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8章。第1章為智能樓宇綜合布線概述,第2章介紹施工工藝,第3章介紹綜合布線系統與設計,第4章介紹智能安防系統的布線方法,第5章介紹門禁系統的布線方法,第6章介紹智能照明系統的布線方法,第7章介紹綜合布線系統的驗收與檢測,第8章介紹智能建筑群網絡與綜合布線系統構建實例。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電子信息類、自動化和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的教科書,也可供從事建筑、計算機、通信和自動控制等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并可作為綜合布線培訓教材。
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產業的發展。樓宇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布線是智能建筑的中樞神經系統,是建筑智能化必備的基礎。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物內部以及建筑物之間的信息傳輸網絡。系統采用高質量的標準材料,以模塊化的組合方式,把語音、數據、圖像系統和部分控制系統用統一的傳輸媒介進行綜合,方便地組成一套標準、靈活、開放的傳輸系統。綜合布線技術經歷了非結構化布線系統到結構化布線系統的過程。作為智能化樓宇的基礎,綜合布線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滿足建筑物內部及建筑物之間所有的計算機、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動化系統設備的配線要求。綜合布線與傳統布線相比較,有著許多優越性,主要表現在其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和經濟性等方面;而且在設計、施工和維護方面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筑物內或建筑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它既能使語音、數據、圖像設備和交換設備與其他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也能使這些設備與外部相連接。它還包括建筑物外部網絡或電信線路的連接點與應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接部件。在教學中可選擇的綜合布線書籍有很多,但針對智能樓宇的不是很多,通過多年從事綜合布線學科的教學,立足綜合布線的先進技術和綜合布線學科的特點,力求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各章之間緊密聯系,前后呼應,循序漸進,本書編寫層次分明、內容全面、圖文并茂、示例豐富、講解由淺入深,旨在幫助讀者快速掌握綜合布線的方案設計。全書取材實用性強,概念描述準確,清楚易懂,內容編排突出重點,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工程實例進行講解,化抽象為具體,變零散為統一。全書共分8章,內容概括如下:第1章介紹了綜合布線的發展過程、系統構成、主要特點、系統分類、相關標準、質量要求、線纜選擇和發展趨勢。第2章介紹了線纜施工工藝,包括雙絞線、光纖和同軸電纜的制作。第3章介紹了綜合布線系統與設計,包括設計步驟、常用器材和工具、六大子系統的設計。第4章介紹了智能安防系統的布線方法,包括監控線纜布設規范、監控攝像頭布設規范和注意事項。第5章介紹門禁系統的布線方法,包括施工主要材料、工具要求、施工布線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第6章介紹智能照明系統的布線方法,包括照明布線、智能照明開關布線和照明控制系統的布線。第7章介紹綜合布線系統的驗收與檢測,包括測試類型、測試與認定、光纖測試和系統的驗收。第8章介紹智能建筑群網絡與綜合布線系統構建實例,包括需求分析、系統構建的主要內容和問題分析。對在寫作過程中給予幫助的朋友們,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由于編寫時間倉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望廣大專家、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修訂時加以改正。
前言
第1章智能樓宇綜合布線概述
1.1發展過程
1.2系統構成
1.2.1綜合布線的結構
1.2.2智能建筑與綜合布線的關系
1.3主要特點
1.4系統分類
1.5相關標準
1.6質量要求
1.7線纜選擇
1.8綜合布線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2章施工工藝
2.1雙絞線的制作
2.1.1雙絞線的定義
2.1.2雙絞線的基本原理
2.1.3雙絞線的種類
2.1.4大對數線纜的制作
2.1.5 3類線纜的制作
