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自主創新論》探索了一條區域依靠自主創新發展經濟的路徑,以期對區域經濟發展建設和構建創新型國家提供借鑒。《區域自主創新論》分為8章,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詳細論述了區域自主創新實現機制及其動力系統、條件系統、過程系統、調控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并介紹了區域自主創新平臺構建、知識資源利用、資金運作、文化建設、制度供給、技術與產業選擇、戰略設計7個方面的內容。
《區域自主創新論》可供各級政府科學計劃委員會、發展改革委員會、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及各類科技部門的工作者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研究生教材。
序
前言
第一章 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及意義
第一節 區域自主創新的含義
一、創新是一種經濟發展理論
二、自主創新的含義
三、區域自主創新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第二節 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
一、區域自主創新實現機制概述
二、區域自主創新的動力系統
三、區域自主創新的條件系統
四、區域自主創新的過程系統
五、區域自主創新的調控系統
第三節 區域自主創新的時代意義
一、自主創新已成為決定區域經濟發展興衰成敗的關鍵
第一章 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及意義當今時代, 自主創新已成為區域意志和利益的體現與象征, 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興衰成敗的關鍵。區域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一種創新活動、一種創新理論, 其成功實現是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與區域自主創新動力系統、條件系統、過程系統、調控系統或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內容和方式密切相關。正是這些系統及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協同, 推動了區域依靠自主創新保證區域經濟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現。因而, 深入研究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自主創新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
第一節 區域自主創新的含義
一、創新是一種經濟發展理論
1912 年,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J ? A ? 熊彼特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創新理論, 并在20 世紀30 年代和40 年代相繼出版的?經濟周期??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兩本書中對創新加以全面、具體的運用和發揮, 形成了完善的創新理論體系[64] 。
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熊彼特認為, 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 , 把從未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 引入生產體系。這種新組合包括5 種情況: ① 采用開發一種新產品或某產品的一種新特性; ② 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即在相關制造部門中尚未通過經驗檢定的方法, 這種新的方法不需要建立在新的科學發現的基礎之上, 但它可以存在于商業上處理一種產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③ 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即是有關國家的某一制造部門以前不曾進入的市場, 不管這個市場以前是否存在; ④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 無論這種來源是已經存在的, 還是第一次創造出來的; ⑤ 實現任何一種工業的新的組織, 比如造成一種壟斷地位(例如通過“托拉斯化”) , 或打破一種壟斷地位[ 2] 。
創新是一個經濟范疇。熊彼特強調, 創新是一個經濟范疇而不是一個技術范疇, 它并不是指技術上的發明創造, 而是指技術發明的首次應用。企業家就是把新發明引進生產關系的創新者, 只有第一個將發明引入生產關系的行為才是創新行為, 第二、第三個只能算作模仿。
創新反映的是技術、經濟、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效應。創新正是通過技術創造與各種經濟、社會、自然條件相結合, 以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的,是技術發展滿足經濟和社會需求的社會行為; 是使技術滿足經濟和社會要求的創造性的發展與應用; 是技術響應經濟和社會需求的基本方式; 也是技術長入經濟和社會的基本途徑[3 ,4] 。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熊彼特認為, 可以把經濟區分為“增長” 與“發展” 兩種情況。由人口和資本的增長所導致的經濟增長, 并不能稱作發展。“因為它沒有產生在質上的新的現象, 而只是同一種適應過程,像在自然數據中的變化一樣” , 只是一種靜態的經濟過程; 而經濟發展是打破原來均衡狀態的內部變革, 是“一種特殊的現象, 同我們在循環流轉中或走向均衡的趨勢中可能觀察到的完全不同。它是流轉渠道中的自發的和間斷的變化, 是對均衡的干擾, 它永遠在改變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狀態” 。而破壞舊均衡而又實現新均衡的主要是內部力量,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創新, 可以說創新引起了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動力與源泉是創新。
