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徹底改變著人類傳統的生產、工作、學習、交往、生活和思維方式。和語言和數學等能力一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已成為人們必須掌握的、最為重要的基本能力。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計算機相關專業領域專項應用能力的培養,始終是職業教育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內容。
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數字媒體、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的普及應用,使信息技術的應用形態和領域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第一,計算機技術的使用擴展至前所未有的程度,桌面電腦和移動終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普及,網絡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獲取、呈現與處理無處不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已無法脫離信息技術的支持而獨立進行;第二,信息媒體處理的數字化衍生出新的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如數字影像、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動漫游戲和虛擬現實等;第三,信息技術與其他業務的應用有機地結合,如與商業、金融、交通、物流、加工制造、工業設計、廣告傳媒和影視娛樂等結合,形成了一些獨立的生態體系,綜合信息處理、數據分析、智能控制、媒體創意和網絡傳播等日益成為當前信息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并誕生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3D打印等指引未來信息技術應用的發展方向。
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及應用領域的綜合化和普及化,直接影響著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定位,并引領著職業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或計算機相關專業與課程改革、配套教材的建設,使之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2009年,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大綱》,2014年,教育部在2010年新修訂的專業目錄基礎上,相繼頒布了計算機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站建設與管理、軟件與信息服務、客戶信息服務和計算機速錄等9個信息技術類相關專業的教學標準,確定了教學實施及核心課程內容的指導意見。本套教材就是以此為依據,結合當前最新的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和企業應用案例組織開發和編寫的。
● 對計算機專業類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
本套教材面向學生的基礎應用能力,設定了系統操作、文檔編輯、網絡使用、數據分析、媒體處理、信息交互、外設與移動設備應用、系統維護維修、綜合業務運用等內容;針對專業應用能力,根據專業和職業能力方向的不同,結合企業的具體應用業務規劃了教材內容。
● 以崗位工作過程來確定學習任務和目標,綜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過程能力和職位差異能力
本套教材通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和模塊化的知識能力整合結構,體現產業需求與專業設置、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終身學習與職業教育的“五對接”。從學習目標到內容的設計上,本套教材不再僅僅是專業理論內容的復制,而是經由職業崗位實踐——工作過程與崗位能力分析—技能知識學習應用內化的學習實訓導引和案例。借助知識的重組與技能的強化,達到企業崗位情境和教學內容要求相貫通的課程融合目標。
● 以項目教學和任務案例實訓作為主線
本套教材通過項目教學,構建了工作業務的完整流程和崗位能力需求體系。項目的確定應遵循三個基本目標:核心能力的熟練程度,技術更新與延伸的再學習能力,不同業務情境應用的適應性。教材借助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實訓任務,以應用能力為核心、以案例為線索,通過設立情境、任務解析、引導示范、基礎練習、難點解析與知識延伸、能力提升訓練和總結評價等環節引領學習者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積累技能、學習知識,并遷移到不同業務情境的任務解決過程中,使學習者在未來可以從容面對不同應用場景的工作崗位。
當前,全國職業教育領域都在深入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習領會中央領導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批示,全力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國務院出臺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將帶來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方式和辦學體制機制的巨大變革,這無疑給職業院校信息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教學必須要適應改革,始終把握技術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最新動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為培養出更多適應產業升級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高素質職業人才做出更大貢獻!
