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第1版的基礎上修訂編寫而成的,其指導思想仍然堅持既注重描述光學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又注重理論與工程實際的結合,并努力反映現代光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主要修訂內容為:在第三章光學材料一節中,增加了光學塑料和光學晶體的特性。
在第五章中增加了第十一節顏色測量。在第七章的第七節投影系統中增加了基于空間光調制器的現代投影光學系統,增加了第八節變焦距光學系統,在第九節現代光學系統中增加了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的紅外光學系統,并刪除了傅里葉變換光學的相關內容。在第八章中增加了第六節其他像質評價方法,包括方均根統計評價方法、光程差曲線與光線差曲線評價光學系統成像質量的方法等。
下篇修訂內容為:在第九章中對波函數的復數表示、復振幅、波的疊加原理等內容做了補充描述和討論,對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現象做了補充描述,并增加了光在金屬表面的反射和透射一節。在第十章中補充了白光干涉及其應用的相關內容,并增加了現代干涉技術及系統的應用例子。在第十一章中增加了二元光學應用的例子和階梯光柵。在第十二章中增加了若干偏振器件的介紹,補充了液晶的雙折射特性描述,并引入了徑向偏振光的概念等。
本書由天津大學郁道銀(上篇)和浙江大學談恒英(下篇)主編,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上篇)和廣州大學梁銓廷教授(下篇)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郁道銀、謝洪波(第七章第九節、第八章)、田學飛、葛寶臻(第五章),清華大學毛文煒(第二、四章),武漢大學何平安(第一、三章),長春理工大學王文生(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節至第八節、第十節),浙江大學談恒英(第九、十二章),清華大學何慶聲、孫利群(第十一章、附錄),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第十章)。
本書可作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物理或光學專業的選修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不足之處給予指正。
編者《工程光學基礎教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適應21世紀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使工程光學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更適合于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教學要求,特編寫《工程光學基礎教程》一書。
《工程光學基礎教程》一書是在《工程光學》第2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其指導思想仍然堅持既注重論述光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又注重理論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并力求反映現代光學的發展和應用。在內容安排上,既包含傳統的光學理論和光學系統,又簡要介紹現代光學的理論及其應用,并側重于光學物理現象的描述,盡量減少其數學理論的推導。
為滿足不同學校與專業的教學計劃安排,本書在內容上刪減了原《工程光學》第2版中的相關章節。如上篇刪減了“光學設計”一章,把“現代光學系統原理”一章簡化為“典型光學系統”中的一節。下篇刪減了“傅里葉光學”“導波光學基礎”“光子學基礎”
三章,但把傅里葉光學、近場光學、二元光學和光波導等相關重要內容融入到光的衍射原理等章節中,使本書既涵蓋較廣的現代光學內容,又在篇幅上做較大壓縮。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共分八章,主要介紹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和成像特性、理想光學系統的光學參數和成像關系、平面與平面鏡成像、光學系統中的光闌與光束限制、光度學和色度學的基本原理、光學系統的光路計算和像差理論、典型光學系統的成像特性和設計要求、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評價和像差公差。此外,在典型光學系統一章中,還簡要介紹了激光光學系統、傅里葉光學系統、掃描光學系統和光纖光學系統的光束傳輸和光學成像特性。
下篇共分四章,主要介紹光的電磁性質、光在各向同性介質界面上的傳播規律、光波的疊加與分析、光波的干涉和典型干涉裝置與應用、光波的衍射原理與應用(其中融入了傅里葉光學的基本理論與概念)、光的偏振及其在晶體中的傳播等。此外,本篇還涵蓋近場光學、二元光學、光調制、光波導、液晶、光學信息處理和光學全息等現代光學的相關內容。
本書由天津大學郁道銀(上篇)和浙江大學談恒英(下篇)主編,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上篇)和廣州大學梁銓廷教授(下篇)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郁道銀、謝洪波(第七章第八節、第八章)、田學飛(第五章),清華大學毛文煒(第二、四章),武漢大學何平安(第一、三章),長春理工大學王文生(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節至第七節、第九節),浙江大學談恒英(第九、十二章),清華大學何慶聲、孫利群(第十一章、附錄),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第十章)。此外,天津大學陳曉冬參加了書稿的修改與整理工作。
本書可作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及其相近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物理或光學專業的選修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不足給予指正。
編者