二、自主創新的含義
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主體創新能力出發, 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 其含義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自主創新是創新主體的主動性行為自主創新所引入“生產體系的新組合” 是創新主體主動依靠自身力量,通過獨立研發活動而獲得的。這種主動性行為往往帶有一種實現創新主體價值的意義, 正是這種主動的、自覺的、有意識的、有目的的創新才使得創新主體能夠獲得巨大的創新收益動力和承擔風險的決心, 能夠把握機遇與挑戰, 不斷強化自身的創新能力, 自發地、積極地去進行科學探索、知識創新、開拓市場, 使自主創新成果更具有突破性。并且自主創新的目標是要能夠長期獲得創新利潤即創新收益, 而創新收益的多少直接或間接與其能夠獲得創新利潤的權利大小有關[5] , 而獲得這種權利必然激發創新主體進行主動創新。
(二) 自主創新的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傅家驥認為, 自主創新是指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產生技術突破,攻破技術難關, 并在此基礎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動創新的后續環節, 完成技術的商品化, 獲取商業利潤, 達到預期目標的創新活動[ 6] 。因而, 自主創新是以自我為主發展與整合創新資源、掌握核心技術、獲取自主知識產權、提高創新能力的創新活動。自主創新從法律上講是創新的率先者, 其他主體(例如企業) 則是通過擴散的渠道而成為技術創新的跟隨者, 即模仿者, 獲得具有能夠搶占市場的自主知識產權是其具有自主創新的標志。
(三) 自主創新具有層次結構自主創新的層次結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原始性自主創新, 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二是加強集成自主創新, 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 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 三是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 積極促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7 ] 。在三個方面中, “引進消化再創新” 屬于初級階段, “集成創新” 是中級階段, “原始創新” 是高級階段[8] 。
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后發國家” 趕超發達國家的跨越式發展歷程來看, 它們都走過了一條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并進而自主創新的道路。
三、區域自主創新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區域是指在經濟上具有同質性或內聚性且構成空間單元具有一定共同利益的彼此鄰接的地區[9] 。這里的區域既可指綜合經濟區, 又可指由一個或若干行政區組成的行政經濟區或協作區, 凡是構成一級利益主體的空間單元均是本書所指的區域。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幾個國家均可稱為一個區域。
區域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模式, 就是以區域作為整體, 依靠自身具有特色的創新系統, 協調區際(國際) 技術競爭與合作, 高效、優化配置區域內外部自主創新資源并使其內化為區域自主創新能力, 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知識, 并將技術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服務使之產業化, 保證區域經濟安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
這一過程既可以通過引進― 消化― 再創新和集成創新來實現, 也可以通過原始創新來實現。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 區域自主創新具有明確的目標區域自主創新無論是引進― 消化― 再創新, 集成創新還是原始創新, 其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大幅度提高區域競爭力, 保證區域經濟安全, 進區域經濟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是區域自主創新的關鍵、核心和重要標志, 只有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區域自主創新, 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很難具有自主性; 自主知識產權不僅是一種區域自主創新產出, 也是一種區域自主創新投入, 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和應用是區域自主創新的主要部分; 自主知識產權不僅能夠保護區域自主創新的投入、擴散和應用, 也能夠保護區域自主創新收益的分配, 它貫穿于區域自主創新的全過程。
(二) 區域自主創新具有合理的內在機制區域自主創新功能的實現是由其內在合理的機制決定的。這種內在的合理機制主要包括區域自主創新動力系統、條件系統、過程系統、調控系統。