前言
為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教育部于2014年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以下簡稱專業教學標準)。專業教學標準是指導和管理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綱領性教學文件。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目錄的通知”(教職成廳[2014]11號文)中,強調“專業教學標準是開展專業教學的基本文件,是明確培養目標和規格、組織實施教學、規范教學管理、加強專業建設、開發教材和學習資源的基本依據,是評估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同時也是社會用人單位選用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重要參考。”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職業范圍
序 號 對應職業(崗位)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專業(技能)方向
1 計算機操作員 計算機操作員 辦公自動化、計算機專業排版
2 打字員 計算機操作員 辦公自動化
3 電子計算機(微機)裝配調試員、計算機檢驗員、計算機硬件技術人員、計算機設備營銷人員 電子計算機(微機)裝配調試員、計算機檢驗員、計算機操作員 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
4 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應用系統維護員 計算機操作員 計算機信息管理
本書特色
本書根據教育部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信息技術類(第一輯)》中的相關教學內容和要求編寫。
本書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思想,采用“行動導向,任務驅動”的方法,以任務引領知識的學習,通過任務的具體操作引出相關的知識點,通過“任務描述”、“知識準備”和“實施步驟”,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把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培養自己的應用能力,并通過相關“知識拓展”追加相關小技巧等提高性知識,進一步開拓學生視野,最后通過“達標檢測”,促進讀者鞏固所學知識并熟練操作。本書的經典案例來自于生活,更符合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
本教材采用模塊教學的方法,共分6個模塊,依次介紹了計算機系統組成和基本配置、硬件安裝與調試、軟件安裝與調試、數據安全存儲與恢復、性能測試與優化等內容。
課時分配
本書教學應以操作訓練為主,建議教學時數為96課時,其中上機不少于48課時,教學中的學時安排可參考下表:
章 名 學 時 章 名 學 時
模塊1 14 模塊5 16
模塊2 18 模塊6 6
模塊3 24
模塊4 18 總 計 96
本書作者
本書由段欣等主編,郭錫峰等一些職業學校的老師參與了程序測試、試教和修改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難免有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教學資源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方便教師教學,作者為本書配備包括電子教案、教學指南、素材文件、微課,以及習題參考答案等配套的教學資源。請有此需要的讀者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免費注冊后進行下載,有問題時請在網站留言板留言或與電子工業出版社聯系。
模塊一 認識計算機 1
任務1.1 計算機系統組成 1
1.1.1 計算機硬件體系結構 2
1.1.2 計算機軟件體系結構 3
任務1.2 計算機基本配置 3
1.2.1 認識計算機主板 4
1.2.2 認識CPU 10
1.2.3 認識硬盤 13
1.2.4 認識內存 17
1.2.5 認識顯卡 20
1.2.6 認識顯示器 23
1.2.7 認識計算機其他設備 27
模塊二 計算機硬件安裝與調試 39
任務2.1 裝機前的準備工作 39
2.1.1 計算機配件的選購搭配原則 39
2.1.2 準備工作 41
2.1.3 安裝注意事項 42
任務2.2 組裝計算機 43
2.2.1 組裝步驟 43
2.2.2 組裝后檢查與調試 53
2.2.3 組裝過程常見故障與排解 53
模塊三 計算機軟件安裝與調試 57
任務3.1 BIOS設置 57
3.1.1 BIOS與CMOS的區別 57
3.1.2 BIOS基本功能 58
3.1.3 BIOS自檢響鈴的含義 59
3.1.4 常用BIOS的基本設置 60
任務3.2 硬盤分區和格式化 68
3.2.1 硬盤低級格式化 68
3.2.2 硬盤分區 70
3.2.3 硬盤高級格式化 73
3.2.4 硬盤分區管理(動態分區管理) 73
任務3.3 操作系統的安裝 78
3.3.1 安裝Windows 7操作系統 78
3.3.2 安裝驅動程序 83
任務3.4 上網調試與常見故障排除 86
3.4.1 上網方式與調試 87
3.4.2 常見上網故障 94
模塊四 數據安全存儲與恢復 98
任務4.1 系統的備份與還原 98
4.1.1 驅動程序的備份與還原 98
4.1.2 操作系統的備份與恢復 100
任務4.2 硬盤數據恢復 105
4.2.1 概述 105
4.2.2 硬盤誤刪除數據恢復 108
4.2.3 硬盤誤格式化數據恢復 112
4.2.4 硬盤誤分區數據恢復 114
任務4.3 計算機病毒防護 117
4.3.1 計算機病毒的診斷 117
4.3.2 計算機病毒的清除 121
模塊五 計算機故障診斷與排除 124
任務5.1 計算機故障分析 124
5.1.1 計算機故障分析原則 124
5.1.2 計算機故障解決方法 125
5.1.3 計算機故障分析流程 126
任務5.2 計算機故障排解 128
5.2.1 不開機故障的解決 128
5.2.2 死機故障的解決 129
5.2.3 藍屏故障的解決 129
5.2.4 黑屏故障的解決 130
5.2.5 重啟故障的解決 131
5.2.6 典型故障案例 132
模塊六 計算機性能測試與優化 140
任務6.1 計算機性能測試 140
6.1.1 CPU測試 141
6.1.2 硬盤測試 141
6.1.3 內存測試 142
6.1.4 顯卡測試 142
6.1.5 顯示器測試 143
任務6.2 計算機系統性能優化 144
6.2.1 手工方式優化系統 144
6.2.2 使用360安全衛士進行系統優化 146
6.2.3 使用優化大師進行系統優化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