2.1.65類/超5類線纜的制作
2.1.76類線纜的制作
2.1.8信息面板的模塊卡接
2.1.9雙絞線的優點
2.1.10雙絞線的標準
2.1.11雙絞線的性能指標
2.2光纖的制作
2.2.1光纖的基本介紹
2.2.2光纖的原理及分類
2.2.3光纖的傳輸優點
2.2.4光纖的衰減
2.2.5光纖的生產方法
2.2.6光纖的辨別方法
2.2.7光纖施工注意事項
2.2.7.1戶外架空光纜施工
2.2.7.2戶外管道光纜施工
2.2.7.3光纜的選用
2.2.7.4直埋光纜埋深標準
2.2.7.5埋地光纜保護管材
2.2.8光纖的連接
2.2.8.1永久性光纖連接(又叫熱熔)
2.2.8.2應急連接(又叫冷熔)
2.2.8.3活動連接
2.2.8.4熔接光纖
2.2.9光纖的質量測試
2.2.10光電轉換設備(光纖收發器)
2.2.11光纖網絡故障排除方法
2.3同軸電纜的制作
2.3.1同軸電纜的工作原理
2.3.2同軸電纜的基本信息
2.3.3同軸電纜的分類方式
2.3.4同軸電纜的優缺點
2.3.5同軸線纜的質量檢測
2.3.6BNC型頭線纜制作
第3章綜合布線系統與設計
3.1綜合布線系統設計原則
3.2綜合布線系統設計
3.2.1設計步驟
3.2.2布線系統選型
3.2.3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等級
3.2.4綜合布線常用器材和工具
3.2.4.1網絡傳輸介質
3.2.4.2線槽規格、品種和器材
3.2.4.3布線工具
3.2.5工作區子系統設計
3.2.5.1工作區子系統
3.2.5.2工作區設計要點
3.2.5.3工作區子系統的工程技術
3.2.6配線子系統設計
3.2.6.1配線子系統的基本結構
3.2.6.2配線子系統的布線基本要求
3.2.6.3配線子系統設計應考慮的幾個問題
3.2.6.4配線子系統設計要點
3.2.6.5配線子系統的工程技術
3.2.7管理間子系統設計
3.2.7.1管理間子系統
3.2.7.2管理間子系統的劃分原則
3.2.7.3管理間子系統的工程技術
3.2.8干線子系統設點
3.2.8.1干線子系統的基本概念
3.2.8.2干線子系統的工程技術
3.2.9設備間子系統設計
3.2.9.1設備間子系統的基本概念
3.2.9.2設備間子系統的工程技術
3.2.10建筑群子系統設計
3.2.10.1建筑群子系統的規劃和設計
3.2.10.2建筑群子系統的工程技術
第4章智能安防系統的布線方法
4.1視頻安防監控系統
4.2視頻安防系統的布線
4.2.1總體要求
4.2.2監控線纜布設規范
4.2.3監控攝像頭布線規范
4.3報警系統線纜敷設
4.4布線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第5章門禁系統的布線方法
5.1工程施工主要材料、工具要求
5.2工程施工布線技術要求
5.2.1電源線
5.2.2讀卡器線(讀卡器—控制器)
5.2.3按鈕線(出門按鈕—控制器或緊急出門按鈕—控制器)
5.2.4電鎖線(電鎖—控制器)
5.2.5RS-485通信線(控制器—控制器或控制器—計算機)
5.3門禁系統布線施工注意事項
第6章智能照明系統的布線方法
6.1照明布線
6.2智能照明開關布線
6.3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布線
第7章綜合布線系統的驗收與檢測
7.1綜合布線系統的檢測
7.1.1驗證測試
7.1.2認證測試
7.1.3綜合布線系統測試標準
7.2線纜的測試與認定
7.2.1電纜的認證測試模型
7.2.2電纜的認證測試參數
7.2.3測試儀器
7.2.3.1測試儀器的類型
7.2.3.2常用測試儀表
7.2.4雙絞線連通性簡單測試
7.2.5雙絞線鏈路或跳線驗證測試
7.2.6雙絞線鏈路及信道認證測試
7.2.6.1基準設置
7.2.6.2線纜類型及相關測試參數的設置
7.2.6.3連接被測線路
7.2.7解決測試錯誤
7.2.7.1接線圖測試未通過
7.2.7.2鏈路長度測試未通過
7.2.7.3近端串擾測試未通過
7.2.7.4衰減測試未通過
7.3光纖傳輸通道測試
7.3.1光纖鏈路測試方法
7.3.1.1光纖鏈路測試內容
7.3.1.2光纖鏈路測試連接
7.3.1.3光纖鏈路長度
7.3.1.4光纖鏈路衰減
7.3.1.5光纖鏈路測試技術指標
7.3.1.6測試記錄
7.3.2光纖測試設備
7.3.2.1光纖識別儀和故障定位儀
7.3.2.2光功率計
7.3.2.3光纖測試光源
7.3.2.4光損耗測試儀
7.3.2.5光時域反射儀
7.3.26Fluke DTX測試儀選配光纖模塊
7.3.2.7光纖鏈路連通性測試
7.4系統的驗收與接收
7.4.1竣工驗收的依據和標準
7.4.2驗收階段
7.4.3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的項目及內容
7.4.4移交竣工技術資料
7.4.4.1竣工技術資料的內容
7.4.4.2竣工技術資料的要求
第8章智能建筑群網絡與綜合布線系統構建實例
8.1需求分析
8.2系統構建
8.2.1主要材料計算
8.2.2設備選擇
8.2.3綜合布線路由設計
8.2.4綜合布線相關文檔制作
8.2.5網絡拓撲設計
8.2.6技術文檔
8.2.7設備分布圖
8.2.8設備調試信息
8.3經驗總結與問題分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