動力系統賦予區域自主創新以動力; 條件系統賦予區域自主創新以支撐; 過程系統賦予區域自主創新以發展; 調控系統賦予區域自主創新以方向和規范。因此, 區域自主創新的成功實現正是區域自主創新動力系統、條件系統、過程系統、調控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結果。正是這些系統及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協同, 提升了區域的自主創新競爭優勢, 推動了區域依靠自主創新保證區域經濟安全,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實現, 使區域呈現出區域自主創新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 區域自主創新需要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的共同作用區域自主創新動力是區域自主創新的前提, 它是區域確定自主創新目標、推動自主創新的驅動力, 是多種作用力互相協調、共同作用的過程。正是通過外在動力系統區域競爭動力、區域經濟安全動力、科技創新推動力的拉動和內部動力系統自主創新文化、自主創新戰略的推動, 才賦予區域自主創新以活力、賦予區域自主創新以組織效能、賦予區域自主創新以發展意義。外在動力系統的拉力的強度決定了區域自主創新的強度; 而內在動力的推力則是區域自主創新的動力源。區域自主創新只有在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的共同作用下, 才能保持區域自主創新動態地、自組織地、朝著合理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方向發展。否則區域會由于內力不足而不能持續創新, 或者由于外力拉力過小而不能產生自主創新動力。
(四) 區域自主創新需要多種要素條件的支撐與一般區域創新不同, 區域自主創新的產生、發展及成果產業化需要廣泛、復雜、嚴格的條件要素的支撐, 表現在: ① 需要構建自主創新平臺, 保障區域自主創新對物質和信息的需要; ② 需要充分利用區域內部、外部的知識資源, 形成區域獨特的競爭優勢; ③ 需要進行科技投入資金運作, 保證自主創新的巨額資金需要; ④ 需要不斷進行制度創新, 滿足區域自主創新的制度需求; ⑤ 需要通過戰略技術與戰略產業的選擇, 確定區域自主創新的方向。區域自主創新的成功實現正是依靠平臺、知識資源、資金、制度、技術與產業等條件相互作用及協同所形成的條件系統的支撐。
(五) 區域自主創新是一個過程區域自主創新是一個過程: 是區域依靠自身力量, 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知識, 并將技術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服務使之產業化, 保證區域經濟安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 是引進― 消化― 再創新、集成創新、原始創新的一個技術創新能力演變的過程; 是一個從研究開發起, 經設計制造, 再到市場實現的價值創造過程, 這個過程不僅技術突破具有內生性, 而且創新的后續過程也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推進, 從而實現對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 技術的內源式供給, 對部分前沿高技術的以我為主的研究開發, 對基礎科學和應用基礎科學領域基本發展方向的引領或影響, 對知名企業和國際品牌的成功培育; 更是一個在區域內部動力系統和外部動力系統共同作用下, 以自主創新文化、戰略、制度安排不斷調控自主創新行為, 平臺、知識資源、資金、制度、技術與產業等多種條件要素相互作用、協同發展及提升的過程。
(六) 區域自主創新需要自主創新文化、戰略、制度的調控區域自主創新的成功實現要求必須保證其發展方向的正確性和良性運行。因而需要根據區域內、外部條件制定自主創新戰略, 從區域全局和宏觀層次上科學定位、規劃、調控, 保證其方向的正確; 需要以自主創新文化的理念、心理定勢、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方式不斷作用于創新主體, 調控創新主體的自主創新行為, 建立起自主創新的社會規范和價值體系; 需要根據區域自主創新制度需求進行制度供給, 調控區域自主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和交易成本, 以正式制度安排保障自主創新權益。區域自主創新正是通過自主創新文化、自主創新戰略、自主創新制度安排的有效調控, 從而達到以自主創新保證區域經濟安全、推動區域發展。
第二節 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
一、區域自主創新實現機制概述
機制是指有機體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的體系。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是指區域成功實現自主創新功能的內在結構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體系, 主要包括區域自主創新的動力系統、條件系統、過程系統、調控系統(圖1唱1) 。正是由于區域自主創新要素及系統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提升了區域的自主創新競爭優勢, 實現了以自主創新保證區域安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 并使區域呈現自主創新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要達到動態性和自組織性。區域自主創新的實現機制要達到動態性, 是因為決定最一般意義上區域持續競爭力差異的根本因素是自主創新能力。在激烈競爭的動態環境下, 不存在永遠保持不變的區域競爭優勢。在區域競爭實踐中, 區域自主創新的動力源于各種驅動因素。
每個區域的資源、自主創新能力和環境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的區域自主創新的運作方式也展現了不同的自主創新過程與發展趨勢, 因此, 區域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